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的岁月,体育运动是人们心灵的慰藉,而人们也因对于体育的热爱,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弘扬了生命的韧性。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 这个天才的名字叫朱总人。
江苏文艺出版社新版的莫言《拇指铐》书中收入其一篇重要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这篇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民间运动健将——朱总人,其在运动方面的建树和能力使他成为乡村体育的代表人物。小说给我们展示了生动且极具乡土特色的体育比赛,在这样的体育比赛和乡土场景中,主要揭示了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简单的民间体育和富含乡土意味的体育魅力对于人性的塑造和人类精神的慰藉,同时也体现出特定年代中人们对于体育的情感和认知。由此彰显人的精神和灵魂上的韧性,以及民间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的解读,能够使我们在了解民间体育文化魅力的同时,挖掘出特定年代体育对于人性和精神的塑造。
民间乡土文化的魅力
在小说中,通过对一次民间乡土长跑比赛的描述,实际上体现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民间文化,特别是乡土文化的魅力。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丰富和独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显著的特点。换言之,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展现出一种民间的文化色彩和生命意识。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受众群体还是以普通的民众为主,长期以来,民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遵循的固定准则。相对社会精英阶层来说,民间文化是淳朴、随和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巨大的包容性。在农民阶层中,对于民间文化的掌握和传播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农民阶层在选择文化之初就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同时,他们在耕作的田间地头,也喜欢将这些文化元素以自在随意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当时,物质条件十分匮乏,人们没有过多的精神活动,所以通过参加各种民间组织的体育比赛来展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这样的氛围中,朱总人的表现尤为突出,从他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就可以看出他具有极高的生命热情。这样的生命热情实际代表了一个群体,也是当时农民阶层对于体育和人精神塑造的一种普遍看法和选择。他们通过这种乡土文化的比赛方式将健康的价值观逐渐加以抒发和呈现。这种将民间体育文化融入民间乡土文化大浪潮中的独特发掘具有独到的价值。
与此同时,莫言安排了一个巧妙的情节穿插在这篇小说中,朱总人被设定成为一个右派,虽然判定他为右派的理由是十分滑稽和可笑的。这样的右派身份不仅仅是对他在那个年代大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中一种特定的定位,同时从民间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方面来分析,这样的塑造其实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莫言将民间体育文化归入民间文化的大分支当中,同时用朱总人这个形象,和他十分得人心的一种状态,展现出一个得人心的右派形象。在民间体育文化的范畴内,这样的右派分子没有受到排挤,反而得到人们的接纳和鼓励。这更充分说明了民间体育文化的一种包容性和丰富性。
在传统的历史题材和表现重大历史变迁的题材当中,右派的主题是不少的。但是在莫言的笔下,右派得到一种群体上的尊重和包容,他们在民间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得以被平等地对待和尊重,这里体现出来的民间文化魅力是不可估量的。
民间传统运动元素
在小说中,莫言构造了一种丰富的民间体育文化框架,它对中国不同阶层具有重要的包容作用。与此同时,这种民间体育文化也充分体现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我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从人文主义关怀还是普世精神来讲,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理念。这种理念早在我国先贤们的思想中就有明确的表达,尤其积极入世的儒家学者,他们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塑造可以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儒家的主张中,文化核心体系和思想内涵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就这个层面上来讲,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无疑是儒家观念在民间体育运动中的呈现。通过朱总人这个人物,我们不难看到,他对体育运动有一种固有的热情,他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是和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辅相成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其他的人也对民间体育文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参与态度。民间体育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使各类不同的人对于体育都愿意积极参与。
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在体现积极参与传统精神的同时,对传统精神文化做出反思,这是对我国主流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反思。儒家文化中讲求的是积极入世的精神,但积极入世的精神实际上逐渐演变成一种刻板的、僵化的服从精神,文人的创新精神和刚健的进取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中,莫言对这一方面的欠缺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补充。小说通过举办体育类的比赛,特别是长跑比赛,挖掘出一种刚健的民族精神。
运动对于人性的塑造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塑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性,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期,人们对体育运动有一种热情,对于单调的体育比赛,人们几乎是蜂拥去参加。小说开头的时候,类似于特别题记一样地提到:“此文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这里,作者所提到的这个体育天才就是故事的主角——朱总人。朱总人在大家眼中是比较另类的,他走路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先迈出右腿,也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荒谬地归到右派的队列里。这样荒唐的举动在当时是屡见不鲜的,加上教务主任钱满囤本身昏庸的性格,这样的荒唐事在学校中也就见怪不怪了。朱总人的背驼得很厉害,在起跑的时候,他的起跑动作最引人注目,按照他学生的话来说,驼背驼到这样的程度倒不如死了好。但是在朱总人的价值观中,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人和动物一个重要的界限就是人是有意识的,并且人可以通过运动这种方式来延长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价值观在本质上说其实是朱总人对体育运动的一种认可,他相信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延长人的生命并且改变人的命运。
朱总人在运动上是一个天赋能力极强的人。首先,他各方面的体育能力都不差,他的肺活量很大,在水里待很久也没有关系;他的头顶功夫更是让很多人佩服,铁头功人尽皆知;在乒乓球上,他甚至赢过县里的冠军;在跳高项目上,他也出类拔萃;他还在长跑的专业比赛中拿了第一。因为在体育上出色的表现,他受到大家的欢迎。天赋的体育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使朱总人表现出一种正义感和美好的品德,但是性格上,朱总人还是很低调的,朱总人身上充分体现出乡土农民最淳朴的人性。在朱总人的价值观中,他是不愿意去麻烦别人的。当他谈到死亡话题的时候,他表示如果是死亡了,应当让自己的肉身赶快到自然中去,让灵魂去奔跑和飞翔。这样的思想境界在当时的群体中,尤其在充满乡土气息的朴实人民身上,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至高的人性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和天地、自然融为了一体,将自己的灵魂升华。可以说,朱总人在体育中体现出来的人性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天人合一境界。
民间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不仅分析了民间体育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是对民间体育精神的一种推广和衍生。虽然小说内容涉及的是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但是根据民间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这样的文化传承是相互寄托和承接的。作者在充分彰显这种民间体育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包涵一层深刻的含义,那就是对民间体育精神的推广。
体育活动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对国民的身体和精神起到巨大的塑造作用。在过去,体育运动是人们寄托灵魂和塑造人性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对体育的热爱和推广,能够使人们找到一种精神寄托,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尤其在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结合民间体育文化重要的包容特质,对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培养和塑造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的灵魂也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在这样的状态下,民间体育精神的推广与衍生就成为莫言想要揭示和呈现的又一深层次思考。
在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作者通过塑造一次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育比赛,展现出体育比赛对人性和精神的塑造,展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同时,也将现在的民间体育文化及民族传统做了充分的联接和思考,为我们进一步领悟和理解民间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文系2013河南省科技厅项目“体育专业学生文学涵养培养模式创新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2400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