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小学英语二级技能目标中 “听”和“说”的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课标》修订稿提出的小学英语课标中“听”、“说”二级目标的表述,试就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引发更多同仁的探索。
一、营造听说氛围,激发学生听说兴趣
一是坚持5~8分钟的口语会话练习。教师应坚持每节课用英语组织教学,并与学生进行口语会话操练,会话的内容与新旧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形式多样化,并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得以训练。语言训练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唱一首英文歌或说一个饶口令、日常对话和作对话。
二是突出学生听说主体地位。对于英文歌,可采用课文中或根据教材内容自编的歌谣,欢快的节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至于日常对话和作对话,则注重学生参与的面与形式的多样化,日常对话和作对话的形式从教师与学生整体到教师与学生个人,进而到让同桌两人进行自主对话,最后作展示。整个口语会话热身环节既注重兴趣的激发,同时对学生旧知识进行强化巩固,为教授新知做好铺垫。因此,激发学生听说兴趣是培养小学生听说习惯和能力的前提。
二、落实听说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听说习惯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听”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听”的习惯,并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并落实。如在每节课前的口语对话热身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个别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根据对话内容来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听”是输入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说”则是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培养学生乐说、会说、多说的习惯和能力至关重要,也是英语交际性原则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乐说,教学生会说,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
三、构建整体听说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一是整体输入原则。主要体现在授新环节,通过创设情景或语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提出三个不同层次的听说任务,突出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从单词、词组、句子到对话,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三是面向全体的交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面向全体,体现口语对话、同桌对话、小组合作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
四是及时反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反馈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整体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反馈。
五是有效性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整体听说能力。
我校英语教师探索出如下整体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歌谣激趣,对话热身;整体感知,听说领先;口语交际,拓展运用;课堂总结,综合评价;布置作业,延伸课后。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听说水平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说兴趣和能力,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整体听说水平,提高英语课堂听说效率,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结合多年教学和管理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值得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尝试和实践。
一是直观教学法。实物、图片、简笔画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直观教学法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辅助开展教学。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好奇、爱动,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如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已制作的直观教具或自带适合教学内容的实物,在课堂中让学生运用实物、图片、头饰等进行口语交际和运用,学生乐于参与,效果好。
二是游戏法。游戏是激发学生学03870f86a14f7bcab3f244ece388e054cb25433f731dafdf998b58271ea2bd03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把枯燥的语言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把游戏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了课标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能为英语学习创造出逼真、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三是自编歌谣法。自编歌谣法是指运用学生喜爱和会唱的英文歌或饶口令,把单词、词组、句子串编在歌曲和饶口令中,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新知的过程中,通过欢快的乐曲和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饶口令,让学生轻松、快乐的习得。同时,运用自编歌谣,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兴奋、积极和活跃的学习状态中,避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出现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保证了课堂实效。
四是模仿示范法。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模仿录音、教师的形体示范等方式进行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烈,如教动词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呈现和巩固训练,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
五是情景表演法。情景表演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语言交际、语用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会话、表演,有利于学生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六是评价鼓励法。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优化评价方式。学生是课堂的评价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倾听、评价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胆采用鼓励性评价,开展师评、组评、自评、口头评价、当堂评价等多元评价。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评价,更要以鼓励评价为主,宽容他们的错误,对他们在课堂听说中表现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总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胆的实践和持之以恒、扎实有效的训练。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效提高听说能力的策略和扎实的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反复实践、反思、总结,不断创新,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