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重头戏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习作内容空洞乏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为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应当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乐读,腹有诗书文必佳;畅说,题有趣味心必动;言真,心有感触言必真;悟理,学有所用笔必勤。
一、腹有诗书文必佳——强调积累
朱熹曾经说过:“开卷有益。”广泛阅读,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使学生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广泛阅读要注重方法,要“粗” “细”结合,在让学生看作文书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读些文学精品,读些大家名著。要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活的真实,一次次地受到陶冶、净化。每读一本书,要求学生谈一次感受,写一次体会。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我校乘着书香校园评选的春风,也掀起一股读书热浪,学校图书室对学生开放。每周一、三、五中午都是课外书阅读时间,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建立读书笔记库,制作“采花酿蜜卡”,可以收集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古诗、好词好句等,在平时的习作中,要求学生尝试着运用。如果成语、名言警句用得恰当,无疑会给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习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这样,才能写出大气、灵气、有个性的佳作。
二、题有趣味心必动——重视命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为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思维要求僵化。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动、情有所思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外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地方,介绍这个地方的人文风情。外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是必须通过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外国的小学生面对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在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垃圾的自述》《我的“健忘症”》《我是水》等题目比起《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参观自来水厂》这些题目来,就显得更加具体、形象,更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激发儿童作文的动机有更强的诱发力。在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这些体裁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所以让他们去编写诸如《蚂蚁逛街》《龟兔第二次赛跑》《眼镜的自述》等习作,自然就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三、心有感触言必真——注重体验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并倾诉于作文之中。
于永正老师的口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这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的作文课上不是写招领启事就是做商品介绍,不是拟转述通知就是写报道、海报。也就是说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就有了交际对象。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
另外,利用课文创设的情境,将课文阅读和小练笔结合起来,也是学生流露真情的一种方式。在他们被课文的情感感染时,抒发自己的感情,在与他们的想法产生共鸣时,叙述自己的类似经历……他们有感而发,写话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了。如学完了《绝招》后,孩子们还沉浸在绝招比试的情境中,我让他们利用课文中现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课文进行续写,来一次《三(2)班绝招大比试》;在被《妈妈的账单》感动之余,回想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母爱,写写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在欣赏《燕子》第二自然段描述的活泼可爱的燕子外形后,也利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描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这些建立在方法、情感基础上的写话比“空口无凭”的想象简单许多。正是这样,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练了,表达也自然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总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必勤——不忘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传播和储存信息手段之一的写作,特别是包括科技、管理和企业诸方面的应用写作都备受重视。美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完成某一任务,只有最后写出报告或论文才算完成。作文应和生活接轨,追求它的实用性。
为此,一些发达的国家是没有专属于语文的“作文课”的,但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学科的论文,而“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显然是生物课的论文。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和各学科联合起来呢?我想,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或者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同样,美术手工课,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手工制作应如何进行,动作如何协调,制作过程有些什么变化,从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上要注意的动作要点也可以让学生用小练笔的形式写一写,以利于掌握和巩固,并结合运动的感受,现做现写孩子们也会不亦乐乎。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浙江省常山县二都桥中心小学 3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