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医护理;甲亢;失眠症;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2-0067-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hyperthyroidism,HT),指甲状腺呈高功能的一组疾病。其共同特征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导致的高代谢和基础代谢增加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患者紧张、失眠等。失眠症是一种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中医学称为不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35例甲亢致失眠症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70例病例来自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病程1~5 a,平均2 a。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9~40岁,平均26岁;病程1~6 a,平均25 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依据《实用内科学》[1]确诊;失眠症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ND-2一R)的标准。失眠症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5型:肝郁化火型、痰热上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及心虚胆怯型。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1311基础治疗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尤其是复合维生素B)及矿物质的饮食,每日饮水2000 mL~3000 mL以补充出汗、腹泻、呼吸加快等所丢失的水分,但有心脏疾患者避免大量饮水及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以防水肿和心衰。勿进食增加肠蠕动及易导致腹泻的食物,如高纤维食物。
1312常规护理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向患者解释情绪、行为改变的原因,使其理解失眠是甲亢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帮助患者处理突发事件,防止情绪的波动。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
1321肝郁化火型以清肝泻火,佐以安神为法,着重情志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肝气条达;饮食宜清淡,多食疏肝解郁之品,如丝瓜、菠菜、梨等蔬果,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戒烟酒。宜用菊花、枸杞子泡水饮。
1322痰热上扰型以化痰清热安神为法,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冬瓜、丝瓜、梨、香蕉、芹菜等,不宜进补。
1323阴虚火旺型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为法,多食新鲜果蔬以及银耳、百合、莲子汤等滋阴清火之品。
1324心脾两虚型以补益心脾安神为法,服药时间远离用餐时间,汤药宜温服;饮食予营养丰富、补益心脾之品,如山药、龙眼肉、豆类、红枣等,注意忌食辛辣与浓茶等兴奋劫阴之品;可打太极拳或练气功以增强体质
1325心虚胆怯型以镇惊定志、养血安神为法,生活环境宜安静幽雅;饮食宜清补,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多吃蔬菜、水果,用酸枣仁、红糖煎水服。[JP2]
133按摩推拿嘱患者全身放松,双目微闭,呼吸平顺,心境平和,用中指轻揉印堂穴36次;双手食指自印堂穴交替抹至神庭穴36次;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分推36次;用双手拇指揉太阳穴36次,先泻后补,顺时针揉18次,逆时针揉18次;用中指轻叩百会穴36次;用大拇指按压风池穴36次,按风池穴时拇指力度稍加重,感觉麻胀为宜;最后用十指当梳,梳头36次,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注意不要留长指甲,防止刮伤皮肤。2组均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JP]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Ax-G ±s ),采用t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显效: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认为,“阳人于阴谓之寐”,正常睡眠必须阴阳平[FL)][SD1,1][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和,阳能入于阴。失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阴阳不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导致失眠紧张,焦虑急躁,易激动等症状,且甲状腺素可促进心率增快,更易加重失眠焦躁等症状。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甲亢失眠患者的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护理措施。中医学认为,食药同源,如肝郁化火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疏肝解郁之品,如丝瓜、菠菜等,菊花、枸杞子泡水饮平肝补肾;痰热内扰的患者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冬瓜等;阴虚火旺的患者多食新鲜果蔬以及银耳、百合、莲子汤等滋阴清火之品;心脾两虚的患者用山药、龙眼肉、豆类、红枣补益心脾;心虚胆怯患者用枣仁、红糖煎水服养心安神。脑为阳明之府,诸阳之会,按摩头部穴位,促进头部经络气血循环,使神有所主,心神得安而眠。现代医学也证明,按摩头部穴位,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使自主神经安定,身心放松,从而诱导入睡[2]。此法“简、便、廉、验”,且患者乐于接受,依从性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等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
[2]刘晓凤自然疗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4B):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