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

2013-12-29 00:00:00李恬伊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3年10期

“师傅。”每当我上学放学经过老干路口的时候,都要向一位卖菜的女摊主打招呼。她见了我,也会粲然一笑。

她怎么会是我的师傅呢?这事还得从去年清明说起。

那天,天气晴好,有点热。爸爸带着我在乡下摘了许多香椿,要我到老干路口的菜摊上去卖当作社会实践。我来到老干路口摆菜摊子的地方,在地上铺好塑料袋,摆上香椿,只等顾客来买了。

“小朋友,你是第一次来卖菜吧?”旁边一位陌生的阿姨问我。我心里有点害怕,因为大人们老是警告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抬头看看阿姨,哦,原来她也是卖菜的,刚挑来满满的一担新鲜蔬菜,摆在我的旁边。她微笑着对我说:“你还不知道吧?这香椿一小把就能卖1元,你的一把这么大,扎扎实实的一捆,至少要卖3元。来,我帮你称一下。”阿姨拿着她自己的秤给我称了一把, “半斤还不止,你要多分几把卖就好了。”

一会儿,就有一位顾客问我了:“小朋友,多少钱一把?”我又害羞又胆怯,犹犹豫豫地说:“2元吧……”旁边的那位阿姨抢着说:“这么大一把,要买3元呢!小孩子上山爬树不容易。”顾客犹豫了一下说:“好,我5元买两把,行不行?”我连忙点点头。第一笔生意就有点超出我的预期了,多亏这位仗义的阿姨呀。

天气越来越热,我的水嫩嫩的香椿都快被烤蔫了。一位顾客看了看,说不新鲜,就没买。这时,阿姨对我说:“你下次来卖菜,要带一个小洒水壶,隔一段时间就洒一次水,就能保持菜不被晒干。”说着,她从自己的担子上取下那个用矿泉水瓶子刺几个小孔做成的“洒水壶”,帮我的香椿洒了一层水,“另外,菜直接摆到水泥地上也容易干。我的菜卖空了一边,我借你一个菜篮子摆。”阿姨边说边把自己的菜整理到一个菜篮子里,腾出另一个菜篮,篮底朝天,帮我把香椿摆上去,又帮我洒了一次水。

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就俏皮地对她说:“您教了我这么多方法,您做我师傅吧!”阿姨笑开了花。

到中午的时候,我卖完了,就把篮子还给阿姨,向她道了谢,说:“师傅,再见!”一回到家,我就哇啦哇啦地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好啊,以后多买你师傅的菜。”

从这以后,我每天上学放学经过这里,看到师傅在卖菜,就跟她打招呼。不久,爸爸也认识了师傅,专门到她的摊子买菜。每次,师傅都给个非常优惠的价格;而爸爸呢,也生怕师傅吃亏,从来不砍价。

这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师傅没来老干路口摆摊子了。我每次经过那里,目光总忍不住要停留一下,心里也似乎少了点什么。尽管我至今不知道师傅的姓名,也不知道她住在哪里。

我想,人与人之间应该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关系,纵使是在这种小摊子前。

发稿/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