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3日,大年初四,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姜德强也不例外。这一天,他正在家里享受难得的假期,突然手机里蹦出一条短信来。打开一看,是个陌生的号码:“您好,冒昧打扰一下,您是商丘哈森药厂的总经理吗?我想问下贵公司生产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哪里可以买到?”
是商丘人不假,可是姜德强不过是名工人,离“总经理”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不是忽悠人也是发错短信了,姜德强笑了笑,还是随手回了句:“各大药店都有卖。”立马,一条信息又回了过来:“我是徐州的。我们这边没有,问了商丘几家大药店也没有。能从您厂里直接买吗?用了很多抗生素都没用。只有这种药是唯一的希望了,求您帮帮忙。”
“唯一的希望”?看到这里,姜德强的心有些揪住了,按着手机上的号码打了过去,电话那旁传来一位姑娘焦急的声音。她就是徐州市沛县一家小学的教师刘娜。彼时,刘娜男友的父亲正躺在病房里抢救。
原来刘娜男友的父亲因脑出血病情加重,连续发高烧引发肺部和颅内感染,一直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在做脑脊液培养时,培养出一种鲍曼不动杆菌。“医生说90%以上的抗生素都对这个病菌无效,我们一家人都快愁死了。”后来,刘娜了解到一种名叫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药,对大脑的渗透性强,有可能对抗这种病菌。医生说可以试一下,但是市面上很少能买到,医院也没有。正当一家人无助时,他们又打听到这种药在商丘生产,马上联系在商丘的朋友帮助寻找,但跑遍了很多药店也没有找到该药。经常上微博的刘娜决定在网上试一下,希望借助网友的力量找到这种药。2月13日早上,刘娜试着在微博上搜了一下“哈森药业总经理江正祥”,搜到一个有关“马拉松报名”的微博,里面有个手机号码,她就试着给这个号码发了一条短信。
其实今年40岁的姜德强是郑州铁路局商丘桥工段的一名普通工人,还是一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而那家医药生产企业常年赞助他们参加比赛,所以刘娜才在网上搜到了他的电话。
虽然知道是个误会,但姜德强一听说是“救命药”,没来得及多想就急忙骑上自行车上街了。彼时,已是上午11时40分。他“飞”着寻向了商丘各大药房。一路“飞”一路问:“有‘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吗?”没有!没有!还是没有!回答千篇一律。当他把所有大药房都跑了一遍后,大冬天出了一身汗的姜德强有些绝望。无奈之下,他拨出了求助人刘娜的电话,想告诉她这个残酷的结果。不接,再打,还不接。姜德强开始有点怀疑事件的真实性。但他不甘心,坚持再打电话,这次终于通了。
急性子的姜德强吼了起来:“你怎么搞的?你爸有病真的假的?开刀了还急需药,电话都不接?”姜德强急了。“是真的,我爸很危险,只有这种药能救他,没这药,他只能等死,药用晚了也不行,求您了,再想想办法吧。”电话那头,刘娜快要哭出来了。
姜德强心软了。救人,只能想办法救人。
焦急万分的姜德强突然想起,他的手机上有该药品生产公司总经理江正祥的电话号码,急忙打了过去。“仓库里还有这种药。既然是救命用的,就不要钱了,送给他们就行了。你辛苦一趟给他们送去,来回路费我给你报销!”江正祥爽快地说。
姜德强仅用不到10分钟就赶到药品生产公司,拿到药的姜德强急忙坐上最近一趟商丘开往徐州的火车。担心药品损毁,一路上他一直小心翼翼地抱着,但还是被一个旅客不小心碰了一下,姜德强急忙喊:“慢点,慢点,这是救命药,可不能碰着。”就这样,姜德强两手提着药,把药袋夹在两腿之间像宝贝一样保护着,一直坐到了徐州。
下车后,姜德强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和接站人员火速赶到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医院病房,病人的妻子拉着姜德强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好人啊,谢谢你。”然后对着昏迷中的病人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咱的大救星来啦!”
彼时,他们才恍然明白眼前这位“大救星”并不是什么药企总经理,不过是位错收到短信的陌生人而已。他们极力挽留姜德强在徐州吃晚饭并要报销路费,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病人的儿子刚把手伸到衣服兜掏钱,就被姜德强拉住说道:“这些药是药厂捐的,我来送药办这点小事,也没啥。如需帮助,你们再给我说。”就这样,跑了一天的姜德强欣慰地返回了商丘,赶到商丘站后,已是晚上22时10分。
这时,姜德强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步行两公里到家的姜德强自己动手做了饭菜。一大锅稀饭,他猛喝了大半锅,外加3个大白馍,一大海碗白菜丸子。
从接到陌生人的求助短信到把救命药送到,7小时52分钟,跑了300多里路的姜德强的内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像马拉松比赛一样。”上演了一场真实版“生死时速”的姜德强说道。支撑他一路飞奔的,是内心良善的召唤,更是信任的力量。“从姑娘的口气里,我感觉应该是真的。这种事谁碰到都会去做的,根本不值得一提。”即便姜德强非常谦虚,我们依然被他“不可思议”的善举深深地感动着,一般情况下,谁会去轻易相信一个陌生人的求助短信呢?
别说是外人,就是求助者刘娜一开始也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人。收到姜德强回的信息后,刘娜当时心里也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对方给她回了短信,担心的是对方可能是个骗子,或许是耍着玩的。当姜德强在电话里说拿到药后要给送过来时,她的心里还是有点不相信,“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人?是不是骗我的?”“没见到对方之前,我的心一直悬着,问他要多少钱,他说不用钱,让我们等着拿药就行。我仍然担心:万一他的药是假的呢?或者到时他问我们要高价怎么办?”刘娜的担心其实不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身处其中时会有的顾虑吗?
“没想到好心人真给送来了救命药,还免费赠送。有了药,我们就有了希望。”用药后,刘娜男友父亲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其实,“送药哥”姜德强不仅温暖了刘娜一家人,更温暖了因缺乏信任而迷茫的我们。在社会信任度走低的今天,这份信任所传递的正能量显得多么弥足珍贵。人生不易,可因为有信任在,便有春暖花开,阳光琳琅。
编辑 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