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和唐诗黄春华

2013-12-29 00:00:00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3年12期

黄春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少儿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出版长篇《猫王》《命运的魔术师》《青春日记》《杨梅》《一滴泪珠掰两瓣》《开皮豆囧事》《蚂蚁飞翔》等。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湖北省春蕾奖,连续三届获武汉市文艺基金奖,三次获湖北省楚天文艺奖等。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阅读特别贫乏。全班只有一本杂志,从张三传到李四,再从李四传到王麻子,等王麻子传到我手上时,已经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好在我根本不在乎,拿到手里就看,只要是文字,就能吸引我。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我还经常在地上捡别人丢掉的报纸看,哪怕只是一小片,也看得津津有味,好像那时的报纸字字都是珠玑。下课和同学疯打的时候,我会有意往办公室那边跑,因为那里往往能捡到更像样的报纸。

每天放学,我都要经过一大片水田,田埂特别窄,有些路段只能容一人通过。如果对面来了个人,不管是美女丑男,都得来个“亲密拥抱”,转个一百八十度,再松手各奔东西。就在这种田埂上,我常常是专注地看着一张破报纸一路走过去,竟然从没有掉到水田里去。

有一次,我正看着破报纸走在田埂上,就觉一片阴影遮挡过来。我回头一看,一个比我高一头的大姐姐正伸长脖子看我手里的报纸。我没有惊动她,两人就一前一后,共同看着一张破报纸一直走过那长长的田埂——再次申明,没有人掉进水田。

小学五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姓闫,她非常欣赏我的作文。闫老师让我们坚持写周记,每次周记本交上去,她看都不看,直接把我的选出来,在全班念。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现在常常想,我能在写作上有所成绩,若说和闫老师无关,我的后脑勺都不信。

闫老师给我的帮助肯定不止这一点。记得有一天,她主动找到我,说她喜欢吃鸡蛋,让我家里有了鸡蛋就卖给她,价钱和别人一样,一毛一个。我知道她是变着法儿帮我,心里感激说不出口,只恨不得家里的母鸡把蛋下大一点。

有一天,家里攒足了二十个鸡蛋,我就用花布兜着,一路小跑,直接到了闫老师的办公室。不幸的是,有一个成了坏蛋,裂了一条缝,隐约可见里面的黄。我红着脸说:“那就,一块九吧。”

闫老师笑着递给我两块钱,说:“我没零钱,你也没钱找呀!这个坏蛋不要紧,晚上回家就吃了它。”

我这才放心地拿着钱出来。凑巧,那天下午县新华书店到我们学校来摆摊,摊边挤满了学生。我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围着书摊转来转去,越转口袋捂得越紧,生怕里面的钱会长了翅膀飞掉。眼看要收摊了,我咬牙决定买一本最经典的书。我已经在脑袋里过了三百次了,就买《唐诗三百首》。这可都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呀,它不经典谁经典?

书价一块两毛五,整整花掉了我十二个半鸡蛋。我总算想明白,今天那个鸡蛋为什么要裂成两半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妈没在鸡蛋上大做文章,她只是啧啧两声,说:“书硬是比鸡蛋值钱呢,一本书就能换走十几个鸡蛋。”

我也是个极知好歹的人,不仅心疼那十几个鸡蛋,更是感谢我家的母鸡。母鸡每次从窝里跳出来咯咯嗒叫个不停,我就听得出它们是在提醒我好好读书。为了不辜负母鸡,我开始背唐诗,从第一首挨着往后背。这还没完,我又找来一支秃头毛笔,蘸上钢笔水,很正经地替它们在内页上写“赠给吾友黄春华”。

《唐诗三百首》一直在我书柜里放着,这是我自己买的第一本书,之后,我买过不计其数的书,但再没有和鸡蛋有什么亲缘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