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马金排石汤治疗石淋70例体会

2013-12-29 00:00:00王正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石淋;马金排石汤;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6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2-0023-02

石淋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其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日久成为砂石,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诊疗中,认真学习前辈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不断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自拟马金排石汤,治疗该病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病例,70例患者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为15~60岁,其中20岁以下6例,20~40岁者41例,40~60岁者23例,以青壮年较为常见;病程最长为5 a,最短1周(以B超检查确诊时间为准);单发性结石42例,多发性结石28例;肾结石28例,输尿管结石14例,肾和输尿管结石28例;结石横径最大11 cm,最小04 cm,以04~08 cm为多见。

12诊断标准所观察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石淋诊断标准,均径B超检查确认为石淋。

13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选择符合下列条件列为观察对象:具有腰及小腹绞痛、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出现血尿的尿路结石典型症状,并经B超或X线片确诊,结石横径<11 cm,肾功能检查良好。

14中医辨证肾结石分动态结石[2](结石活动期)和静态结石(结石静止期),其治疗用药各有不同。动态结石临床表现为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肉眼血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属湿热蕴结下焦。静态结石腰腹疼痛比较固定,或不痛,有尿频,无尿急、尿痛症状,或伴有气虚,或伴有肾虚。

2治疗方法

方药用马金排石汤加减。药物组成:马鞭草30 g(鲜品),金钱草30 g,海金砂20 g(纱布包煎),车前子20 g(纱布包煎),枳壳10 g,厚朴15 g,牛膝15 g,石苇15 g,冬葵子15 g,威灵仙15 g,台乌15 g,琥珀6 g(吞服),益母草20 g,莪术10 g,王不留行15 g,生黄芪30 g。加减:疼痛明显加元胡、五灵脂;血尿加生地、三七;呕吐加代赭石、旋覆花;结石时间长加甲珠;大便干结加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10 d为1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尽量活动,以促进结石的排出。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疗效标准与方剂选用》[1]石淋标准。治愈:砂石排出,症状消失,B超或X线摄片结石影消失;好转: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好转,B超检查结石无变化。

32治疗结果痊愈4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68%,总有效率957%,结石排出最快2周,最慢2个疗程。

4病案举例

沈某,男,34岁,农民。就诊日期为2010年6月12日。主诉:早上起床感腰部不适,小便不畅,并未在意,还下地干活,劳动过程中左侧腰腹部疼痛越来越明显,伴恶心呕吐,小便灼热刺痛。家属急送县医院就诊,诊见:患者痛苦貌,左侧腰腹绞痛,腰不能伸,伴呕吐数次。查:心肺(一),左肾区叩击痛(+),左腹部压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B超检查:左肾上盏见04 cm×06 cm,强充团,并有积液,左输尿管上段见05 cm×07 cm强光团,报告为左肾及输尿管结石。西医给予抗菌消炎、止痛治疗,并建议服中药治疗。刻诊见左侧腰腹部疼痛,伴恶心,小便灼热刺痛,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石淋。证属湿热蕴结,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活血止痛。方药用马金排石汤加沉香6 g,大黄10 g,五灵脂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其服药期间多饮水,尽量下地走动,并注意观察小便中有无结[JP2]石排出。服药2剂后腰腹疼痛明显减轻,小便通畅,大便稀臭,服第3剂药过程中,于小便中发现一荞籽大小结石。于原方中去沉香、大黄、五灵脂,加炙黄精15 g,继服3剂。服药过程中,于小便中又发现米粒大小结石一个。诸症基本消失,饮食正常。B超复查提示,左肾及输尿管结石阴消失。再以六味地黄汤加减3剂善后调理,并嘱患者多饮水,定期B超复查。

5讨论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五淋中的石淋、砂淋范畴,其病机多为肾虚膀胱湿热所致。肾虚、膀胱湿热蕴结致气化不利,水道涩滞,水液蓄结尿路,日久沉积,而成砂石。《诸病源候论》:“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关键在于“水结不通”;《外台秘要》:“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石,故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里痛,溺不能率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送出,甚至塞痛,会闷绝。”道出了石淋的成因及症状。

石淋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大同小异。笔者多年来在石淋的治疗过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博采众家之长,自拟马金排石汤,疗效相对稳定。笔者以马鞭草、金钱草为主药组方,得益于民间经验,笔者乡邻每遇小便淋漓或不通,常以单味马鞭草泡水服,每服即愈,深受启发。马鞭草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作用。《分类本草》:“去小便血淋肿痛。”方中马鞭草、金钱草、海金砂,清热通淋排石;车前子、石苇、冬葵子利湿通淋;莪术、琥珀、不不留行、益母草活血化瘀,化石排石;枳壳、原朴、台乌理气止痛;威灵仙其性善走,通十二径脉,破坚积,增加平滑肌的蠕动;黄芪补气;牛膝引药下行。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理气化瘀排石的作用,加黄芪以达攻补兼施之目的。

总之,对尿路结石的治疗,排石固然是目的,但绝不能忘记兼护肾功能。如果用大剂攻伐之品,结石虽排出,但也可能伤及肾功能,将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治疗尿路结石过程中,各类结石的治疗是不一样的,而且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有的结石在清热利湿,化瘀排石的基础上,应适当加点补肾补气的药;而有的结石则以补肾活血化瘀祛石为主,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姜寅光,李携·输尿管结石中医辨治的思路与方法[J].新中医,2003,35(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