肖川教授说得好:“在学校的集会上,要表达主题明确、前后呼应、不断深化、鞭辟入里的教育思想,最好以学期为单位,设计和规划演讲的主题;表达时要努力做到‘要言不烦、有条不紊、从容不迫、言之有物、张弛有度、掷地有声’。学校作为一个机构,一定有集会,要有欢庆胜利的时刻。集会,包括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要在这样的集会上,努力去表达教育的追求,学校的愿景。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培育学校文化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然而,许多中小学空有很好的教育主张、办学思路、管理理念,却未能赢得师生的理解和拥戴,未能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未能转化为学校的文化基因。一条重要的原因是校长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动员力,而校长的影响、号召和动员的重要载体是演讲,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然而,在许多学校,校长只是把演讲作为一种例行公事,并没有把它提到影响力、号召力与动员力的高度加以重视,令人遗憾。本文试图从思想、文采、情态三要素入手,探讨校长演讲的成功之道。
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本文特指演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有实际教育价值的新观念、新创意、新思维、新理解、新说法、新解释等,它以内容充实为基础。而内容充实的演讲,未必就是“有思想”的演讲。没有“思想”的演讲,表现为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鹦鹉学舌、画地为牢、敝帚自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例如,有的学校,每次的开学典礼,都是一成不变地回顾上年的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的方向、安排全年的工作、提出新年的希望,五大板块,雷打不动,大同小异,长篇大论,令听者不胜其烦。为什么就不能把有关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到不同的场合来呈现呢?开学典礼的主题就是“新年新希望!”就是让全体师生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心中燃起新的希望。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意味着开学典礼的失败!而这个“新希望”要靠“新思想”来点燃!可我们的许多校长并没有这样做。他们为什么喜欢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理由只有一条:没有新思想可表达,只有老传统要继承!可见,缺乏思想就无从解放思想!
而有“思想”的演讲,则表现为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抓住要害、一语中的,富有真知灼见、远见卓识,在平淡中见神奇,在朴实中显瑰丽,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演讲中“思想”的价值就在于对心灵的解放、对偏见的纠正、对陋习的突破、对封闭的开放、对热情的激发、对智慧的启迪、对行动的指导。而教育演讲的目的恰恰在于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而改变人的态度,进而改变人的行为。可见,“思想”应当是演讲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演讲,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或逢场作戏。当然,演讲中的“思想”,绝对不是故弄玄虚、无病呻吟、玩概念游戏,做文字堆砌。
文采,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文字的色彩,本文特指演讲中有声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首先,文采表现在精美的文字上。字斟句酌、工整对称、错落有致、丰富多变、节奏分明、想象奇特、意象鲜明、意境美妙者有文采。其次,文采表现在精巧的文思上。即具有巧妙的文字结构。深入浅出、贴切比喻、引经据典、逻辑实证、排比递进、分类比较、合理外推、出人意料而在情理之中者有文采。也就是说,虽然文字简朴,如果文思巧妙照样有文采!所以,我们常常发现,那些振聋发聩的演讲,恰恰是运用了精巧的文思,使简短的语句、朴实的语言,衬托出了思想的高度,令那些矫揉造作的理论现了原形。最后,文采还表现在务实的文风上。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趣,言之有味也是文采!
情态,是情状、神态的统称,本文特指演讲中无声语言的运用水平。包括情感与态度、情境与态势,其外显的基本形态是动作与表情。“情态”作为无声语言具有强大的综合表达力。例如,清新的形象、十足的自信、充沛的感情、悦耳的音调、和谐的韵律、得体的手势、优雅的体态、和善的目光、丰富的表情、诚恳的语气、完美的节奏、必要的互动,如此等等的情态表现都是文字难以企及的。演讲中,校长要恰当运用动作与表情以表达思想感情,应拥有感人至深的热情或激情,不仅要表达真挚的教育情怀,还要表达对听众的善意、关切、理解、尊重、爱护。校长如果只停留在对文字的关注上,演讲是注定要失败的。情态可以帮助听众穿越文字的障碍,进入特定的情境,感悟到字面后的“思想”。良好的“情态”,以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反映了演讲者自由舒展的心灵和自然流畅的思路,很容易被听众所感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帮助听众理解演讲者的思想,获得价值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升华,态度上的转变。“情态”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营造出一个强大的“信息场”,使人们置身其中,在思想、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演讲效果。
二
校长演讲中的思想、文采和情态,三者缺一不可,但思想处于核心地位。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校长演讲,不仅用词得当、文采飞扬,而且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个演讲唯独少的是思想精华。连演讲者本人都搞不清楚自己要向听众真心传达什么思想观点。此时,演讲变成了文采上的无病呻吟和情态上的装模作样。可见,如果没有思想光辉的照耀,任何文采、情态都将黯然失色。其次,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校长演讲思想指向十分明确,动作表情(情态)也十分到位,照样收不到好效果。这是因为他的演讲太缺乏文采了,既没有精美的文字,又没有精巧的文思,更没有务实的文风,他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造成了许多误解、误读和误会。其思想的灵光被粗糙的语言所遮蔽。最后,有的校长的演讲很有思想,但既缺乏文采,又疏于情态,其演讲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使演讲变成了空喊口号和生硬灌输。当然,既没有思想,又缺乏文采,且疏于情态的校长演讲,纯粹是浪费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绝对是失败的演讲。
可见,校长演讲如果没有思想就会“丧魂落魄”,成功的演讲必须闪烁着思想的灵光。过人的文采可以使思想表达得更生动、简练而准确;恰当的情态传递着文字所无法承载的丰富信息,能帮人迅速进入演讲情境而深切地感悟到演讲的思想内涵。文采与情态都是思想的表达方式,分别对应着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如果说思想是演讲的主体,那么,文采与情态就是表达思想的两种重要载体,或是放飞思想的两张羽翼。思想、文采和情态共同构成了校长成功演讲的“一体两翼”,三者缺一就会使演讲之鸽从自由的天空坠落。
思想、文采和情态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简单地说,思想常因文采而变得清晰准确,而文采常因思想而熠熠生辉;思想常因“情态”而生动活泼,而“情态”也常因思想而自然流畅;好文采与好情态,又反过来使思想变得清澈明快、温润可亲。当然,好的情态与好的文采之间也存在相互增益的关系。但是,思想并不直接导致文采,也并不必然改善情态。只有演讲者充分意识到文采和情态在放飞思想上的价值时,才可能去焕发文采的力量,去发挥情态的作用。而且,比起“情态”,文采与思想的联系要密切得多。因为,目前多数校长的演讲要借助演讲稿,演讲的“思想”已事先蕴含在演讲稿的字里行间。此时,深邃的思想往往体现在文字的功力上。
而“情态”则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它只有在演讲者真正被自己的思想与文采所感动、所唤起、所鼓舞,并在自信与热情中战胜了自卑与恐惧之后才可能被充分调动。当情态缺席时,再好的思想与文采也将无能为力。例如,一位才华横溢的教师,帮校长撰写了一篇精彩的演讲稿。假定校长在接稿后,并未掂量出其中思想的分量与文采的美妙,他未被此演讲稿所感动,甚至连演讲稿都未熟读,只是把即将到来的演讲当作一件例行公事,那么,他的情态准备就远远滞后于思想与文采,他就很可能板着脸孔、打着官腔、照本宣科地,甚至是结结巴巴地读完演讲稿,那么其中的思想与文采,就可能被这糟糕的“情态”蹂躏得一塌糊涂!好的情态不仅受热情的激励,还要受到理智的约束。要防止因激情的失控,而使“情态”变成脱缰的野马。例如,我们常见一些校长在演讲中过于激动,变得声嘶力竭、强词夺理、逻辑混乱,继而情绪失控、语言过激、行为失态。也要防止因激情的缺失而使“情态”变成迟暮的老牛。例如,我们也注意到不少校长在演讲中,表情冷漠、动作失调、姿态呆板、情绪压抑,就连声音都缺乏表现力。“情态”如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校长演讲的“情态能力”,是特别需要单独训练和用心培养的。
品味中医学上的精、气、神的概念,也有助于理解文采、情态和思想三者的依存关系。大致上说,“精”是生命的基础;“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精气神三者兼备才有旺盛的生命力。精气神三者的关系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关系密切,缺一则两伤。把“精气神”的概念引申到校长演讲中来,可以认为“精”即精华、精当,对应于“文采”;“气”即气势、气概,对应于“情态”;“神”指的是精神、神韵,对应于“思想”。三者兼备才富有魅力。换句话说,成功的校长演讲,应该是精、气、神十足的演讲,也就是思想精辟、文采过人、情态充沛的演讲。
三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即质地,可引申为“思想”;“文”即纹理,可引申为“文 饰”。用在教育演讲上,“文饰”包含两部分,一是侧重于有声语言的“文采”,二是侧重于无声语言的“情态”。这样,我们便可把孔子的话引申为:如果思想胜过了文饰则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胜过了思想则显得浮华,只有思想与文饰相称,才会显示出君子的风范。那么,如何才能在演讲中做到“文质彬彬”呢?
1.锤炼思想
演讲者首先要弄清的是“我的真实思想是什么?”要非常清楚自己演讲的独到之处或点睛之笔何在。例如,关于“讲公德”的演讲,有些高中校长喜欢罗列身边与社会上缺乏公德的表现,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酒店大堂打牌、喝酒猜拳吆喝、过马路闯红灯,然后进行批评,这无异于隔靴搔痒。因为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早就听腻了直白谴责不良行为的演讲。所以,必须跳出老生常谈、见怪不怪的俗套。一旦把这类现象提升到“公共空间”的高度,指出“多管闲事”的人越多的地方就越有“公共空间”,就有了新意;若再上升到“公民精神”的高度,论证自觉维护“公共空间”的重要性,那就更有了新意!台湾著名校长高震东坚决反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提法,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等于大家无责。他把自己的爱国思想锤炼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强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精神。从而使其演讲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理清思路
明确了“思想”之后,就要使演讲的要点素材了然于胸,纲目脉络清晰明快。做到:一开头引人入胜,高潮处形成共鸣,结尾处干脆利索,结束时耐人寻味。王蒙先生有篇短文叫《活法》,完全可以看成为一篇好演讲。文章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说:“在回首七十七年往事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叫做‘活法’。”虽然语不惊人,却可引发兴趣。然后,他简要概括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指出这一切都只是遭遇,而不是“活法”。更引发人们对“活法”的好奇!接着,他比较了“遭遇”与“活法”的区别:“‘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这多少还有点抽象。他立即进行了精彩的点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是遭遇;而‘回也不改其乐’,这是活法”。哦!在那样困难的“遭遇”下,颜回照样可以选择快乐这种“活法”,令人豁然开朗!然后,他进一步强调:“活法”是自己屡败屡胜的不二法门!就是使他到了76岁还能畅游大海1公里的独特个性!通篇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其中的“思想”就是:在任何不幸遭遇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足以彰显生命意义的“活法”。
3.酝酿感情
校长的演讲既要有冷静的头脑,更要有澎湃的激情。鉴于中小学校长的演讲普遍忽视“情态”的调动,有必要强调四个常识:第一,先让自己明白,才能使人明白。演讲者始终要明白自己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怎么吸引听众,怎么尊重听众,怎么说服听众,如何随机应变。第二,先让自己相信,才能让人相信。演讲者要对自己的主张确信不疑,而且认定在理论上“站得住”,在实践上“行得通”,才可能想方设法让人相信你的主张,听众也更愿意接受。如果演讲者要讲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相信,就必然是苍白无力的。第三,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演讲者要切实为自己的演讲所振奋,被自己的新思想所感动,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做出有效的自我调动。此时,哪怕是家里遇到麻烦、自己身体欠佳,都能及时突破困境,因为在他的心中已经燃起演讲的热情。善于自我调动和调动听众,是校长演讲必备的硬功夫。第四,先要尊重别人,才能被人尊重。演讲中,校长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听众的感受、处境、渴望,将心比心,平等相待,倾注感情,真心关爱,才能换来听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默契。
4.脱稿演讲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哪怕是重点学校的校长,也都习惯于一字不落地读完演讲稿。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演讲很容易使师生认定:校长的演讲是言不由衷的例行公事,很可能是抄袭别人的,或是请人捉刀代笔的。一旦形成这样的印象,再好的演讲内容都难以取得成功。因为,演讲通常有照读式、背诵式、提纲式、即兴式,在师生或家长的概念中,校长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训练有素的“文化人”,他们所期望的校长演讲应该是提纲式或即兴式的,如果做不到脱稿演讲,只能说明校长没有把演讲当一回事。如果我们的校长的演讲连背诵式都做不到,必定令师生大失所望并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所以,为了慎重起见,校长的演讲最好采用提纲式。即按照事先拟好的演讲提纲作即兴式的自由发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先按背诵式预演直至熟练,再从演讲稿中提炼出演讲纲目和关键素材,以纲目为指引,进行有限的自由发挥。待到能适应脱稿演讲之后,就可以跳过全文背诵这一环节,直接整理出逻辑结构清晰的纲目,配以典型的素材,再作几次试讲,直到顺畅为止。其中,只要有一点不顺畅,就修改它;如果无法修改,就放弃它。这样的演讲既有精巧的“预设”,又有恰当的“生成”,会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演讲的效果便会倍增。校长要有一个清醒的意识:好的演讲是真实思想的自然流淌,是毫无矫揉造作的心灵沟通。
5.换一说法
作为校长,要能让新思想如清泉喷涌、源源不断是不太可能的。在许多时候,校长演讲的“新思想”是体现在“老话新说”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为了适应这一心理特点,校长演讲最好要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最好要有“新提法”,没有“新提法”最好要有“新说法”。总之,一成不变、老调重弹的演讲是不会受欢迎的。校长要善于在常规的主题上赋予新的内涵。如,“自强不息”,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如果能换个说法,就能让师生获得全新的感悟。借助PPT,呈现一个美妙的雪花状的图形(分形结构),再呈现其由正三角形演变而来的过程,发现其v09Z/DnNAljp2ioE+2fokBd3jHxfLlTecMyDkZb4gJA=简单的规则。接着设问:按此规则进行无穷多次操作后,这雪花状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分别是多少?进行直觉估算和简单计算,可知,其面积是定值,周长是无穷大!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居然还有面积一定周长无限的图形!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法抗拒!这个“弯”绕得一点都不困难,最多2分钟。接着进行类比推理,我们的学校,我们每个人都和这个分形结构相类似:条件一定,成长无限!然后,就可以做大量的自由发挥,直到师生确认:只要能不断地自我突破,就能不断地获得成长。这个带有PPT的简短演讲,把“自强不息”带入了全新的意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就被界定为“会说话的动物”,因为我们会说话,所以我们是人;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会说话。教育更离不开说话。而校长的“说话”方式意义重大,校长演讲,则是校长在正式场合最重要的“说话”方式。校长的演讲能力,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校长的影响力、教化力、感召力和动员力。好的校长演讲,应当是思想新锐而不落俗套,用词新颖而不老调重弹,朗朗上口而不佶屈聱牙,首尾呼应而不虎头蛇尾,有理有据而不生搬硬套,托物起兴而不平铺直叙,恰到好处而不繁复冗长,亲切自然而不装腔作势。精彩的校长演讲,能充分展现校长的思想的魅力、文采的魅力和情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