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童话的特征时,人们总是立刻想到幻想。是的,没有幻想,也就没有童话。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一篇童话里有幻想,但它却并不是好童话。批评家说,这是胡思乱想,这种幻想是有害的。于是,难题就出来了:怎样才算是有益的幻想呢?而怎样又是有害的幻想呢?
对于这个问题,某些批评家的回答是:有现实基础的幻想是有益的,没有现实基础的幻想是有害的。问题好像是答复了,但其实等于没有答复。因为是否有现实基础这个尺度像橡皮圈一样,有时拉得很大很大,有时又缩得很小很小。当然,批评家用起来很方便!凡是好的童话就给套在“有现实基础”里面,凡是不好的童话就给套在“没有现实基础”里面。这样,当然很省事,但对于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都不会带来什么益处,反而会引起混乱。
我们看看这样几个例子。
卡达耶夫的《七色花》是一篇很优美很受人欢迎的童话。童话里写一个小姑娘(是今天的小姑娘)去买面包圈,回来的路上,她光顾着看周围的景色了,没注意,让狗把面包圈吃了。她去追狗,没有追得上,自己却迷路了,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哭起来。这时出来一个老太婆给了她一枝小花,告诉她只要扯下一个瓣来,念念口诀,扔出去,就会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姑娘高兴地接过小花来。她要面包圈,要花瓶,要玩具……七个花瓣已经用去六个了,她很珍惜这剩下的最后一瓣,决定不了要点什么东西才好,就在这时,她看见了一个跛脚的孩子,她就用这最后的一个花瓣把孩子的脚治好。
童话的成功是不容争辩的。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有人说:这个童话是有现实基础的。
另外一篇苏联童话《失去的时间》,是写两个孩子(也是今天的两个孩子)不好好念书,结果他们的时间被老妖婆偷去了,他俩变成了十分难看的小老头和小老太婆。以后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到老妖婆那里把时间偷了回来,他们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变成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这是篇不好的童话,读了以后,使人感到恐惧和嫌恶。但人们批评它的主要理由却是:没有现实基础,或幻想和现实脱节。
《七色花》为什么好,被人喜爱,这里面显然还有着另外的原因,须要深入地细致地加以研究的原因。
过去伟大作家在为童话的存在和发展作斗争的时候,总是同时指出童话不能引起孩子们思想的混乱。童话创作的困难的关键也就在这里:既要有幻想和魔法,要有趣,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又要不致引起孩子思想的混乱,要能够收到教育的效果。就是说,既要使孩子在超现实的境界和事件里得到幻想的驰骋和美的享受的满足,又要在这当中培育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爱美憎恶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量。这就要求童话作家要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童话创作,从情节、结构和人物的安排,一直到环境烘托和语言的运用都要经过一番匠心的安排。我们要使童话中有大胆巧妙的幻想,有趣而离奇的魔法,但这些又必须是:第一,适合于儿童的兴趣、理解能力和想象规律;第二,美的,有益的;第三,使儿童知道这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关于第三点,我认为这是我们创作当代童话时很应注意的一点。这点处理不好,就容易引起孩子们思想的混乱。我曾向86e9c9d9222c988607841b1849152552一个六岁一个九岁的孩子读过《七色花》和《慧眼》两个作品。读《七色花》时,她们带着天真的微笑,轻松愉快地听着,完全被引入了幻想的优美境界里去,听到有趣的地方,就哈哈大笑起来。听完以后,我问她们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她们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假的!”可是在读《慧眼》时,她们的脸色却渐渐严肃起来,当读到那个孩子看到妈妈的心在跳动的时候,她们的脸色在紧张中掺杂着恐惧。作者对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口吻是那样认真,写了那么多的真实的现实生活的细节,并且还有许多解放军叔叔和许多工作干部作证,所以当我最后问这两个孩子是真是假的时候,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完全陷于混乱了。那个九岁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多一些,竟把这和她爸爸到医院去透视的事联系了起来,她认真地对我说,医院里也有那样能看见人的心的医生,并埋怨她爸爸以前哄她,说那是机器看见的。《慧眼》的作者无疑地是要通过他的作品给孩子一些教育,而实际上,他的作品里也的确包含着教训。但这篇作品的实际效果却违反了作者的意愿。由《慧眼》我连带想到《冷酷的心》,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但据我看来,它对于孩子是不适宜的。
我们如果比较研究一下这两类作品,对于如何创作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童话,就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第一,作者叙述的口吻不能太认真,要让孩子听得出来你这是在虚构故事(你一点也用不着担心孩子会不喜欢听);第二,环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但不要写进太多的逼真的生活细节,应该只把现实环境勾出一个轮廓,在这轮廓上再涂上一层童话的色彩,使得人物行动的环境亦真亦假;第三,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获得魔法力量,但这魔法力量不要跟科学知识或生活常识混淆起来(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来说),应该大大夸张一下,使孩子一听就能听得出这是编造的,不可能是生活中真有的;第四,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兴趣范围,因此这些魔法力量的运用也就不应该超过这个范围。而且也只有这样,童话对孩子来说,才可能是有趣味的,童话中的教训才可能为孩子所接受;第五,不管环境、人物还是语言,都应该像诗一样优美。
以上几点,就正是《慧眼》所没有做到而《七色花》恰恰做到了的。也就是《慧眼》失败的原因和《七色花》成功的原因。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七色花》中的小女孩获得魔法力量,不是在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由于迷了路而跑到的“生地方”,由一个“不知道从哪儿走出来”的老婆婆给了一朵小花,而是一种天生的生理上的力量,她运用这魔法力量的范围,又不是一个小女孩子的生活、兴趣范围——要面包圈、玩具、治好一个她要想跟他玩的小男孩的跛脚,而是让她把农业合作社组织起来,让农业合作社增加了生产,或是让死去的老祖母复活,或是去把英法侵略军从埃及赶出去,假如是这样的话,这篇美丽的童话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但是有些人正是把这样不伦不类的东西当作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强塞给了儿童。
不应该笼统地反对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以神奇的力量,反对他以这神奇的力量来影响生活。要具体地分析赋予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什么样的神奇力量,怎样赋予的,他又以这神奇的力量怎样去影响了生活,是在什么环境、什么范围内进行的,有些什么意义和趣味,孩子读了后有些什么教育效果。不去做这样具体的、细致的分析,只是笼统地说一句“不行”,就会陷入简单化。这样简单化的理论,既不易说服人,又限制了童话创作的发展。看一下现在出版和发表的童话,写动物故事和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占大多数,写当代生活的人的则很少。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某些不很科学的理论、见解限制了童话作家,把童话作家赶出了现代生活的领域,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
童话这一文学样式,有着自己的内容和形式的特征,如幻想、魔法、诗一般的美,人民口头创作的叙述手法,等等。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美,美是童话的灵魂。童话对于美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更高的要求。美在童话中也得到独特的、更突出、更完满的表现。这就是人们把童话和诗并称的原因,把伟大的童话作家称为诗人的原因。童话,这就是诗,就是美。
童话中的美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上。《海的女儿》中的海王的小女儿,“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野天鹅》中的小艾丽莎,当“风儿吹过屋外大玫瑰花组成的篱笆,对这些玫瑰花低声说:‘还有谁比你们更美呢?’可是玫瑰花摇摇头,回答说:‘还有艾丽莎!’”。《金色的海螺》中的姑娘在少年的眼里是——
看见有一团五彩的光环
罩着一个美丽的姑娘
她穿着月光似的衣衫
她的头发好像早上的阳光
她们的外形是美的,可是她们的心灵却更美。读过《一朵小红花》,谁能忘记那个三女儿。她不要大姐喜欢的镶宝石的金皇冠,也不要二姐喜欢的使人青春永驻的镜子,她要的是一朵美丽的小红花。当她知道父亲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她就情愿代替父亲去牺牲。她是那样谦虚、善良,又是那样温柔。她不要岛上的人称她女主人,不要那里的一切财富,只希望回到父亲的身边。但是当她知道那个岛主人如果离开了她会痛苦得死去时,她却又情愿留在岛上陪伴着他。那个沉静和深思的海王小女儿,为了救出年青的王子,她不顾自己可能被船木砸死。多少个黄昏和夜晚,她冒着危险游到王子宫殿的旁边,躲在月光的阴影里,悲哀地望着那个自己救出来的心爱的人。为了能成为一个人,能够得到王子的爱情,她忍受着没有止境的痛苦,付出了自己最美丽的声音。最后为了让别人得到幸福,她又不惜让自己化成泡沫。小艾丽莎为了要救自己的哥哥们,她的像海水一样柔嫩的手让荨麻烧满了水泡。深夜,忍受着恐怖的折磨穿行在墓地里。为了哥哥们,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幸福,最后,甚至差一点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有《金色的海螺》中的姑娘和《马兰花》中的三女儿也都是这样善良的化身。在一般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关于正面人物的善良品质的描写。但是童话中人物的善良品质却以一种独特的色彩突现出来,以一种绝对的美突现出来。
童话中的意境是美的。有人说,童话的意境是诗一样的意境。不,这样说还不够,诗的意境也不能像童话的意境那么美。我们只消回想一下这样的几个场面:在深蓝色的海水下面,在用珊瑚砌成的宫殿里,海的女儿沉默和深思地站在窗边,透过海水,朝上面凝望着……月夜,在大海的边上,在大理石的宫殿前,年轻的王子沉思地站在那里,海的女儿躲在阴影里,悲哀地望着他……在静静的海滨上,美丽的艾丽莎坐在地上,她的小弟弟——年轻的天鹅俯在她的身旁,把头藏在她的怀里,她抚摸着它白色的翅膀……当海螺姑娘要和少年分别的那天夜里——
月亮光,穿过了天窗
屋子里像银粉洒满地上
少年甜甜地睡在木床上
海螺悄悄哭得好心伤
一针针,替少年缝补衣衫
一件件,替少年叠好衣裳
她一次再一次走到少年身边
摸着少年的头发轻轻地歌唱
这些是多么美的意境呵!这种美的意境只有在童话里的幻想的自由世界里才能有。这种美的意境净化了人的感情,使人变得更高尚,更美好,更善良。
童话的语言是美的。在一般散文里,使用诗的语言在修辞学上说是有毛病的。但童话却具有使用诗的语言的极大的自由。它可以用美丽的比喻,可以用能够引起人的丰富的联想的象征,可以暗示,可以夸张,它很概括,但又很具体,它是明朗的,也是含蓄的,它丰富多彩,新颖而自然,它充盈着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有着音乐一般的和谐和图画一般的色彩。
此外,童话中的景物描写是美的,叙述是美的,思想也是美的。
童话中的美是完整的、和谐的、独特的、突出的。它是童话的灵魂,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幻想也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但它只是童话的手段,而不是童话的目的。由于有幻想,童话中才能有特殊性的、非人间的境界,才能给人物安排下特殊的遭遇和命运,才能表现出人物的非凡的力量和品质,美才能在童话中得到独特而完满的表现。
没有表现手段,也就没有了内容;取消了童话的幻想,也就取消了童话独特的美,童话也就失去了灵魂。
我们的某些童话作者,他们把追求幻想当作目的,因此,尽管他们的童话中有着大胆的出奇的幻想,但却不给人以美感,也就谈不到教育意义。有的,正如一些批评文章指出的,反而造成了孩子们思想的混乱。
还有一些童话作者,他们过于热衷于表达他们的教训,因此,整篇童话只是“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图解,那里面既没有震慑人心的美的形象,又没有使人神往的美的意境。这样的童话尽管它也有幻想,但却是童话的躯壳。它是一篇没有美的童话。
我们目前的童话不是幻想得太多,而是幻想得太少。我们的童话创作很不景气。批评家的责任在于深入仔细地研究,找出正确的原因和途径,为我们的童话创作打开出路,开辟广阔的园地,创作出更多的像诗一样美的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