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把从甲事物上取得的经验用在不同类型的乙事物上,这就叫经验转移。这种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能使虽经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就是经验转移的结果。
19世纪法国有一个工匠叫摩涅,他十分热衷于种植花草。花园里的花盆有土烧的,有木制的,也有水泥浇注的。特别是水泥花盆,式样新颖,还装饰花草图案。但在使用中他发现水泥花盆虽然耐压,但是很脆,经不起冲击。“怎样才能使它牢固起来呢?”想来想去找不出好办法。一次,摩涅到郊外游玩,发现当地农民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用竹篱笆围着。他走近观察,发现这些竹篱笆都用石灰、沙石等混合后涂抹而成。篱墙虽然很薄,却很坚固。摩涅心头一震,马上想到,如果水泥盆也像这个篱笆墙一样,先用铁丝扎成骨架,再浇注上水泥和沙石的混合物,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想到了就立即行动。摩涅用铁丝一圈一圈地把花盆缠起来,再涂上一层水泥。等水泥干了,他发现这种花盆特别结实,用锤子敲也不会裂开。
摩涅不知道,他已在无意中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石灰竹篱笆墙和钢筋混凝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可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却是相似的,摩涅将二者巧妙联系起来,成功地实现了经验转移。
更有趣的事在后面。
一天,一个中年男子路过摩涅的花园,在观看满园姹紫嫣红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那些水泥花盆,于是他便和正忙着修剪花枝的花匠摩涅攀谈起来。得知是他的“发明”后,男子就建议摩涅将这种材料应用到建筑工程上。
这个陌生人走后,摩涅再也没有心思侍弄花草了。“刚才那人说得没错,”他自言自语道,“这种材料既然可以做花盆,那一定也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上:盖房子,做蓄水池,甚至做铁路上的枕木……我过去怎么那么不开窍呢?”摩涅立即着手申请专利,并于1867年获得了钢筋混凝土的专利权。接着,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钢筋混凝土的研发、推广之中,终于在1885年研制出了钢筋水泥管。1891年,他又研制、生产出了电缆管块……一个新的建筑时代开始了。
摩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为他将制作特别结实水泥花盆的知识经验再一次有效转移到了更广泛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上,为人类的建筑事业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有意思的是,在摩涅之前,其实法国的兰博特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建筑材料。但和最初的摩涅一样,兰博特也不知道这项发明的价值,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发明”。
出于好玩,兰博特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了一个小瓶子。这个小瓶子也的确让兰博特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把。那时恰逢1855年的巴黎博览会,有人看到了这个砸不坏、摔不烂的小瓶子,于是建议他送到博览会上展出。他抱着凑热闹的心理,将小瓶子送到了博览会。
在巴黎博览会上,兰博特的小瓶子虽没有受到特别关注,但也吸引了不少人。有人夸他心灵手巧,能用水泥加钢筋制成这么结实的小瓶子;有人提醒他,既然这种材料可以做成瓶子,那何不试试做成别的东西?甚至还有人称他是发明家,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可以合作一把……别人说什么兰博特都乐呵呵地听着,但听过也就忘掉了。博览会结束后,小瓶子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扔到一边。
一项重大发明就这样被随手扔掉了。历史曾给兰博特提供了那个时代最好的平台——巴黎博览会,可他却一次次与机会擦肩而过,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缺乏摩涅将知识经验有效转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显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够多问一些为什么,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多一些“较真儿”,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去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