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阅读来说,并不是国民富足了阅读率就会自然提升,阅读还是需要提倡,阅读习惯还是需要培养,阅读风气还是需要逐渐养成,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还是需要有所作为。
《论语》中记载了冉有和孔子的一段对话: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由庶而富、由富而教,其实是一种政治理想,并不是某一社会阶段发展的必然路径,国民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并不一定总是正相关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距离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我们的各项“硬指标”如GDP、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增幅、教育普及率等都非常华丽,但国家的“软实力”却与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不相符合。尤其是国民素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触目惊心,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如问题食品、环境污染、信任危机、人情淡漠等。这说明我们以往的发展模式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协调等问题,其中最大的不平衡之一,可能就是国民物质生活进步与整体素质提升之间的不平衡,即“仓廪实”与“知荣辱”之间的不平衡。如何“教之”,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阅读来说,并不是国民富足了阅读率就会自然提升,阅读还是需要提倡,阅读习惯还是需要培养,阅读风气还是需要逐渐形成,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还是需要有所作为。
一、电子书或将成为主要图书形式之一
阅读率无疑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2013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的63.1%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的41.3%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数据,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首次突破40%的关口,并有可能在2013年超越期刊阅读率。随着前几年的读者培育工作逐渐结出硕果,网络阅读有望成为年轻读者最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2012年,我国国民电子书的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同比增长65.5%;电子书阅读率为17.0%,较2011年的16.8%上升了0.2个百分点。
这与美国的情况类似。根据图书工业研究小组和美国出版协会(the 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 and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管理的 BookStats 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电子书销量的增幅在放缓,但在2012年,电子书已经超越大众市场平装书(mass market paperback),成为销量第三大的图书版本形式。在2010年的第一季度,电子书只占美国图书销量的4%而已,精装书(hardcover)和平装书(trade paperback)分别占据了36%和34%的市场份额,大众市场平装书的份额则是15%。到了2012年的第四季度,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电子书所占的市场份额从4%飙升到了27%,同时,精装书和平装书的份额同时下降至28%,大众市场平装书的份额更是从15%下降到了8%。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电子书极有可能在2013年成为美国图书最常用的版本形式。考察全民阅读的成效,不能忽视以电子书阅读为代表的网络阅读活动。
二、全民阅读要关注电子书阅读
考虑到这一产业发展趋势,要推动全民阅读,就不能忽视以电子书为代表的网络阅读活动。从目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国民电子书阅读率已经达到了17%,这一数据也和美国公布的数据接近(2012年1月份为18%,之前最高月份曾达到20%以上)。
从我国电子书阅读的实际情况来看,阅读率的上升固然可喜,但阅读品味、阅读质量不高却让人忧心。阅读既是一种私人活动,又是一场公共活动,一个人的阅读往往受到整个环境的影响。阅读当然需要兼收并蓄,正如“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有其预设的前提一样,我们不能要求阅读的千篇一律,但在追求丰富多彩、参差不齐的阅读境界时,应当首先确认阅读可以是无益的,但必须是无害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商业行为都有 这样那样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所销售或提供的商品,不能毒害人的心灵。
因此,电子阅读率之外的阅读质量、阅读习惯、阅读氛围更值得我们去关注。据媒体报道,在一些手机阅读的网站上,排行靠前的畅销作品几乎全部出自网络写手,题材主要是穿越、玄幻、武侠、言情、灵异,《泡妞宝鉴》《校花的贴身高手》《我的美女老师》等许多作品都难逃打情色“擦边球”的嫌疑。毋庸讳言,在我国的电子书市场上,包含色情、暴力、低俗内容的电子书大行其道,违反版权管理的非授权图书堂而皇之上网销售,而相关部门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效率暂时还难以跟上,相关电子书销售机构则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忽略或选择性忽视了电子书的质量和品位。这显然有违阅读活动的初衷,自然更与书香社会的建设背道而驰。
三、提升网络阅读品质的五点建议
网络阅读的品质提升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而不能只依靠读者的自觉。总体来说,网络阅读品质取决于产品的提供者、消费者、管理者以及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开展调研,分析现状,提出对策。要对目前的网络阅读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年龄分布、职业分布、阅读偏好、文化程度与阅读倾向的相关性等,分析内容提供商的产品结构、产品销售、选题管理等,分析渠道商的产品采购流程、产品发布规则、产品营销策略等,发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策略。要建立起读者数据库、产品数据库,深入分析阅读动向,杜绝非法内容的传播和销售。
第二,将阅读品质的提升寓于机构建设之中。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店、网络书店以及农家书屋等机构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于网络阅读来说,尤其要发挥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库、网络书店电子书销售平台的作用,在阅读引导、书目推介、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逐渐引导网络阅读从碎片化、娱乐化、浅阅读为主流的阅读形式向深阅读、精阅读、品质阅读为主转换。这就要求这些主体机构不但要在产品提供上下功夫,还要在产品推荐和展示上有所作为。
第三,将阅读品质的提升寓于活动组织之中。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日、读书主题活动等,但在网络阅读活动的组织方面还比较欠缺,除了电商组织的商业活动,公益性的网络阅读活动几乎没有。如果能精心组织网络阅读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知名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介组织专家荐书、投票选书、政府推书等活动,并利用好读书节、书展书市、家庭阅读等传统活动推广网络阅读,则网络阅读品质的提升就会远好于目前的状态。
第四,将阅读品质的提升寓于职业培训之中。要加强对电商相关岗位的职业培训,如产品经理、采购经理等,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基本的新闻出版理论和法律法规培训,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解决目前电子书销售和推广的品质问题。
第五,改善对国民阅读活动的评价标准。要解决网络阅读的品质问题,还需要对现有的国民阅读活动的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在原有的各类媒介的阅读率分析之外,加入阅读品质的评价标准,不仅要追求国民阅读的数量,更要追求国民阅读的品质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