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13-12-29 00:00:00包晗谭贺郑天琪钟永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12期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立足于具体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点。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文气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语言综合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主题,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文将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为主体,分析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后给出一个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希望能为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启发。

● 现状与问题

1.课改理念够深入,教学方法不革新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但是,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方法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的课堂依然是老一套的教学流程——讲生字生词、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回答课后习题。只要这几步完成了,一篇课文就算讲完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看似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教师只是把教材平移到了课件中,这种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媒体课件太绚丽,学生变为旁观者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它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不少教师一味追求新颖,把课件设计得过于繁杂绚丽,忽视了实际的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不是在传播知识,而是变成了课件的展示,学生成为了这场展示课的观众。多媒体课件的不合理使用,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解决方法

从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了灵活生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小学课堂本该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但现在却呈现出“死板”的态势,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努力探求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点,扬长避短。

1.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探究是主流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促使我们创设多种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电子书包、网络课堂等各种新兴教育技术来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针对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可以利用前10分钟对事实性和理解性的知识加以回顾,利用剩余的35分钟着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创造和再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学生的创造力。

2.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设计讲实效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切忌繁琐、花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课件的利用应该合理,找到恰当的整合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实现教学的优化,切忌盲目地把教材内容平移到课件中。课件的构思要巧妙,重难点要突出,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节选)

本案例选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郑天琪老师的一节课,该节语文课巧妙地把iPad引入课堂进行教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蝙蝠与雷达》这篇文章。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利用计算机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操作熟练,已经会用多维电子课文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而且对利用网络学习的欲望强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蝙蝠、避开、敏锐、铃铛、苍蝇”等词语。能够运用积累的词语,提高遣词造句、口语交际、习作的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形成理解感悟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雷达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选用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如设计图表、当解说员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上网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内化信息的能力。激发阅读科普文章的热情,从而热爱科学、乐于观察。

● 解决思路

本课通过利用电子课文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利用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 教学过程

1.质疑课题

教师板书题目:蝙蝠和雷达。在板书题目时强调“蝙蝠”二字的特点:“虫”字旁写得瘦一些,“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而且都是形声字。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读了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可以借助电子课文中的注释及资料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全篇出示课文,读哪个自然段,哪个段落就放大,本课新的生字用红字出示,想了解或学习只要点击就可有超链接,学完后再回到这个段落)

集体检查自学读文识词学字的效果。

◇开火车读词。(全屏出示,最好以游戏过关为主)

◇指名读字。(全屏出示,最好以拖拽字的方法现场分类)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发现规律。(以“虫”字旁、相同偏旁、字义、形近字、形声字等方法识字)

设计意图:文章学习的基础是生字、生词的学习。本环节的教学中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这样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在一篇课文中,不同的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可能不同。以“蝙蝠”一词为例,有的学生认识这个词,有的学生不认识这个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把每一个生词都讲一遍,这样浪费了时间,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本软件标注了文章中所有的生字、生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会的字词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小组合作读文,填写表格。(在电子课文中最好同时出现4~6自然段。屏幕中或以“左右”、或以“上下”出示4~6自然段和表格,方便学生读文后对照填写。填写表格时可直接打字,也可以到文中复制语句填写。小组填写完后,可利用“截图”或保存功能把小组填写的表格保存下来。保存下来的表格也可以有“修改”的功能)

◇集体交流填写的表格。

◇教师评价,建议各小组修改表格。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营造一个和谐平等互助交流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是个难点,仅凭教师的讲授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在这个问题上,本软件找到了知识的整合点,利用虚拟实验室,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出蝙蝠的飞行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4.学习第七自然段

师:读完这个试验结论,你还有质疑吗?(生: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好,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听老师读第七自然段。请仔细看文、听老师读,把你的发现画出来。

你们发现蝙蝠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秘密了吗?老师找了本段中的一些文字和小符号,你们小组能用图画向大家展示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集体展示,如图1、图2)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带领学生继续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学以致用,去解释生活的现象。

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通常,一篇文章学习过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原理,更不会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针对这一点,我们在软件中设置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利用软件中的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掌握知识,并用于实际,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教学反思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上,相比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改变了把感受、认知、体验一手包办的情况,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课堂互动的方式,课堂资源得了充分利用。充分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点 评

目前的语文教学更多注重事实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而对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注不够。本课教学,教师采用电子书包的形式将学习的内容翻转,课后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完成事实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电子课文中对于字、词、句、段、篇的内容都有注释,学生可以课后进行课文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在课上,更多的是关注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自己探究蝙蝠的导航机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教师灌输式的,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智慧。这种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学模式的颠覆,可以看到教师没有利用视频、动画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强化、灌输,而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颠倒课堂,信息技术更多支撑学生个性学习,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学习资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更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