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纸版体育教材在教材制造与使用过程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教材和教辅类图书出版单位纷纷涉足数字化,向数字化多媒体教材方向发展,这给体育教材出版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体育教材出版要以转变传统出版观念为前提,以提升体育教材出版质量和营销化水平为路径,以培养专业数字化人才为保障,推进我国体育教材出版事业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体育教材;出版
[作者简介]杜建强,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对体育的热爱也日益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体育类图书的热销,体育教材市场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目前我国体育教材出版市场中可划分为高端和低端两个市场,其中高端市场的利润较丰富,要求也高。高端体育类教材出版主要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占领,它们占据高端体育教材出版70%的市场份额,体育教材出版的低端市场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等众多出版社瓜分。
数字化时代扑面而来,面对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数字终端快速更新换代的时代,一些体育专业出版社也在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在变革中探索一些数字出版的元素。如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利用下属的音像电子出版部门,出版发行了一些电子音像类的体育教材,同时也建立了相关网站,开通了“网上书店”等,但总体发展不大,数字出版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显然,要应对数字化时代对体育教材出版的挑战,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在人才、物力、技术、设备等诸多方面,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个关键的改革发展阶段,体育教材出版企业要重新审视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数字化运营与传统出版合作并赢模式,做大做强出版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快地融入数字化出版的潮流,推进我国体育教材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
1. 提升推动体育教材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对体育教材数字化出版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我们采取何种观念来应对数字时代所带来的出版业变革。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张立主任认为,数字化出版虽说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众普遍认为,它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介质中,信息的接收与编辑处理则借助终端设备或计算机进行。它强调运作流程的数字化、生产模式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1]。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它具有低廉的成本、海量的存储、快速的查询、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优势明显。甚至有人预言,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传统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出版思想和出版理念,消除观望、等待的心态,改变在数字出版开发上彷徨不前的局面,积极投入数字出版事业中去。
2. 引进和培养数字化出版的专业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陈丹教授指出,出版数字化,不光是指出版在流程、设备上的数字化,而且在出版人才上也要求数字化人才。现在很多国内出版社对数字出版了解不深,涉足不多,重要的一点是出版社的人才资源难以应对数字化出版的需要。作为现代意义的数字出版人才,要对出版流程非常熟悉,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要知晓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然而目前传统出版社缺乏既懂编辑策划,又懂出版新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致使数字出版不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难以真正实现盈利。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瓶颈,影响了其向数字出版的跃进。体育教材专业的出版社要做好足够的智力储备,加强对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既要加强引进工作,同时也应注重对出版社现有人才的培养,应联合高校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着重培养他们应对数字化出版的“四种能力”:海量信息的发掘能力;优质内容的策划、整合能力;数字内容的经营管理能力;跨媒体出版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其知晓并具备运作数字化出版的全方位能力。
3. 打造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品牌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数字出版是不可遏制的趋势,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将会改变出版及写作等方面流程;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都必须要有品牌意识。”品牌的树立,图书内容的质量是关键。数字化出版的最大改变是载体改变,载体改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内容的传播更便捷、携带更容易、阅读更方便、服务更优质。因此,出版企业不能过于扩大对载体的决定力量,而应看到出版物的竞争在根本上仍是内容质量的竞争。而且数字化时代的出版企业,内容的竞争更加重要,谈论和引进数字技术的前提是保持和提高内容的质量。这些都要求体育教材出版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然而,目前许多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品牌观念并不强烈,精品意识欠缺。面对潜力巨大的数字出版市场,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应对自身的地位、功能、运营模式进行再认识,坚守品牌意识,树立精品观念,通过提高出版内容的附加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全面、个性化信息服务,不断推动体育教材出版向纵深发展。只有大量高质量的教材不断出现,出版企业才能延伸品牌功能和效益,培育出受市场欢迎的数字化品牌产品。
4. 开启数字化出版和营销新渠道
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应坚持以数字化为基础,从体育学科的专业和内容出发,建立不同类别的大型体育教材专业数据库,以满足各类细分读者的需求。比如,在各体育教材专业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上,建立统一完善的信息平台,建立自身资源数据库,在出版纸质出版物的同时,实现数字出版物的同步或异步出版和发行,将已有的纸质图书文字、图像、视频等分类入库,打造电子图书等延伸产品乃至电子书库、在线图书馆等延伸平台。通过这些配套的数字产品延伸传统出版的服务,提升纸质图书的竞争力。同时,积极和技术供应商合作,提供图书在线翻阅、数字样书库、数字样书推送、按需印刷预约、文档在线提交以及多媒体电子书及数据库加工制作等服务项目,以实现用户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阅读需求,逐步实现内容采集、编辑、存贮、分类、发布、衍生和版权管理以及销售、交易的数字。加强数字化时代体育教材的营销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空间、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把体育教材出版信息送达读者手中。
5. 探索体育教材出版企业集约化发展道路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国出版业在做大做强上的步伐加快,一些出版企业在集团化、企业化和市场化改革上的力度加大,出版业改革潮流由经营模式的小规模、单一化向集团化、多元化转变。作为我国出版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材企业也不例外,集团化、多元化将有助于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增强实力,以强势竞争主体身份参与数字出版运营,迎接数字化的挑战。目前我国体育教材出版企业的规模较小,发行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单个体育教材出版企业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应探索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应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以整合并充分发挥体育教材出版的资源优势,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出版和经营方式,提升出版主业实力和竞争力,从整体上促进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做大做强。各企业应广泛合作和建立内容联盟,无论是集团化整合发展,还是通过建立数字出版基地联合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从而为读者提供规模化、专业化的体育教材出版信息和个性化增值服务,加快我国教材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
数字化出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传统的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带来冲击,也迎来发展机遇。我国的体育教材出版企业应认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科学制订规划,采取详细应对举措,加快数字出版业务,逐步将主要用于辅助纸质图书出版销售的方式向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开展必要的独立数字产品开发和相对独立的数字产品运营模式实践,为我国体育教材出版事业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1]毕海滨.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新的数字出版模式[J].网络电子出版,2007(1).
[2]范业庶.专业出版社应对数字出版浪潮的几点思考[J].编辑之友,2008(4).
[3]代杨.新技术环境下出版企业的数字转型[J].出版科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