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教育大家袁微子先生100周年诞辰日。桐庐县教研室小语教研员朱蓓华老师偕县全体小语大组成员举行了“先师风范励后人——纪念教育家袁微子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并代表桐庐县小语界全体同仁将刻有“先师风范励后人”的青瓷赠给了袁微子先生之女袁绛云老师(桐庐县教研室原复式教研员),表达了大家对袁老先生的一份爱戴、崇敬及纪念之情。座谈会上,袁绛云老师动情地讲述了父亲生前的为人、工作和人生经历,圆通小学吕桐军校长向与会者介绍了袁微子先生对小语教育的贡献……感之所动,情之所切,遂不揣鄙陋,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为题缀成此文,纪念我们桐庐教育界引以为豪的全国教育大家袁微子先生诞辰100周年。
袁老先生的一生有着不朽的精神高度。先生其名“微子”,源自老子《道德经》: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搏之不得,名曰微”,是“摸之不着,无形”之意。名如其人,袁老先生一生低调,却有着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泽被后人。先生一生忠于祖国,坚持真理。在抗战期间撰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始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名人录》这样评价袁老先生的一生:“袁微子是教育界的前辈,又是教育家、编辑家。他献身教育事业,为小语教育尽心尽力,是全国一亿小学生和小学教师的好老师。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特别是教材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袁老先生的一生九曲回肠,并非风平浪静。生于桐庐长于桐庐的袁老先生,浸润着潇洒桐庐所特有的品性:通达又内敛的做人方式,智慧又原则的行事风格,执着又细致的工作品质。他做一行爱一行,每一行都做出了别样的风采。入行教育,创办全国第一个教育刊物《浙江文教》并担任主编;下放农村,编辑出版《中医临证基础》等十余本医疗卫生丛书;调入人教社,主持编写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等课本,主持小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编写工作……袁老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介绍中国小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论著,引起国际的重视,为小语教材建设和小语教学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令吾辈仰视和学习的是,先生在编写教材30年后还能亲临讲台下水试教,开创了编辑人员上讲台试教的范例。先生在他的“我是怎样试教《在仙台》的”一文中说自己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准备……我不禁感怀起袁老先生对教学认真、执着的品性:一个主持编写教学大纲的大家,一个亲自编写教材的专家,竟然还要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研读文本。是他不熟悉自己编写的课文,还是不知道权威的力量和高度?当读到先生在上课之初用了20分钟左右时间了解学情,以此“探寻学生的思路,摸索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先生在语言文字的落实、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学法的指导上,甚至在课后拓展阅读《藤野先生》等,无不感受到三十年前大师的教学正是当下新课标所追寻的教学境界。此刻,心中所涌动的不仅仅是敬仰之情、感怀之心了……
袁老先生的一生睿智而勤奋,寂寞而时尚。先生在认真总结小语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小语教材编写及教学改革的主张。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阐述的“继承语文教育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与袁老先生的积极倡导一脉相承。我们无不佩服先生的高瞻远瞩。袁老先生就“教与学的改革关系”提出了四点主张:要处理好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思维训练、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关系。先生的教学理念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教育界曾将此作为中国小语教学的代表进行专题研究。回看先生的《小学语文教学漫读》等论著,依然散发着当下小语教学的追求。看来,先生是勤勉的、寂寞的,而且是时尚的,而背后的学习和坚守才最让人仰止。因为,先生一定是一个在思想深处行走的人,而这样的人一定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的。于是,先生著作等身,让人望尘莫及;于是,先生成为“浙派语文”的领军人物;于是,小语界有了一个思想深邃、名扬海内外的袁微子先生。
袁老先生的一生都满怀着教育的真谛——爱。为更全面了解袁老先生的一生,晚辈特地拜访了先生的学生——桐庐县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三一的家人。已故王院士的一本名为《童年故乡——谨以此书献给家乡的人》摆在我的眼前。该书五个板块中的第三板块就是《忆袁微子先生》。开篇是这样记叙的:“袁微子先生学识渊博、学养深厚、品德高尚。”王院士还细致描写了袁老先生当时的外貌、着装,说先生戴着一副黑眼镜,穿一袭长袍,给人很威严的样子。起初很怕先生的,但听了他的课,陡然改变了当时的判断,觉得先生风趣诙谐,旁征博引,立刻给吸引住了,对先生产生了好感并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王院士在书中回忆袁老先生时,说给他收获最大的并直至年老还印象深刻的是在课堂上介绍进步书籍。说先生经常介绍诸如鲁迅的文章,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引发了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忆袁微子先生》中的一个细节令晚辈着实感叹了一番。王院士说当时他的学习成绩虽然第一,但不守校规,代一个同窗好友做考卷被揭穿的事,当时校方一定要按校规开除王三一,但先生出于爱护,硬是保下了他,校方最终以记“二大过,二小过”处理了王三一。王院士说他这辈子就得益于“先生的恒久、细密的爱护”。 是啊,如果真按校规开除了王三一,或许后来就没了这个“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的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了。处于这样年龄的孩子犯浑或行为过激,正是需要为师者的包容和爱护,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突然联想到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棍棒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袁老先生就是那个“棍棒”下留下瓦特、牛顿、爱迪生的老师。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善。袁老先生的慈心爱生影响了一个学生,乃至影响了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这是对教育的生动诠释。这时,我已强烈地感受到先生对教育的那份赤子的爱心和理解。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格,高山仰止!
(浙江省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 3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