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化发展是编辑发展的必由之路,教材编辑肩负着影响国家未来的历史重担,更应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教材编辑必须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具有“大”教材观,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统筹能力,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这是教材编辑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四个目标,教材编辑必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参与教材编写过程,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教材。
[关键词]教材 编辑 专业化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上至国家课程计划、各学科课程标准,下至各学科教材,经过十年的实践检验之后,都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各学科教材的修订、送审工作,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编辑的专业化发展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教材编辑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与普通书籍不同,教材的读者群是广大中小学学生和教师。学生,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工具来掌握各种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教师,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传道、授业、解惑。教材所倡导的观点,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引领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升教师的从业素质。因此,中小学教材对学生、教师乃至国家的未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材编辑肩负着影响国家未来的历史重担,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教材编辑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教材编辑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达到专业化发展的四个主要目标,才能肩负起其特有的历史使命与历史重担。
1.教材编辑要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
教材编辑影响着民族的文化与国家的未来。教材编辑必须对自己肩上的重担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必须有一种较强的历史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发自内心深处而非流于表面的,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而非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只有将这种责任感常怀于心,才能时刻鞭策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无愧“教材编辑”这一职业。
2.教材编辑要具有“大”教材观
教材编辑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具有“大”教材观。“大”教材观是相对于“小”教材观而言的。与“小”教材观不同,“大”教材观着眼于教科书、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教师培训与发展、实验区回访等与教材相关的各个方面,着眼于相关产品的开发与使用,其目的是实现教材的综合性、立体化发展。其中,教科书是关键,其他产品均是以教科书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但仅仅关注教科书,对于教材编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教学不仅要参照教科书,而且要参照教师用书。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教师用书甚至比教科书的作用还要大。学生学习,当然主要依靠教科书,但教科书之外的配套学生读物或手册,可以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或强化对某些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或开阔学生眼界,与教科书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依靠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教师即使有了教科书、教师用书,可能仍然不能深入领会教材的写作意图,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区回访,是其他图书编辑不涉及的,是教材编辑所特有的工作。通过回访,了解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一种“售后服务”。教材编辑必须以“大”教材观为引领,熟悉与教材相关的方方面面,使教材逐渐“丰满”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得到实惠。
3.教材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沟通统筹能力
教材,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教材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统筹能力,才能使这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完成。首先,教材编辑要与编写者沟通,对文字稿的编写进度做出安排;其次,教材编辑要与美术编辑和工作室沟通,对版式设计和制作时间做出安排;再次,教材编辑要与出版部人员沟通,统筹印刷出版等相关事宜。在各个环节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材编辑必须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材编辑还要与发行部、市场部、培训部相关人员紧密联系,了解教材在发行、使用和教师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材编辑必须具有很好的统筹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4.教材编辑要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
与其他图书编辑相比,教材编辑必须具有更加灵敏的职业嗅觉,对文字、内容、图片和版式等更加敏感。读者群的特殊性,要求教材的文字必须简洁、精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使用都要有意义;要求教材的内容必须科学、严谨,不同的内容之间要有极强的逻辑;要求教材的图片必须“会说话”,每一幅图都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要求教材的版式必须清新、活泼,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教材编辑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材编辑要达到专业化发展的上述四个主要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教材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教材编辑应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了解教学实际,了解教师和学生。只有这样,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教材编辑才能与编写者一起,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教材编辑参与教学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到学校听课,到学校听常规课,可以了解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从而发现教材存在的问题,如教材难易程度是否适当,活动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各课内容编排是否指向学科核心思想等,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和分析,还可以区分教师对教材的质疑究竟是教材本身的问题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第二,参加优质课大赛,通过参加优质课大赛,可以了解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是如何使用教材的,发现教材编写中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为我所用,充实完善教材内容;第三,组织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座谈,了解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和意见,在教材修订过程中及时吸纳其中合理的成分。
2.深入参与教材编写过程
教材编辑,如果不参与编写,只在编写组外围打转,便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教材,也难以将先进的理念、优秀的设计真正融入教材。教材编辑必须深入教材编写的方方面面,与编写者一起,深入研究、编写、打磨教材。
教材编辑深入参与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整个编写过程,掌控编写质量与进度。从框架设计、单元主题与概念的确定,到各课之间概念的发展、每课内容的编排、活动的设计等,教材编辑都要认真思考并发表意见,对于各种不同意见,教材编辑要认真分析并咨询相关专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第二,组织并参加专题研讨会,针对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组织相关作者、学科专家、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专题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充分听取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提高研讨质量和效率;第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试教全过程,试教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第一次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教材编辑参与试教全过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教材编写过程中不成熟的地方,不适宜课堂教学的地方,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修改。
3.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教材
与一般图书不同,教材的编写和编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段(如中小幼)的衔接、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科的逻辑等许多方面。因此,教材编辑对相关教材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教材编辑需研究的相关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研究同一学科其他版本的教材,目前,每一学科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如小学科学教材就有教科版等8个版本,教材编辑要认真研究各版本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写体例、活动设计等,取长补短;第二,研究上下学段同一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材,使学生各学段的学习统一、连贯,符合学习进程的要求;第三,研究同一学段不同学科的教材,确保学生在同一学段所学内容和能力发展是紧密相关、有序和渐进的;第四,研究国外同一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材,许多学科如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践,国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编辑应对其深入研究和分析,适时引入国外教材中的先进思想与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为我所用,使教材质量得以提升。
教材编辑的专业化发展,关系到教材的水平、教材相关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材编辑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但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材编辑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