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由冷转暖“玄机”

2013-12-29 00:00:00
支点 2013年10期

核心提示:对主营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的公司来说,政府资源尤为重要。

各类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堪入目,小巷子里到处可见废旧家电被“开膛破肚”。这是几年前美国一家电视台在广东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画面中的城中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脏的村庄”。垃圾,正困扰着“美丽中国”的梦想。

“垃圾围城”日益严峻,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占地较大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不够用。此前曾引起争议的垃圾焚烧发电,重新受到各界关注。

8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肯定垃圾焚烧发电,提出到2015年,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要达到每日87万吨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

受政策春风的刺激,今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全国各地密集上马。业界测算,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

“旱涝保收”争补贴

目前,中国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的上马速度正明显加快。但与过去不同,这一轮密集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的地区已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都市,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大垃圾焚烧项目的审批和建设。

南宁市投资10.8亿余元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公开招标工作顺利完成;总投资8.13亿元的北京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在大兴区开建;广东四大垃圾焚烧电厂的环评、建设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室主任俞海对媒体表示,出现垃圾焚烧项目集中上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垃圾数量快速增长,从长远看,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较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垃圾焚烧属于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想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大小城镇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武汉城管部门最新统计,仅武汉中心城区每天生活垃圾量约为7000吨,预测每年递增4%。未来数年间,随着武汉城市人口向城乡接合部扩张,生活垃圾量也将急剧增长。

业内有关专家还指出,垃圾焚烧项目上马快,是因为可以从国家拿到补贴,而且企业投资垃圾焚烧项目的利润稳定。

2012年4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执行全国统一的每千瓦时0.65元上网电价。”

除了享受电价补贴之外,垃圾焚烧发电厂还能享受到垃圾处理费、优惠信贷等多重政策。据悉,大多数垃圾焚烧厂难以达到满负荷运作,但是,政策补贴还是会按合同发放到位。可以说,垃圾焚烧厂的盈利模式就是靠这些补贴,“旱涝保收”。

然而,巨大的投资冲动面前,垃圾焚烧产业的突破口关键在于技术提升。

《意见》提出,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重点推广每日3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烟气净化成套装备。

配套法规有局限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作用,中国的垃圾焚烧工程正提速扩展。

9月3日,武汉市陈家冲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在新洲阳逻开发区内投产,意味着武汉的生活垃圾处理即将迈入“全焚烧”时代。“这个项目的投产让武汉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迈入全国前列,仅次于北京、深圳等城市。”武汉市城管委建设处负责人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武汉,在中国,几乎每个省市都在建设或准备建设0e82831f2dbfde5c23e55da196598b03f781b0759ccfd6dcc8ea948cfe4ce1ae垃圾焚烧发电厂。

广州是一座被“垃圾围城”困扰的城市,番禺垃圾焚烧厂却曾遭遇争议。2009年,由附近居民发起的反垃圾焚烧运动持续了近3个月之久,项目因此一度搁置。

不过,广州并没有放弃对垃圾焚烧的研究。争议渐渐归于平静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日前,广州市城管委组织专家、媒体赴台湾考察垃圾焚烧项目。在考察报告中,广州市城建委认为:广州建7座焚烧厂不会过量。

报告还分析认为,以台北市为例,全市12个区456里9545邻,人口约262万,建有3个垃圾焚化厂,日处理能力4200吨;推行垃圾分类10多年,成效显著,但每天仍有约1800吨垃圾需无害化焚化处理,也就是说每天人均约有0.7公斤垃圾需要焚化处理。

广州市城管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支点》记者,报告是根据广州目前约1800万人口进行推算,认为广州在若干年后若和台北一样,能实现人均每天只产生0.7公斤的生活垃圾,至少需要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2600吨的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广州规划至2015年建设7座资源热力电厂,处理能力为15000吨,完全符合城市发展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台北市实施垃圾费按袋计量政策,为政策能执行,设立了多项重罚措施,比如:伪造专用袋可判7年以下徒刑,往街头行人专用垃圾桶排放家庭垃圾罚款6000元新台币的措施,等等。

目前,广州虽然制定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因各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口结构不相同等客观原因,以及区、街的推广力度、措施方法等主观原因,虽然98%的人支持垃圾分类,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且相对投放准确的不到30%。

各区、街推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法规制定、推行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广州相对于台北还有很大差距。“创新精神不够强,没有很好地探索适应本街道、本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

对于台北垃圾费按袋计量所辅助的重罚,上述广州市城管委人士指出,广州市立法上限只能是行政处罚、罚款,没有刑事立法权,难以照搬。

根据《广东省规章设定罚款限额规定》,对公民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的罚款不得超过100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5万元。因违规成本低,广州制定的规章最高罚款难以发挥台北相应法规的效应。

自主技术待推广

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及各种金属垃圾等互相混杂,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

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在日本,聚居区每一个门栋前,都摆放着多个垃圾桶,分别贴着可燃、不可燃、可回收、不可回收等标识,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则倒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然而,全球各个城市的垃圾量都与日俱增,仅仅依靠企业来完成垃圾分类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位在湖北荆门长期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家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处理企业的补贴,吸引更多有资质的企业投身其中。他认为,做垃圾处理需要有门槛,一定要做到无害化。

“无害化、资源化和减容化是垃圾处理的三大目标。”华电武汉天和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宏对本刊记者说,垃圾焚烧要做到无害化,才能全面推广,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体气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吃掉”生活垃圾,还能变废为宝。

在天和技术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工作中的大功率等离子体火炬装置。“火炬是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的核心。”张志宏介绍,若将火炬运用到垃圾处理环节,通过电弧产生高达5500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能迅速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裂解气化,经过急冷、提纯等环节后,气体中的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会被彻底脱除,最终成为洁净的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暖、制油或制造化工产品;无机成分形成玻璃体态,无重金属渗出,可以回收再利用,加工成建筑材料等。”张志宏说。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盛宏至告诉本刊记者,等离子体气化技术不是传统的焚烧技术。该技术处于国际前沿,其二次污染排放几乎为零,适用于热解生物质、城市固体废弃物、医疗垃圾、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等;熔融飞灰、石棉、电子产品、核废料等各类高危废弃物。

如今,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约10余家垃圾处理厂运用了该技术。中科院及国内一些企业均在加紧研发,旨在打破技术封锁。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项目只有经济考量,没有环保考量。”张志宏告诉记者,等离子气化技术的产业化投入比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要高,但对环境的损害却可以降到最低,这也是他苦于公司拥有技术却常常拿不到垃圾处理权的一个原因。

据悉,天和技术研发的“一种等离子发生装置及方法”等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舱室点火装置”等已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系列相关专利正在申请中。

张志宏表示,公司正与其他企业合作破解垃圾难题,致力将这一全新的自主技术推向产业化。天河技术除了在荆门、黄石等地建有垃圾处置项目外,现阶段已开始在广东等地开拓市场。

争相上市引资金

国内投入运营及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众多技术优势企业争相筹划上市。

“集团给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在2015年之前上市。”该公司的董秘告诉记者,在等离子点火的细分市场上,天和技术的实力和规模排在全国前列。记者看到,在公司今年的业绩表上,正在执行的等离子改造项目有30多个。

记者还了解到,二级市场上,专业从事垃圾焚烧的企业非常少。而在IPO迟迟未能开闸的情况下,一些环保企业迫不及待地赶赴香港市场准备上市。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动力”)就是其中一家。今年以来,这家企业赴港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该公司一位项目负责人对外表示,一方面,上市环保核查时间较长,另一方面,拟在A股上市的公司排队太长,绿色动力经过考虑认为在H股上市可能较快。

今年1月,绿色动力提交上市环保核查申请,当时其将上市地点选定在A股。5月,绿色动力向环保部提交首次环保核查申请报告。时隔3个月,8月26日,环保部宣布,绿色动力上市环保核查进入公示期。

按照该人士的说法,国家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支持力度大,产业政策也较明确,整个行业发展很快,绿色动力一年可以签约几个项目,因此资金需求较大。

赛迪投资顾问业务总监黄武俊表示,对主营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的公司来说,政府资源尤为重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期间利润率一般在20%到30%左右,因而,政府补贴和垃圾焚烧发电营收对公司收入的影响至关重要。

据介绍,各地给予垃圾发电项目的补贴标准不统一,西部地区垃圾补贴费用较低,低至每吨30元;东部发达地区补贴较高,江浙一些地区补贴高达120元每吨。

黄武俊预计,虽然垃圾焚烧发电存在较大争议,但从2010年开始,政策已放开这个行业,未来垃圾焚烧比例会逐渐提高,一个千亿级的产业盛宴才刚刚开席。(支点杂志2013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