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眼儿的爸爸

2013-12-29 00:00:00琴台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3年1期

爸爸不是不爱我,他只是在分配自己的爱时,更倾向于弟弟。这种倾斜,与其说是偏心,不如说是人性的本能。

父爱的偏差

弟弟在电话里一再说爸爸病得很严重,我这才急急地请假赶回去。

坐上夜行火车,虽然又累又乏,还是一点睡意也没有。眼前一再闪现爸爸那张黑黢黢的脸,内心一时五味杂陈。

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爸爸最爱的人是我。可是,到了30岁,却蓦然发现,真相并非如此。

仔细想来,我已经有小半年没有回家了。爸爸每次问起我总推脱工作忙,实际上我是对父母心有芥蒂,我说服不了自己。

半年前,弟弟乔迁新居,我和老公回去祝贺。

弟弟新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大房子,亮亮堂堂。坐在这样的大房子中,想到自己远在北京租住的一室一厅,既失落又羡慕。弟弟的喜事不仅这一件,这次回来我才知道,他还新买了一辆10多万的汽车。

看着弟弟的新房子新车,我忍不住和他开玩笑:“你小子买彩票中奖啦?”“我哪里有那运气,如果不是老爸给出了40万,我能买得起啥啊!”弟弟一句无心的答话,让我的心顷刻碎了一地。

老爸给弟弟出了40万?

那个瞬间,我猛然想起一件旧事。7年前,北京的房价还没有疯涨,我看中了市郊的一套房子,总价10万元。彼时,我和老公刚上班不久,都无积蓄。婆婆家也只能给两万,我急惶惶地给爸爸打电话,想找他支援。老爸在电话里磨叽了半天,一会儿嫌太偏僻,一会儿又说自己没钱。

我相信他的说法。万般无奈,只能暂时放弃。本想日子宽裕点再买房,谁知,北京的房价一路飙升。到现在,原本价值10万的市郊房,已经涨到了100万,买房的梦,我们连做都不敢做了。

每想起这件事,我都后悔莫及。但无论如何后悔,我都没有埋怨过爸爸。可今天,听到弟弟的话,我情绪失控了。

距离我借钱不过几年,爸爸一下子拿出了40万,这么说来,7年前,他最起码也有十几万啊!女儿有困难他哭穷,到了儿子这里,却如此豪爽仗义,想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恰在这时,爸爸笑嘻嘻端着一只果盘进来:“这是谁欺负我闺女啦?”

我泪如雨下地看着他,哆嗦着嘴唇说了一句话:“爸,你不是没钱吗?怎么到弟弟这儿,你一下子就能拿出40万呢?”

爸爸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慌乱。“我之前确实没钱,这几年涨工资了才攒下的啊。”看得出,他极力想找个借口,但是却那么没说服力。

我无法自控地号啕大哭起来。哭完了,一抹眼泪,拉起老公就回了北京。

我最爱的爸爸,这次彻底伤到我了。

无法释怀的心结

回到北京后,老爸给我打来电话,反复想解释清楚。可我,一句话都不想听了。

老爸不明白,我伤心的不止是他当初的吝啬,更是一种父爱旁落的被抛弃感。

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爸爸对我和弟弟一视同仁。而他自己,也多次说过,闺女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对我素来疼爱有加。

我和弟弟尽管相差4岁,但家里有好吃好喝的,父母都一样均摊给我们。偶尔我和弟弟打架,爸爸也会只教训弟弟而放我一马。邻居们都说,别人家是重男轻女,我们家却是重女轻男。

后来,大学毕业,我立志在北京漂泊。最难的时候,连房租都付不出。寒冷的冬夜里,哭泣着在阴暗的地下室给爸爸打电话,老爸只说了一句话:“实在不行就回来吧,闺女,爸爸能养你一辈子。”

就是这句话的支撑,让我重新生出无限的勇气。之后的日子再苦再难,只要一想到有爸爸做我的坚强后盾,我便会立刻充满力量。

我一直以为,这辈子爸爸都是最爱我的人。可是,弟弟的买房,让我不得不重新回望过去的岁月。一些从不曾在意的细节,渐渐清晰。

升高中时,我的分数不够重点录取线,爸爸听任我选择了次好的学校。之后,弟弟也没有考取重点高中,爸爸却拿出一万元借读费,将他送入了重点高中。

大学毕业,我在北京漂泊无助,虽然爸爸也说过会养我一辈子的豪言壮语,但他从来没有强令我回到他身边。可弟弟呢,大学还没毕业,爸爸就四处托关系在老家帮他找好了工作。后来,因为弟弟要去南方求职,爷俩儿还闹过很长时间矛盾。最终,弟弟留在了爸爸身边。

想来想去,我骤然明白,爸爸的确爱我,但那些爱都是细枝末节的琐碎小事。真正到了关乎命运的大问题上,他更爱的,还是弟弟。

我最爱的人原来从不曾最爱过我,这个心结横亘在我心中再也无法释怀。

既然爸爸最疼爱的是弟弟,那么,我又何苦路途奔波着一次次跑回他身边。我甚至那样想过,今后的日子中,只尽一点为人子女应该尽的义务就可以了。

爱的本能

回到家时,爸爸还在医院里。来不及吃饭,匆匆坐上出租赶过去,心内科空荡荡的病房里,爸爸和弟弟正挤在一张床上有说有笑地唠嗑。

看到我,爸爸满脸惊喜:“妮子怎么回来啦?”

我这才知道,原来弟弟背着爸爸悄悄打的电话。看到爸爸气色如故,我那颗悬着的心顿时放下。出去招呼护士输液时,弟弟从后面赶过来,不好意思地解释,他是看爸爸一直念叨我,才自作主张地吓唬了我一回。

我欲嗔又喜地点了他额角一下,转身出去买饭。再回来时,爸爸已经挂起了吊瓶,而弟弟呢,正趴在床尾抱着他的脚小心地剪脚指甲。

“老了就不中用了,弯腰都困难,连个脚指甲都剪不了喽。”爸爸笑嘻嘻地向着我说,眼光却宠溺地落在弟弟身上。很明显的,弟弟比我,和爸爸更亲近。

不过,看弟弟弓着身子俯在爸爸脚边的样子,我又有点羞愧。实话实说,他这个当儿子的,确实比我这个当女儿的细心。

忙不迭地盛好小米饭,我想亲自喂给爸爸,他却无意识地一挡:“别,妮子,你坐了一夜火车,累了,一会儿让你弟喂我就成。”

我只能尴尬地缩回手,看着弟弟手忙脚乱地洗手喂饭,一家三口人,都是血缘之亲,可我总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成了客人。

这种感觉,在以后的几天,越来越强烈。

爸爸要上厕所,得弟弟扶着;爸爸要吃药,得弟弟一包包打开送到手心里;爸爸躺乏了,弟弟变戏法似的从床下拿出一个橡胶锤,一下下给他敲打肩背。我第一次发现,60多岁的爸爸,在弟弟面前,忽然变成了一个脆弱的孩子,不仅事事要他照顾,更得要他哄着爱着才开心。

而弟弟,也果然有那样的耐心,爸爸住院半个月,他不顾工作繁忙,坚持从单位请了长假,事无巨细地伺候着。

儿子的孝心让爸爸很得意。有一天,弟弟不在,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妮子,还是你爸英明,当初你弟还想远走高飞,我一想,这可不成,他走了我老了指望谁啊,所以拼尽全力留下了他。”

这样的话,如果早先听到,我肯定多少还是会有点不平衡,但现在,我的感觉不一样了。

在家这几天,亲眼看到弟弟如何尽孝,我心中一直横亘的那个心结,不自觉地瓦解了。爸爸的确爱弟弟更多一些,但弟弟比我对爸爸的付出,明显也多更多。扪心自问,从大学离开家到现在,除了逢年过节看望一下爸爸,我何曾为他做过任何事。我漂泊在外的日子,是弟弟一直守候在爸爸身边,不仅从情感上温暖了爸爸的心,更成为他心理上必不可少的依靠。

爸爸不是不爱我,他只是在分配自己的爱时,更倾向于弟弟一些。这种倾斜,与其说是偏心,不如说是人性的本能。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男人,爸爸的潜意识里,应该一直有着养儿防老的思想,所以,虽然平常时日他宠溺我,但到了关键时刻,他总会倾尽全力为儿子铺路。而事实也的确证明,我和弟弟长大成人后,守候他漫长余生的那个人,是儿子而非女儿。

此情此景下,再想起自己当初的愤怒,我羞愧了。爸爸已经老了,身为女儿,我从未为他付出过什么,却固执地因为索取不够而心有怨怼,这难道就是一个女儿应该有的爱?越想越无地自容。这时,爸爸开始催促我返城了,他担心影响到我的工作,更担心外孙女离开妈妈生活不能适应。

病房里,他唠唠叨叨地和我说着,花白的头发在斜阳的余晖下泛着银光,我尽力仰头不让爸爸看见我眼中的热泪—如果不爱,怎会有这般细致的心思。

爱的眷恋

爸爸坚持让弟弟用车拉着他送我去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用力攥着我的手:“妮子,春节的时候一定回来啊,爸爸想你。”说完这句话,他和我都哽咽了。我用力点头,跳上车的瞬间,爸爸将一个信封塞到了我的手里。

回程的火车上,打开那封信,爸爸遒劲有力的字体跃然眼前。他还记得我对于那40万的芥蒂,所以一再解释。信的最后,爸爸写了一句话:儿子是冲天的雄鹰,如果飞得过远,便常常忘记了回家的路。因此我坚决将你弟弟留在身边,并给他买车买房。至于女儿,无论飞多远,她都会是一枚信鸽,再长的路途也不会忘记故乡。所以,妮子,爸爸对不起你了。

泪眼模糊地看着手中的信,那一刻,我多想车轮能倒转,使我能重新扑进爸爸的怀抱,告诉他女儿这一枚信鸽,对父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