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教育管理制度规定小学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年级不超过半小时,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如今的学生作业负担普遍较重。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以为是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谈谈三点想法。
一要“下猛药出重拳”,最好“斩草除根”以免“春风吹又生”。尽管上级三令五申为学生作业减负,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师总是有“办法”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填得满满的。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具有极大的伸缩性,真正实施起来实在难以把握好尺度。比如时间怎么测定,又由谁去测定,以什么标准去测定,以哪一科来测定,是一科半小时还是几科加起来半小时,若是几科半小时由谁来协调,超过半小时由谁去监督,这一切又由谁来管理,等等。这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实际管理中实在不好拿捏。笔者以为,小学阶段可以都如低年级一样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因为一布置往往便超时,而且那半小时、一小时作业,教师在校期间把课堂抓紧点实际上完全可以弥补出来,又何必让学生在课外加班加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他们也需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来跟自己的伙伴玩耍,来搞各种活动。学生并不仅仅只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他们更需要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应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应为大家所牢记。
二要布下天罗地网,多方面齐抓共管。比如上面讲的作业量的控制,具体操作就需要班主任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让每科的作业量加起来不超时。又或者今天布置了语文,最好就不要布置数学了,否则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全部布置下来,学生怎么完成得了?但即便学校控制好了,家长恐怕又会“从中作梗”,自行加码布置自己的“家庭作业”。这个情况我看可以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使他们与学校的步调一致,避免“体内损失体外补”,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一点儿也没有被减下来。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种监督机制。对于不实行学生作业减负的校长应实行评先表模一票否决,对于违规的教师应调离工作岗位,对于自行其事的家长在家长可会上予以“曝光”。这些都要用“明文规定”写在学校制度里,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地进行实地检查,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中去,还要将检查结果在全社会公示。另外,对于处理要透明,要给一个明白的“说法”。
学生作业减负工作一开始必然有阻力,因此要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专班来抓此项工作。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下大力气去执行。
以下谈谈笔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践行的一些作法。
一是坚决不布置“写”的作业。我从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有些教师动辄让学生一个词语写上10遍或20遍,简直是在败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桩“苦差事”。真正的教育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样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钱学森生前的沉痛之问,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必须在“摸滚打爬”中成长、游戏,他们的玩耍并非是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课余时间让他们自己支配,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往往一回到家便写作业,连看电视的时间也没有。学生做作业大多只为应付,只是把作业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已。事实上,作业也大多为白天学习的重复,实际上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教师也好像把布置作业当成一个“常规工作”,从未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是惯性地认为别人布置我也布置。要知道,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从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比单单布置几道书面作业要有意义得多。
二是让学生做一些“特殊”作业,谓之“动感作业”。不“写”作业不等于一点儿事不干,不“写”作业的目的正是为了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我布置的作业很特殊,我会在各种“特殊”的时刻布置一些让学生意想不到的“作业”。这些作业大都别出心裁,让学生去看、去做、去想,让课余时间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由于不用动笔,学生“做”这些作业时大都没有阻力,而且由于设计巧妙,他们不仅“好做”而且“乐做”,有时还要“主动”让我布置。比如,四川雅安大地震期间,我让他们晚上必看这方面的专题报道,让他们在看电视中明白面临苦难要坚强,在一方有难时要八方支援,伸出援助之手;我在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飞天时让他们观看实时直播,在他们的内心埋下“奔月”的科学种子。针对有些人不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我要他们每周末给父母洗一次脚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对于现在学生普遍养尊处优不事劳动,我让他们每人自己洗自己的袜子,晒干后带到学校参加评比,看谁洗得最干净。春天,我会让他们到田野摘一束野花带到学校装饰教室,让他们亲近自然,回归教育原点;夏天,我让他们到地里干农活,让他们体会“汗滴禾下土”和“粒粒皆辛苦”的真实滋味;秋天,我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看硕果累累,让他们体味成熟的果实总是谦虚地垂下头来;冬天,我让他们打雪仗、堆雪人,让他们冬练三九,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现在农村的留守孩子很多,我让他们每周给父母打两次电话,遇到大型节假日或特殊纪念日给父母发短信……
三是让学生做“回忆”作业,巩固每天的知识。让学生每晚在睡觉之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要想象眼前有一块黑板,教师在那儿讲课,把当天教师讲的主要内容回忆下来。由于此时回忆完记住就睡,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没有心理学上讲的“倒摄抑制”的干扰,留下的记忆是很深刻的。如有回忆不到的也不用过分着急,第二天一大早迅速地把书翻开,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的干扰,大脑一片“空白”,每天的“第一印象”是很难忘记的。再说,大脑的“显意识”虽然休息了,但“潜意识”却在“后台”工作,对于未回忆起来的东西仍在暗中思索。经过一夜长长的“期待”,学生早上会急于寻找答案,此时的温习更迫切,更有针对性,往往“直奔主题”,此时的记忆真是又快又牢,事半而功倍。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谈,其中蕴含着科学的道理。真正试过的学生都反映效果不错,长期坚持下来的学生学习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谓一举两得。
我在不折不扣地让课余时间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布置的作业也是“动感”作业。从长期实践的结果来看,此法效果很好。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对我很是感激,于是只要是我的课堂,他们格外用功,课堂教学效率出奇地高。有的教师是课堂不足课外补,我却是课外不足课堂补。最终的结果是,我竟然没有“多余”的作业要他们在课外做了。长期实行下来,我班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也没有必要再加班加点了。这真是应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我因为“无为”不布置书面作业而“无不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在那些布置作业的班级之下。看来,今后我还应将此“政策”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