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更是”

2013-12-29 00:00:00宋凯伦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4期

摘 要:“更是”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更是”最先作为判断词使用,其重心在“是”上,修饰名词性成分。内部结构关系为前偏后正的复合式。而后,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更是”的语义重心转移到“更”上,“是”虚化成一个协调音节的成分,变成一个后附于“更”的后缀,主要用于修饰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

关键词:更是;判断;焦点标记;强调

副词+“是”是很常见的一种搭配,如“倒是”、“净是”、“还是”、“总是”、“更是”等。本文将主要讨论“更是”的用法和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更”为程度副词,做状语,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上下文内容在程度上的变化。如:更想、更喜欢。“是”则用来表判断。当“更”和“是”组合起来后,其意义不仅是两个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其用法与“更”和“是”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

据语料库分析,“更是”可以修饰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成分。 当“更是”修饰名词性成分时,表示对后面成分的判断,为偏正构,重心在结“是”上。当“更是”修饰形容词性、动词性成分时,其属于附加结构,表示对后面的主观确认和强调,重心在“更”上。

1、“更是”修饰名词性成分

“更是”修饰名词性成分时,表示对后面成分的判断,是偏正结构,重心在“是”上,表说话人的主观判断。语料库中,“更是+名词词性成分”的例句较多,如:

(1)环境和教育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但自身的努力更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2)礼堂里掌声阵阵,是信任,更是力量。

(3)尼罗河是其流域非洲10国的宝贵财富,更是埃及的生命线。

(4)博物馆内的图书馆还曾收藏近6000种手稿和约7万册各种文字的书籍,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宝藏,其中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时期用楔形文字刻在胶泥版上的文献和史诗更是绝世的珍宝。

当“更是”修饰名词性成分时,其前面的小句常常也是一个判断句,从例句中我们可以总结为其常形成两种句式:

① NP是A1,更是A2”,以(2)(3)为例,整个句式的意义为:NP不仅仅是A1,更是A2,整个句子要强调的是A2。但有时候,A1不出现在句子中,如(3)中,省略了“没有钱是玩不起其它娱乐活动”/“运动项目”。

② “NP1(是)O1,NP2更是O2”,以(1)、(4)为例,整个句式要强调的是NP2是O2。其中O1和O2存在意义上的关联,O2比O1的意义更加强烈,如例(1)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度比“重要因素”更强。

这里的“更是”是偏正结构,“是”表示判断,是语义重心,“更”表递进。“更是”连接主语和宾语,表判断。

下面本人将要谈到的是,其修饰形容词性和动词性成分。当其修饰形容词性、动词性成分时,其属于附加结构,表对后面的主观确认和强调,重心在“更”上。“是”的意义虚化。

张谊生在《“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中提到了石毓智的研究:“是”大致经历了指示代词→判断动词、判断动词→焦点标记两个主要的语法化阶段。判断动词“是”产生后,在保留系动词用法的基础上,“是”又进一步演化出了一种全新用法——充当指明焦点的语法标记。如:今时有者,皆是先写。张谊生通过举例,认定充当焦点标记的“是”在功能上趋向副词化应该是没问题的,尽管这个“是”还不是典型的副词。其在谈到“F是”的语法化过程时说:“F是”形成的一条途径就是“F”和焦点标记“是”由于经常同时出现,逐渐趋向凝固,随着内部分界的消失,词义也渐趋融合,终于成了一个复合式副词。另一条途径是有些“F”在修饰系动词“是”的过程中,就已形成了定型搭配,此后又与焦点标记“是”进一步结合,从而走上了凝固、融合之路。在“F是”副词形成之初,语义重心一般都还是留在“是”的上面,其内部的结构关系也都是前偏后正的复合式。然后,在此后频繁地使用过程中,其中一部分“F是”的语义重心逐渐迁移到“F”上面,“是”也就相应地虚化成了协调音节的成分,变成一个后附于“F”的后缀,“更是”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且看下面的两种情况。

2、“更是”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更是+形容词”句式,强调的是主语具有“更是”后面形容词的特征。其中“更是”的意义重心前移至“更”,“更是”隐含有比较意,但其比较意不如“更”强烈。“更是”已糅合成一个紧密的词语,其意义不是“更”和“是”的相加。试看下面的例句。

(5)现在的女孩子都很聪明,尤其是想往演艺界钻的女孩子,更是聪明绝顶。为了出名,她们什么都愿意干。

(6)音乐要表现丰富多采的生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段。乐音虽然有很强的表现力,但有些特定的情景,却要用噪音来表现。例如,要表现万众欢腾的热烈场面,往往借助于锣鼓。在现代派作品中,噪音的应用更是普遍,有的作曲家甚至主张,生活中的任何音响都可以进入音乐。

(7)在新年庆祝活动的主会场时代广场,安全措施更是严密,除了大量警察外,时代广场周围还安放了240个金属探测器。

(8)此时,北京市政府北楼第一会议室更是热闹非凡。

(9)旧西藏的民族手工业也十分落后,现代工业更是一片空白。

这些例句中的“更是”修饰后面的形容词,比前一个小句(可能隐含)主语的特征更递进一层。其中(5)、(9)是不同主语性状、特征的比较。但像(7)这样的句子,其主语都是“时代广场”,“更是”后面的形容词性成分也是修饰这一主语,只不过,其中的比较是同一主语在不同时间段的比较,(8)也是如此。(6)是指同一主语在不同领域的比较。也就是说,“更是”修饰形容词性成分时,其中表比较的含义可以是同一主语在不同时空的比较。

在语料库中,没有见到“更是”直接修饰单音节形容词的例句。然而“更是”也可以修饰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如:

(10)这件衣服不仅价格合理,质量更是优。

(11)她不仅长得漂亮,性格也更是好。

(12)我现在不仅仅是困,更是累。

但像这样的情况较少,且单音节形容词基本为表示人物和事物所具有的特征或者状态。然而有些单音节形容词,也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绿、圆、大,它们一般不受“更是”的修饰。但有些单音节形容词前加“不”,能与“更是”搭配。如:“更是不易”、“更是不便”。

“更是”+单音节形容词的情况不如“更是”+双音节形容词多,这和“更是+单音节形容词”不符合汉语音节的对称规律有关,此结构的重心在后面,不太符合前轻后重的审美心理。

3、“更是”修饰动词性成分

“更是”修饰动词性成分较普遍。其修饰的动词性成分,可以是心理动词,如“更是想念”、“更是喜欢”;可以是能愿动词,如“更是可以”、“更是不行”;“更是”一般不直接修饰存现、趋势、动作、判断和行为动词。当动作动词和行为动词后面有其他成分时,“更是”可以对其进行修饰,例如下面的例(18)。

(13)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不少,在导演技巧上更是进步了许多。

(14)如果说到亚洲地理、欧洲政治,他们更是目瞪口呆了,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治理国家!

(15)这不仅是他本人一个很高的荣誉,更是对意中两国科技合作的肯定。

(16)我曾说过,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事,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誉,而我今天拿到的这个奖更是将这份荣誉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语料库中,“更是+动词性成分”的例句是最多的,“更是”后边一般不接光杆动词。 “更是”后面也有接介词引出的词组,例如(15)、(16),我们是否把这一类区别开来,作“更是+介词词组”来讲,本文不做解释,鉴于这些介词所引导的句子或者词组的动作性较强,本人一律将其归为动词性成分解释。

这里的“更是”不表示强调,而是表示一种递进,有“不仅仅是”的意思,其语义的重心还是在“更”上,“是”的语义在逐步虚化,但在目前并不可省。

张谊生在其论文中提到:当“F是”融合成一个副词时,不论其内部是偏正式还是附加式,作为一个充当状语的副词,其基本功用就是对整个命题或谓语中心进行评注和限定。

总之,“更是”表限定,可以修饰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修饰动词性成分偏多。修饰形容词性和动词性成分时,属附加结构,表示对后面成分的主观认识或递进,他们的重心都在“更”上,但 “是”字不可省略,“更是”在修饰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时,是一个黏着的词,张谊生先生把其归为副词。当“更是”修饰名词性成分时,表示对后面成分的主观判断,“更是”表达递进的判断,是偏正结构,重心在“是”。

参考文献:

[1]张谊生.《“副+是”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语言科学.2003年。

[2]韩杰、周美玲.《“更”及“更”字短语的篇章功能分析》.语言应用研究.2011年。

[3]陈丽丽、支庆玲.《说“很是”》.语文学刊.2011年。

[4]于奉知.《“更”字句的语义、语用分析》.1998年。

注:

本论文中的例句除了(15)(16)(17)之外,其余例句都来自北大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