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POD不再是专业著作的特权,教材应朝该方向努力,伴随着阅读模式的改变,数字化将是教材的发展方向。
一、POD编辑出版模式概述
所谓POD起源于Printing On Demand,意思是指需要的时候才开始印刷,不必先印制储存,节省印刷费用和存储空间。现在,更多地是指Publishing On Demand,是指按照需求进行出版,是一种自助出版模式。
在美国,有许多以POD为名的出版社,如Author House、iUniverse等。任何人如果有著作需要出版,可以把电子稿先交给出版社,出版社依据服务内容的多少,收取400美元至1500美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出版著作了。只是这些著作并不印刷成纸质书籍,而是先放在网上销售,有人提交购买订单后,才印制纸质书籍。相较传统编辑出版模式对著作的精挑细选,POD是来者不拒;传统出版模式需要先支付一定的印刷和储存费用,直到著作达到一定销量后才能回收成本,而POD以收取服务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不论著作内容优劣,多多益善;传统出版模式对自己出版的著作会尽力推销,尽管POD也能分享推销利润,但不如前者力度大。POD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复活死书”。一般图书在市场上流通3~5年后,会陆续退出市场,成为“断版”图书。受制于再版印量小、成本高、利润薄的特点,一般出版社都不愿意再版这类“断版”书,因此图书馆缺藏书的现象就比较普遍,尤其是新建的图书馆购进老书更是不易。而POD模式则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等技术资源,让那些退出市场的“断版”图书起死回生。
总体而言,POD是一种新兴的出版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物流资源、人力资源,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出版结构的特点是,专业图书出版的市场份额不及10%,教材占比超过50%。如何改变我国一直停留在出版大国而非出版强国的尴尬境地,如何进一步挖掘专业类教材出版的新模式,都是业界亟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专业类教材编辑出版模式分析
1. 专业类教材编辑出版模式的特点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教材类图书的出版数量,相较专业著作类要多得多,且以传统出版模式为主。具体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教材类图书起源较早,拥有较好地编辑出版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行业百废待兴。以教育为例,刚刚恢复高考,恢复各个层次的教学,对教科书的需求尤为迫切。出版行业伴随着对专业类教材的编辑出版而不断发展壮大,对教材类图书的编辑出版更为熟练。
第二,教材类图书市场份额更为确定。教材类图书一般都有固定的市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老师人数的增加,对教材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地出版教材类图书是出版社开拓市场的不二选择。
第三,教材类图书编辑出版与国家教育规划相关,推销难度较小,亏损的可能性也较小。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社选择出版专著类图书会精挑细选,因为一旦图书不好卖,就会占用大量的印刷费用、库存费用。但是教材类图书则不然。目前我国教材类图书多与国家相关的教育规划有关,有的与各地教育规划相联系,教材多有固定的使用学校和使用人群,推销难度较小。通过与教育规划的捆绑,教材类图书还可以获取教育部门、学校的补助,如此一来,不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出版教材类图书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很小。
第四,教材类图书的市场定价不高,利润空间有限。受国家相关政策限定,我国教材的定价较欧美国家要低。这就导致教材类图书的利润空间有限,出版社对于寻求新的编辑出版模式有着现实的市场需求。
第五,随着专业类教材品种的增多,竞争性逐步体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就教材类图书而言,品种越来越齐全。同一门课程的图书,不仅不同出版社的版本不同,同一出版社也会发行不同版本;不同高校编著的版本不同,同一高校也会编著不同版本。毫无疑问,在有限的市场上,师生的选择面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带来竞争,形成了优胜劣汰。
除上述特点外,我国教材的编辑出版越来越西方化,越来越多的经典教材在原版的基础上修缮后再版。再版教材更多的是校正上一版的错误,增加少量新的内容。这对保持教材的延续性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频繁再版形成的资源浪费也不容小觑。
2. 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专业图书编辑出版模式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5月,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之一。经过近60年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发展成为以出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及社会教育等教育类、专业类、科技类出版物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出版社,其出版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数字化、国际化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出版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唯一入围全球50强的中国出版机构。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能够起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1)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专业图书编辑出版模式分类
当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类教材按课程内容划分,包括公共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如公共英语教材中比较知名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大学体验英语口语教程》等,专业英语中的《综合英语教程》《英语听力教程》《新编商务英语》等。按教学层次划分,包括中职、高职、本科不同阶段的英语教程。如中职的《中职英语评估与检测》《中职英语课堂同步练习》,高职的《英语综合教程》《英语口语教程》,本科的《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新通用大学英语》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国内教育出版社的龙头企业,英语教材的主要编辑出版模式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经营模式划分,包括传统出版模式和POD模式;另一种是按介质类型划分,包括纸质出版模式和数字化出版模式。分别来看,按经营模式划分,英语教材出版模式仍以传统出版模式为主,逐渐向POD模式转变。虽然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在征集各校教材征订数量的基础上决定出版数量,但该数量的决定基础是招生规模,每年的招生规模是一个确定的数字,所以数量征集只是代表一种形式而已。随着高校教材征订自愿性的增强,数量征集的意义会越来越大,向POD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会越来越强。按介质类型划分,仍以纸质出版模式为主,数字化出版形式有待加强。尽管数字化出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英语教材附有听力MP3、练习题光碟,但整本教材仍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
(2)英语专业图书不同编辑出版模式的成因分析
首先,教育部背景形成的资源垄断。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着教育部在教材规划以及规划实施方面的许多操作工作。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具有独特的垄断性资源。以高校的公共英语教材为例,诸如《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大学体验英语口语教程》等,是许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御用教材。该类教材的出版发行基本没有任何风险,教材的出版数量完全可以当年大学生的招生规模确定,高等教育出版社没有完全实施POD模式的必要。
其次,教学模式的传统属性致使编辑出版模式改进速度较慢。我国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换言之,数字化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学科的课程里,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运用程度较高,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其中之一。很多高校都配备较为先进的英语电算化教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与老师互动,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所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部分教材里配备了英语光盘。但实现英语教材的全面数字化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当然,并不排除不久的将来,所有的英语课都可以在电算化教室完成,那么学生就不必购买纸质书籍,而是使用电子书即可。
最后,传统阅读模式限制了POD模式、数字化模式的发展。除教学模式的特殊属性外,纸质媒体的阅读习惯决定了纸质书籍存在的必要性。随着多屏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等数字化出版模式越来越广泛,但仍不足以完全取代纸质书籍。这就是为什么图书馆有再多的计算机,也还是得有更大规模藏书的原因所在。
(3)英语专业图书不同编辑出版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毫无疑问,POD模式、数字化模式是未来编辑出版的发展趋势,但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教材的出版模式有其特殊的优势。一方面,传统出版模式更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是全国一盘棋。不论是东部发达省份,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不论是985高校,还是普通的地方高校,其公共英语教育是一致的。所以,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教材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规模化效应。另一方面,传统出版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力优势。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力资源,在现行模式下,创造了更为丰富的产品体系,因为它们不需要为教材的市场销量而担心,而且传统出版模式更好地适应了阅读习惯。
很明显,这种模式并不一定能够长久的存在,一是教育出版社所面向的教材市场会越来越市场化,竞争的存在将迫使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得不改变出版模式。二是传统阅读模式正接受数字化阅读模式的挑战,而且后者越来越强势。三是英语教材本身的数字化改革,迫使传统出版模式向POD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教材之所以没有完全呈现出POD模式,也没有全部实现数字化,是有其特殊的现实背景。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POD不再是专业著作的特权,教材应朝该方向努力,伴随着阅读模式的改变,数字化将是教材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