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中外课程整合、高中与大学课程整合;科学与人文整合、理论与实践整合,德育与智育整合,建设学生三级立体分层的课程自主结构;形成学科基础类、学科拓展延伸类、实践应用三类课程学习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
我校以培养“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据课程自主选择程度不同,体现出三级立体分层的课程结构特点,即基础必修必选课程、学科拓展选修课程、特长自主发展课程。为上述三级立体分层自主结构提供的学习内容分为学科基础类、拓展延伸类和实践应用三类课程。
丰富、多元、高选择性的学科拓展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建设中力求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强调丰富、多元、高选择性,开发了六类课程(如下图所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六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人格培养类课程——侧重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身心意志类课程——侧重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领袖气质类课程——侧重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创意实践类课程——侧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科特长类课程——侧重学科素养和兴趣特长的培养;国际理解类课程——侧重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的培养。
学科拓展课程实施:与大学或者科研院所联盟,可由大学教授、海归博士授课,重在给学生以大学前的知识铺垫、方法指导、信息储存、思维训练和未来志向等方面的引导。
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课程
此类课程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补充,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综合应用,强调个人探究与导师指导、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学习相辅相成。导师由高校专家与本校教师共同引领。
学校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在科技、体育、艺术、学科等不同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课程,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研修,领域特长专业培训、大学先修课程、学科竞赛课程、北京市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翱翔计划、科技俱乐部等途径,在校内外指导教师、教授、专家身边开展研究实践,发展特长,使学生个性潜能向高端发展,从而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