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行业教育的问题是学术和产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实出版行业是一个无学的专业,但是,一旦你进入出版行业,就会发现我国的出版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开放度不够,它为了成为产业而成为一个产业。出版的圈子化是非常严重的。这个圈子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这个圈子化的情况造成出版定义的差异化。美国有8000家出版社,台湾有2000家出版社,中国大陆只有580家出版社,但是中国大陆有接近1万家书商也被称之为出版社。但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关注点、我们的学者、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把这些书商视为出版社。在这点上,我们经常被这样一种定义所误导。所以,出版的概念和定义的划分,造成现在出版的这样一个既有管理格局。这种中国特色的定义模式导致了出版行业的信息闭塞。比如,发行渠道的封闭导致信息不透明,进而造成信息泛滥。再比如,出版企业不清楚自己产品的销售情况,需要一个信息销售机构来提供信息。由此可见出版产业的封闭性。
其次,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出版是一种专业,某一类出版物的出版又是一种不同的专业,出版在内容方面的分类越来越细。比如说你做普及的编辑不能做现代文学,做医学的不能做养生,做历史的不能做化学等。要想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重要一点是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出版。如果这个出版一直陷入传统出版定义域的话,不久将来这个出版专业会被更高级的概念替代。法国在拯救电纸书,电纸书在出版行业是一个过渡式的形态。现在的信息发布很快,也有可能会被另外新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所替代,或者信息的本质将会发生改变。到那时候,再想回来找出版的概念就难了。
我对出版的定义很简单,应该是贩卖信息。只通过贩卖信息来牟利,这才叫出版。在这个定义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很多相对传统出版的新的出版模式,包括电纸书和自出版。自出版就是作家把文章上传到网站,有人点击,有人买,作者可以分到70%~80%的利润。我国出版社生存方式是阻断的生存方式,但是如果自出版成为风气,绕过了编辑,编辑权将不再存在,但是如果把出版的定义弄清楚之后,就会明确我们在出版行业到底要做什么。那么,你接下来,进入出版产业或者出版社,你在做什么,你是准备做自出版还是虚荣出版?虚荣出版就是有人买单,必须让他出版,这种虚荣出版是存在的。但是虚荣出版,在任何c66a24e3979fe99fc1abc294cf242a78一个健全的出版领域都不会超过15%,20%是最高的,因为虚荣出版需要很大的成本。
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如何学?我想应该是选择一个方向,然后多读书。第一要达到学位要求。第二应该在三年或四年的时间里,选择小的领域(任何一个小的领域),然后把这领域里面需要读的书都读完。如果说将来一定要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进入出版行业的话,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人而异,应该有一点点批判精神。既然要进入这个行业,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我们的牺牲精神,对任何人都是没有必要的。
其次,如何让一个生手变成一个编辑熟手。我认为编辑还是一个很独立、非常孤独的工作。从选题这样的操作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出版社,如果要出一本书,完成一个方向是容易的,而完全完成一个产品是很艰难的。所以,只能依赖某一个具体的编辑来从事一个他认为值得的,或者他非常投入的选题工作,这就要求编辑要在某一个领域有一个精深的了解。想把出版做成一番事业,在这个行业上立住脚,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那么,要想获得编辑权就要有非常清晰的专业方向。这个专业不一定是出版专业,还应该是某一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专业。
最后,我认为专和泛要有一个平衡,专要有深度,泛要有限度。我认为如果看不到社会的变化,并对此做一定的了解,是做不了好书,成不了好编辑的。所以,对于“泛”, 一定要有敏锐度,要像蝎子蜇了一样,一定要有所了解,不了解的话,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内容为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