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健康水平,自2012年3月起,国务院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覆盖中西部699个县,还有11个省份在288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
编者: 自10月底以来,在湖南凤凰支教的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当地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事件随即引发网民关注与讨伐,该校校长等5名工作人员被免职。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有一年多,各种营养餐乱象却频繁曝光,孩子们的午餐什么时候才能让人放心!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
学校供餐在国外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但是根据收入不同来决定是免费、部分缴费还是完全自费。在中国,我们首先在贫困的农村地区起步,解决这3000多万急需营养保障的学龄儿童,有些省比如福建、江苏开展了省内的部分县试点,未来应可以在全国农村实施。
现在大家的目光集中在过程中是否有贪污,不排除这种情况,但最关键的还是建没建食堂,请没请炊事员。我们从几个省抽取了样本,由疾控中心作了测算,食堂供餐可以满足学生营养的基本要求,课间点心只能达到标准的1/3-1/4。作为过渡形式,可以理解但不能继续。
我们建议所有实行国家计划的学校都尽快建立起食堂,同时,中央政府的补贴标准,应由3元提高到4元,中央和省区应该保证厨房建设的资金,县级政府要保证炊事员工资和运行费用。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
我认为,免费午餐最大的意义是“孩子吃饭,健康成长”,抚慰5800万留守儿童,为中国的未来固本强根。孩子才是我们的未来,任何一个有见识的领导人,都能理解这个项目的价值。我们也看见国家在加强农村孩子营养上所做的努力,至今已投入350亿元,我相信会更好。
但是教育部近日称“国家营养改善计划”不是做午餐,令我惊讶,财政部配套营改计划拨款近200亿元修食堂,你现在说,你不是做午餐,难道是做“免费零食”?
我们知道在中国8万多学校,做这么大一工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不能因为被批评、被指责,我们就降低我们的目标,说我们不是做午餐,而是做零食。人民不会答应,我们自己也会心生羞耻。面对困难,必须亮剑!
因此,我们一直鼓励教育部,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社会组织来执行乡村午餐,教育部组织大家做好监督,做一个新模式。我相信会有这个RkMNYmWkThzJMOaCLDXRg+eXyA9CyP0mnIw1STbJgMw=可能性,因为教育部不是“做饭部”,他真的做不好,事多,出事遭骂,教育部又不可能截留克扣160亿元,何必呢?
新浪博客博主鹏飞:
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特意查阅了计划的相关条款,发现规划并未指定营养膳食就一定要用牛奶面包,也没有指定具体是哪餐,但明确地强调“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严格食品供应准入,确保食品安全”。
虽然计划里有提到要“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因为这是一劳永逸的事——食堂建设好了,食品能得到更加妥善的保存,孩子们的用餐环境也能保障,自然不容易出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有不少地方很简单地理解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钱花出去。
花钱谁不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集中采购直接能吃的东西,在3元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大:牛奶、糕点、鸡蛋。至于如何采购,这方面倒是驾轻就熟,项目制,招标。
不纠缠招标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整体外包式的执行手段一方面将政府拨款投入到商品流通环节,意味着其中一部分自然而然要转化为商家的利润,另一方面,容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我认为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外包方式解决小学生的营养问题,虽然会损失一部分政府经费,但只要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也是可行的,但问题是承包商会不会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而给孩子们配备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以及如果学校一次性购入大量食品以后,如何进行妥善保存。毕竟即使是再偏远的受助学校,一次营养餐所涉及的小学生数也以百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