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什么事了,爸爸?”男孩被什么声音弄醒了,问道。他跑出屋去,看见他爸爸手握步枪正站在台阶上。
“孩子,是野狗,一定是它一直在杀我们的羊。”
夜晚的寂静被野狗——一种澳大利亚野狗——又长又尖的嚎叫声划破了。嚎叫声是从离屋子大约四分之一英里远的悬崖上传来的。
孩子的父亲举起步枪,朝悬崖的方向开了几枪。“这应该把它吓跑了。”他说。
第二天早晨,孩子骑马出去,沿着旧石崖慢慢骑着,一边寻找着野狗的足迹。突然,他发现了它,它正平躺在从峭壁上伸长出去的一棵树的分枝上。它一定是在夜晚的追逐中从悬崖边跌下来的,当它摔下来时一定掉在分枝上,树下是60英尺深的悬崖,这只野狗被逮住了,男孩跑回去告诉他的父亲。
“爸爸,你打算开枪打死它吗?”当他们返回悬崖时男孩问道。
“我想如此,它在那儿只会饿死。”他举起步枪瞄准。男孩等待着射击声——但枪没有响起来,他爸爸已把枪放下了。
“你打算打死它吗?”男孩问道。
“现在不,儿子。”
“你打算放了它吗?”
“儿子,如果我可以帮助它的话,我不会放的。”
“那你干吗不开枪打死它?”
“只是似乎不公平。”
第二天,他们骑马外出,野狗还在那儿。它似乎在测算树和悬崖顶的距离——也许它会跳上去。男孩的爸爸仍没有开枪。
到第三天,野狗开始看上去又瘦又弱。男孩的爸爸几乎伤感地慢慢举起步枪,他射击了。男孩首先看看地面,期待着看到野狗的尸体。当他发现地上什么也没有后,他抬头朝树上望去。
野狗还在那儿,他爸爸以前从未在这么容易的射击中失手过。
受到惊吓的野狗望着地面,然后挪回了它的两条腿。
“爸爸,看,它要跳了,快,开枪!”
突然,野狗一跃而起。男孩看着,等着它摔到地上。相反,他看到它停在悬崖外墙上,并在滑动的岩石上疯狂地挣扎着,它的后腿在往上踢。
“爸爸,快,”男孩催促道,“否则它要跑了。”
他爸爸并没有动。
野狗微弱地爬上悬崖顶。他爸爸仍没有举起枪。野狗沿着悬崖边跑远了——慢慢地跑出了视线。
“你放了它。”男孩叫道。
“是的,我放了它。”他爸爸回答道。
“为什么?”
“我猜想我心肠变软了。”
“但让一只野狗跑了!在它吃了所有的羊之后!”他爸爸望着在微风中摇动的空荡荡的树感慨道:“儿子,有些事人们似乎就是不能那么做。”
●故事一开始,就被置于一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瞬间产生了强大的张力。
●“举起步枪瞄准”形成了紧张气氛,读者产生了期待心理,这是一“张”;“把枪放下了”,紧张消失,期待落空,这是一“弛”:两种气氛,形成转折,产生波澜。
●一连串细节化的动作描写,如“白雨跳珠乱入船”,写出野狗挣扎逃生时的紧张状态,扣人心弦,让人揪心,也引人怜悯,极富表现力。
【点评】
有一种胸怀,比用复仇的方式来追求公平正义更伟大、更高尚,也更艰难,那就是和解与宽恕,因为这只有神或者像神一样的人才能做到。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在报复了凯瑟琳之后,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不吃不喝不睡,在极度的痛苦中死去;曹禺的话剧《原野》中的仇虎在杀死了仇人的儿子和孙子之后,也因杀害无辜而精神崩溃。
好的小说就像一泓深邃的清泉,它能将天地收蕴其间,又能让人在面对它时,瞬间便窥见天地间的秘密。
(选评: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 蒋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