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2013-12-29 00:00:00本刊编辑部
基础教育参考 2013年17期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总结交流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部署与应用的重点工作,2013年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了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主持。

袁贵仁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和国力竞争的前沿。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支撑和保障。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他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工作,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之所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三部委又专门就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进行部署,就是因为这项工作实在太重要了。目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教育管理信息化加以解决。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好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学生、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动态数据,对于加强教育监管、辅助教育决策和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要求,要加快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教师和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服务平台。一要着力建好基础设施。这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要以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全国联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要切实保障数据准确。这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要在全国实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三大基础数据库,为每一名学生、教师和每一所学校及其资产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确保数据准确,有据可查。

三要不断强化应用服务。这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推动系统在国家、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五级的应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对学生资助计划、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学生异地转学流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等工作要以平台中的基础数据为依据。

四要全面落实保障措施。这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条件保证。要理顺工作机制。各省市和地方要建立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协调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把手要亲自负责,做好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配合协调,按照任务完成时间倒推工作进度,明确分工,加强督查,责任到人。要加强队伍建设。地方要建立两支队伍,即以业务部门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应用队伍和依托各级教育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服务队伍。要保障经费投入。财政部已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各级行政部门也要加大经费投入,同时,建立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把系统建设、系统应用、人员培训、信息系统升级、信息安全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与服务等支出纳入年度预算。

袁贵仁特别强调了正在部署实施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他指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中央领导同志和社会都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系统主要对学生学籍、转学、升学等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全国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动态监管。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将统一采用教育部开发的系统,年内全部建成。各省(区、市)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学生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现在使用自建系统的省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纳入教育部系统开展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各地市、县和学校要积极开展系统应用,将系统纳入日常学籍管理工作,通过系统完成学生升学、转学等工作,实现学生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今年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意义重大、万众瞩目。为全面介绍学籍系统建设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系统建设,本刊编辑部借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的契机,特别组织相关文章,形成本期的“全力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专题。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