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
《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医疗、住房是现今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教育是从小就必须开始抓,住房是发展中的中青年面临的严峻问题,医疗是身体衰弱的老人最关心也是最迫切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以功利为核心的教育注定是没有出路的,爱的教育则不同。
夏丏尊在1924年开明书店版《爱的教育》序言中说:“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里,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里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先生可算对中国教育看得透彻入骨,直到今天这话也是问题所在,更是答案:只有懂爱的人才懂教育,因为爱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夏丏尊在1920年始得《爱的教育》,版本有英文版也有日文版,依照这两个版本,夏先生翻译出了《爱的教育》。据说夏丏尊是第一个把此书引进中国的人,“爱的教育”这个书名也是先生起的。《爱的教育》(原名是Cuore,翻译为“心”)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根据小学生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视角,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18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销量达到1000多万册,还有一种说法是达到1500万册。目前此书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并且是中国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定课外读物。
我新策划的这本《爱的教育》属于“博采经典双语典藏”系列之一,是英汉对照双语读物,翻译者就是初次翻译此书的夏丏尊先生。选择夏先生是基于读书必溯源的缘故,夏先生是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而且是最早接触英日两个版本的人,因此他的版本应该是比较权威的选择。不过即使如此,对夏先生当时一些小的错漏之处也有所修订。之所以选择英汉译本,是考虑到英语仍是中国学生首选的外语语种,希望尽量覆盖广大的学生和英语爱好者。至于懂意大利文的朋友,我建议你可以去读一下原本。这个版本是站在夏丏尊先生肩膀上的作品,虽权威,不敢说一点疏漏没有,因为信息传递之间难免会有错漏。
这本书采用了三封——外封、内封和腰封。外封走的是典雅、庄重的风格;内封主要走的是黑色调的沉稳和简约风格;至于腰封主要是希望读者可以尽量多地了解本书,不喜欢的朋友可以随手丢掉,丢掉腰封的这本书仍然可以是一本干干净净风格的书,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感觉。
爱神丘比特在内文插图和封面设计上我多次运用,和“爱的教育”应该也算贴题,这本书的内文装帧和质感是超越我想象的:内文采用的是60克胶版纸,全文一共440页,在装帧上我们尽量雅薄,这本书很有手感,捧着沉甸甸的,是很有分量的一本书。放在手里掂一掂,也会是一种不同的享受。希望大家会喜欢。
最后借助夏先生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学校教育本来不是教育的全体,古今中外,尽有幼时无力受完全的学校教育而身心能力都优越的人。我希望国内千万无福升学的少年们能从这本书获得一种慰藉,发出一种勇敢的自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