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9月20日,广西梧州,天气闷热异常。黄昏时分,在西江一路七层高的“西宁酒店”(现新西旅店)里,发生了民国史上著名的军统刺杀“暗杀大王”王亚樵事件。很少有人知道,参与策划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外交官的陈质平。
从军统特工到行政院驻缅代表
陈慈(1906~1984),字质平,原名陈玉炳。1906年11月13日出生,原广东省(今海南省)文昌县人。其父陈元辅为清朝秀才,早年侨居新加坡。幼年时,陈质平跟随父亲在新加坡华侨学校读书。后回国求学,进入县立文昌中学读书,三年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商科学习,1926年转入中央大学就读,在校期间加入国民党,1927年毕业。1928年起,任杭州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东路军总部政治部主任等职。
1929年,陈质平远赴新西兰,进入奥克兰大学政治外交系攻读硕士学位。1930年毕业回国,进河南大学任教。此时,国民党新军阀的中原大战刚刚结束。驻军开封的胡宗南与在这里进行军事情报搜集活动的戴笠,协商策划秘密成立了军事组织——“三民主义大侠团”,又名“除奸团”,陈质平作为参与人员之一,与冷欣、王天木、马志超等人一起成为创始成员,是戴笠的心腹。1933年,陈质平担任上海警察训练学校训导长,后又任“军统”上海区督察、区长。
陈质平在“军统”“成绩”显赫,一是参与策划了前述1936年暗杀王亚樵的行动。陈质平作为关键人物,在香港用“美男计”俘获王亚樵心腹余立奎的小妾余婉君,使其答应配合“军统”,前往梧州擒获王亚樵。另一件事则是监管杨虎城,使其成功落入蒋介石手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爱国将领杨虎城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1月,杨虎城从法国回到香港,立即受到当时“军统”常驻香港的陈质平的特殊“照顾”。陈质平在杨虎城逗留香港的五天中,时刻不离左右,安排与促使杨虎城飞往武汉,最终导致被蒋介石软禁。
陈质平在香港期间,正值宋子文弟弟宋子良暗中代表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进行秘密和平谈判。同为文昌人,陈质平获得宋子文、宋子良兄弟信任。1938年,宋子良负责新成立的西南运输处,抢运战略物资,陈质平担任该处警卫稽查组副组长,继任西南运输统制局副局长,授陆军中将衔。1940年~1942年,他还兼任行政院驻缅甸代表、军统局仰光站站长,在主持滇缅公路运输和协调中缅关系方面,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大举进犯越南、老挝、缅甸等地。盟国为应对日本切断中国西南滇缅公路运输通道的侵略企图,成立中缅印战区。1942年至1943年间,陈质平被派往印度加尔各答,担任中缅印战区中国防卫供应处首席代表。这是陈质平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职业外交官的舞台。
出任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
1944年10月,国民政府授予他四等卿云勋章。1945年5月5日,作为中国国民党驻印度支部的首席代表出席在重庆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14日,陈质平被委任为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
在任职总领事期间,发生英印当局破获西藏革命党事件。事件的起因是,西藏革命党组织人员秘密调查英国侵占中国西藏门达旺地区的真相,结果为英国人发现。事件的主角西藏人邦达饶干,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是西藏革命党的负责人,该党系中国国民党在旅印藏人中秘密发展的支部,受陈质平领导。在获知西藏革命党暴露后,陈质平积极部署邦达饶干速回噶伦堡的住所,焚毁相关资料,尤其是党员名单,以防不测。后又积极安排邦达饶干等人相继撤离印度回到上海。
西藏革命党事件的出现和邦达饶干等被驱逐出印度,是战后中英两国在西藏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一次冲突与交锋。陈质平对于维护中国在西藏的权益方面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措施,以图维护藏人权益和实现中央政府在藏行使主权的目的。随着西藏革命党的暴露,陈质平已无法继续留在印度领事馆工作。
转任驻菲律宾公使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宣布独立,中国国民政府派出外交部政务次长甘乃光为专使参加庆典仪式。7月23日,陈质平被委任为中国驻菲律宾首任公使,成为独挡一面的外交官。
9月30日,陈质平到任。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搜寻二战中遭日本杀害的中国驻菲律宾领事馆人员遗骸。1942年4月初,攻占菲律宾马尼拉的日军,将中国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泩和其他七位馆员抓走,17日,丧心病狂的日军将之杀害并秘密掩埋,意图掩盖罪行。1945年美军光复吕宋岛后,当地华侨便开始搜寻与发掘八位烈士遗骸,并将发掘的遗骸暂时存放到华侨公墓义山的崇福堂。陈质平在了解了八位外交官的遗骸下落后,立即报告外交部。1947年4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通知中国驻菲律宾公使馆,将烈士的遗骸移送回国隆重安葬。
5月15日,陈质平组织成立“菲律宾华侨各界礼送杨故总领事暨殉职馆员忠骸回国安葬筹备委员会”,亲任委员会负责人,策划在八烈士的殉难处建立一座纪念碑。7月6日,在烈士遗骸归国的前一天,陈质平率华侨代表和使馆工作人员,在马尼拉的华侨义山举行肃穆沉痛的纪念碑奠基礼。陈质平慷慨陈辞:“我人应发扬先烈杀身成仁之精神,为保卫国家民族,为伸张世界公理和平而奋斗牺牲。”1948年4月17日,八烈士殉难六周年之际,纪念碑建成,陈质平率众参加纪念碑落成揭幕典礼,各国使节、各社团代表莅临,共同见证和完成了中国外交令人心碎的一段历史。陈质平为遇害外交官魂归祖国、建碑纪念所做贡献良多,深为后人铭记。
1946年7月中菲建交后,陈质平的另一项重要使命是与菲律宾政府协商签订两国友好条约。然而,刚刚独立建国的菲律宾政府沿袭以往殖民统治者的一些做法,采取诸如市场菲化法、成立放逐局、禁止华侨移民进入菲境等不友善的歧视华侨政策,严重损害菲律宾华侨的权益。在1947年2月的谈判中,陈质平据理力争,数度与该国总统罗哈斯面谈,向菲律宾外交部递交抗议照会,甚至在与菲律宾副总统兼外交部长季里诺举行的谈判中,不惜中断谈判,发出“强硬措辞”,令一向认为“中国外交作风,往昔曾以措辞温和见长”的菲律宾报界大感吃惊。4月初,菲方主动约陈质平谈判,使中断的友好条约商谈重新恢复。4月18日,陈质平代表中国与菲律宾政府在马尼拉正式签订了《中菲友好条约》。
虽然签署了《中菲友好条约》,但菲律宾歧视华侨的政策并未完全废止。1948年3月初,在陈质平的数次交涉下,华侨在菲市场的地位问题终于有了结果,菲政府官员承认“我侨胞得永远在菲国市场内执业”,有效维护了华侨的权益。关于移民问题,陈质平的交涉一直没有停顿。1948年7月初,他与菲总统季里诺会晤,商谈处置太平洋战争前返回中国的4500名菲律宾华侨重返菲律宾的问题。但菲律宾政府始终不愿松口,加之中国国民政府在内战中败局已定,致使陈质平在移民问题上的交涉无甚进展。1949年8月3日,中菲双方将关系升格为大使级,陈质平成为首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陈质平追随蒋介石亡命台湾,先后于1956年8月任台北驻伊拉克“全权大使”、1957年9月兼驻约旦“全权大使”、1958年5月任驻阿拉伯联邦“大使”、1959年任驻利比亚“大使”、1965年5月任驻墨西哥“大使”、1967年8月起任台北出席第22届至26届联合国大会“代表”,亲眼见证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一幕。1972年,陈质平辞去外交官职务,定居美国。1984年2月11日,病故于加州,享年79岁。曾著有《阿拉伯古今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