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中国税收政策报告(2012) ——《税收与消费》(下称“报告”)。报告指出“扩内需”的政策从1998年就提出,但国内消费状态却在不断恶化,近十几年来消费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逐年下降 到2010年的47.4%,而世界平均消费率早在2003年就已达到79%;1978年到1992年的消费率,均在62%以上。
不过,《报告》主笔人、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微博)指出,2012年由于外需的疲弱,使得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相对提高;但2012年的最终消费率可能还不到49%,这表明国内扩内需、提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政策,效益不明显。除了消费率逐年下降外,国内消费状态的恶化,还表现在消费差距的扩大,城乡 间和区域间的差距都在加大。如城乡间居民消费差距,从1985年的1:2.2, 逐年扩大到2004年的1:.8,2010年为1:.6。
报告指出,没有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承接,投资的增长会转变成无效增长,造成巨大浪费。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过剩的时代,未来应继续将扩大消费需求放在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