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应对策

2013-12-29 00:00:00张力华吕立新
北方经济 2013年4期

摘 要: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能够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但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总结了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希望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对策

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不足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员工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是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 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可是,传统的考核工作往往侧重于“评”。定性评价凭感觉印象的多,定量评价的少,考核的准确性不高;侧重于看台账、看笔记、听汇报,考核的被动性较大;在考核的结果上,反映表象的成分较多,人际关系畏难情绪占有一定的比重,考核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一)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目前,供电系统大多是按照千分制的考核模式对经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虽然考核的出发点是为提高管理水平,但考核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甚理想。考核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些指标的考核,没有注意到考核的特点,忽略了人在考核中发挥的作用。考核的指标不够科学,在考核中,以被考核单位提供的数据作为考核基础资料,导致了考核的被动性。业绩考核与奖惩挂钩不够密切,在一些单位考核最终成了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这样使得很多工作浮于表面,职能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不能真正发挥效应。

(二)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很多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全面,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就只是在年末时核对员工的业绩,填写几张考评表,显然是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全面。绩效管理不仅包括绩效考核,还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分析、绩效改进、绩效沟通等,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

(三)考绩程序复杂化

存在培训不足、缺乏保密性和双向沟通、评价的信息失真;或是考评表格过于复杂、阅读量大,使员工感到厌烦而不够配合等问题, 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剧考绩的形式主义。

(四)考核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存在“老好人”现象

考核的成绩能否客观反映被考核单位的真实工作落实情况,主要取决于被考核单位的落实情况,同时,实施考核的人员素质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员素质包括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绝大多数参加考核的人员素质较高,考核比较客观、公正,但大家毕竟工作、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考核中难免会出现考与不考、扣与不扣的矛盾现象,有的甚至碍于情面,考核的原则性发生动摇,出现了应该考核扣分而不进行扣分的情况。

二、优化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的现行考绩状态,企业有必要开发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考绩系统方案,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只有在一个有充分的竞争、公平的待遇和完全的激励的环境中去实施考核,才能保证制度的合理性。

企业首先应制定有效措施,使激励与考核挂钩,做到公正、公平。要保证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主要是改革考核方法,可采取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匿名考核即所有被考核者将自评结果和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起并建立随机编号,考核者只对编号后的材料进行评价而忽略被考核者本身的个人信息;两条线考核则是针对考核复杂性提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考核者同时也是被考核者。另外,还要避免将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放在同一水平上考核。为此需要进行人群划分,并细分考核的层次,随后进行单独考核,才能做到公平和公正。

(一)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要符合企业发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应该符合员工发展的特点,促进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不仅要制定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方式,还应该进行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在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对员工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进行辅导,在员工行为与目标发生偏离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并制定明确的奖惩、调配、晋升等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宣传,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应该加强对绩效管理的宣传,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提升管理者的技巧和理念。只有对绩效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因此,公司必须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转变管理者的观念,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方案,端正工作态度。考核者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岗位和工作间段内某方面的工作结果要有较清楚的记录和印象, 如果所有员工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核,恐怕考评者就只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感觉,或是过分依赖书面报告而缺乏弹性的实际了解。 而且分阶段分岗位地对员工进行考核,能够使工作结果及时得到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积累到下一阶段。 这就要求企业应对员工日常的工作进行一些简单的行为记录,以作考核时的依据。

(三)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将绩效考核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联系

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公司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绩效考核指标要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上,人性化地根据员工的特点制定总体指标,再把各项指标下发到各个部门,再由部门到个人层层下发过去。考核指标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特点、工作内容等综合评定,形成绩效考核的各个要素,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反映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等的融合体,对企业员工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教育、疏导、示范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使企业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以员工为本,通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来影响员工,让员工在同样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觉悟,增强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自觉性。所以,在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将其加入到考核标准当中,是新形势下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略。

(四)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坚持公平原则

领导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与员工加强交流,了解员工的工作特点和内心需求,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站在员工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如果发现员工对绩效考核有误解,要及时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原则,使员工具有公平的竞争机会,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样不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促进员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积极参与考核,自觉配合绩效管理。

三、总结

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还存在着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全面、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指标、员工的不配合等问题,企业应该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承学.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湖南涉

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4).

[2]邓泽生.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珠江现

代建设,2009 (5).

[3]周华.浅析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

报,2011(S2).

[4]周辉全.绩效考核细节[J].连锁与特许,2001(4).

[5]胡勇军.绩效考核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余凯成,陈维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

版社,1997.

[7]潘孝礼,刘玮.绩效考核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

2006(10).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