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制出抗旱“植物生长调节剂”
我国科学家通过巧妙地模仿植物自身的“抗旱激素”工作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抗旱的脱落酸“植物生长调节剂”AM1,它可以帮助植物锁住叶面水分、减少蒸发。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电话:021-54920532)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研究员介绍,植物的生根、发芽、分枝、成熟、落叶等生长过程,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脱落酸”是最为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也被称为“抗旱激素”。
(上海 张建松)
中国加快培育耐旱水稻新品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育的“两优2161”两系稻,在云南省勐腊县作双季早稻示范种植,实测验收1334平方米,平均667平方米(1亩)单产790.6公斤,比勐腊县早稻高产创建目标650公斤超出140.6公斤,突破勐腊县早稻历史最高产量纪录。
这是中国加快培育耐旱水稻新品种的又一成果。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1995年研究成功,相对于三系法杂交水稻而命名。
勐腊县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南部,与老挝南塔省勐新县交界,是中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勐满镇平均海拔1100米,是典型的热带双季水稻种植区,高温高湿易诱发病虫害,早稻抽穗灌浆期遇高温,不利于营养积累,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不超过600公斤。但“两优2161”两系稻的高产纪录改变了这种状况。
(云南 李雯)
河北选育成功大豆新品种“廊豆六号”
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廊豆六号”,前不久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平均株高64.2厘米,叶椭圆形,花紫色,棕毛,有限结荚习性,单株粒数73.9粒,平均单株粒重17.5克,百粒重23.1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脐,籽粒有微光泽。2012年天津市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209.6公斤。该大豆适宜天津市作 夏大豆种植。
(河北 高德来)
浙江庆元“黄靛”牛肝菌为我国特有品种
浙江庆元“黄靛”牛肝菌因香味浓郁、口感细腻脆嫩、食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而被誉为浙江省最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自上世纪以来,“黄靛”牛肝菌一直被认为与分布于云南的华美(小美)牛肝菌为同种,均起源北美。自2004年以来,“黄靛”牛肝菌又重新被鉴定为缘盖牛肝菌,与起源欧洲的牛肝菌同种。
但是,上述认定最近又被推翻。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399号 电话:0571-87798205/87798221 )李海波、魏海龙、王丽玲等科研人员历经三年创新研究,从浙江、云南采集40余份标本,从美国、欧洲、中科院等地标本馆借用46份古老标本,通过对各地牛肝菌标本的形态特征、微观特征比较和核糖体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证明浙江“黄靛”牛肝菌与欧洲牛肝菌亦非真正同种,而为我国特有品种。
(浙江 吴越)
新疆成功选育出高产蓖麻新品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联系电话:0991-7885307/7885507)了解到,经过5年多的精心实验,科研人员成功选育出高产蓖麻新品系,其产量提升至每667平方米(1亩)500公斤。
新培育的蓖麻不仅高产,而且具有抗病、矮秆、优质等特点,适宜在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专家表示,蓖麻籽含油率达40%~60%,用它加工而成的衍生产品达3000多种,在航空航天、军事、精细化工、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石油、煤为原料制造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从蓖麻油中制得,它是“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是目前唯一能代替石油的生物质能源。
(新疆 程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