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村去

2013-12-29 00:00:00崔吉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3年11期

乡村生活,可能离很多城里的孩子越来越远了。一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农村孩子,也已经不再熟悉乡村生活。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近乎疯狂,放眼望去,满目疮痍,不复青山秀水。很多城里的孩子也只是在电视里见过牛马猪羊、庄稼农具,要想写一篇“乡村生活”这样的作文,实在是难事。

乡村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原来宁静美好的乡村,也渐渐变了模样。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警醒。

说远了,回到我们的作文吧!

那些生活在乡下,或者在乡下生活过的同学,要写这一篇作文,当然比较容易,他们只要如实记录下一些有趣难忘的事情就可以了。对于没有在乡村生活过的同学来说,这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你很难写好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那就只能借助于“间接体验”了。所谓间接体验,就是你从别人的生活经验里去体验,去理解和想象,然后“制造”属于你的“事实”。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文学创作。比如《水浒传》《西游记》里所写的各种事情,并不是作者真实经历过的,但作者写得那么真实可信,仿佛亲历亲见,这就是文学创作的魅力。

“乡村生活”,在题材和内容上对我们作者都有要求。首先,环境是“乡村”而不是城市;其次,这是一篇记叙文,要以记事为主,写出“生活”场景。当然,写人也是可以的,但还是要以事写人,把人物放在“乡村生活”中去,通过写人来写“乡村生活”,侧重点与一般的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还是通过一些例文来具体分析吧。

乡村生活自有它的风趣。 在乡下人家的小院后面,是一个不算大的“动物园”。(选取最具有“乡村”特色的事物来写,而最能表现乡村生活的,莫过于家畜家禽了。)鸡圈里可热闹了!母鸡坐在一个用草堆成的“光环”上,像一个老妇人似的,孵化着即将出生的小鸡仔。而公鸡呢,它在鸡圈门口昂首挺胸地大踏步走来走去,生怕黄鼠狼来把小鸡仔偷走。就是有人过来,它也要叫上几声。(写鸡,以拟人手法写母鸡孵小鸡、公鸡守护母鸡,这场景极有故事性,生动有趣。)鸭子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在池塘中捕食,它们溅起的水花嗒嗒的声音仿佛是一曲欢快的歌儿,使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写鸭子在池塘中的欢快劲儿,这也是乡村一景。)猪吃东西的时候,两个耳朵像大扇子一样一扇一扇的,脑袋一颠一颠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食物。它吃完食乖乖地走到圈里,懒洋洋地躺下了,还不时地哼哼两声,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写猪,很生动。对家畜家禽的描写,观察细致,描写逼真。如果没有亲身观察,是很难写得如此生动的。)

屋子前面,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月季花、梅花、紫罗兰、丁香芬芳扑鼻,让你所有的烦恼一下子消失了,沉浸在花的海洋中。 (写自然环境。这里是选取一家的情景来写,如果能宕开一笔,先写整个村庄,再写具体某几家,简繁结合,也许更好,更能体现“乡村生活”的主题。)

乡下人家里的小孩子多是单纯快乐的,他们在美丽的晚霞下有说有笑。(写乡村人们的生活,以孩子们的游戏为代表。)他们有的在玩跳皮筋,边跳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谣;有的在玩捉迷藏,树林、芦苇、草丛,都成了他们的隐蔽所;有的在玩踢毽子,三个人围成一圈,比一比谁踢得最多;还有的在玩拔河,旁边聚集着一堆孩子,嘴里都喊着加油加油。 (截取乡村孩子们玩游戏的场景来写“生活”。这一些活动,要体现出乡村与城市的不一样,是有一点点难度的,只能在玩游戏的场地上加以区别,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乡下。)

傍晚,辛苦了一天的人们把饭菜桌椅搬到院子里,谈天说地地吃起来。(特别点明是“院子里”,而不是客厅餐厅,这就有了乡村气息。)他们看着天边的晚霞,感受着温暖的风,聆听着鸟儿的歌声,共进晚餐。

这一些片断,都是较能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乡村生活是有过真实体验的。为了表现“乡村”特色,作者有意把一些事物集中起来,比如农家养的家畜家禽,比如孩子们怎样玩游戏,比如吃晚饭的场景,这里面都有较刻意的安排。真实自然的乡村生活,也许不是这么“集中”,这里是作者加以提炼、创造的结果。

去年夏天,妈妈带我去老家看望外公外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乡村生活。(这是城里人的乡村生活。)清早,我早早地起了床。乡村的空气真是好,小鸟在树上欢唱,家家炊烟袅绕 ,让人心旷神怡。(早晨的景象,具有乡村特色。)吃完早饭,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出去玩,又看到了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比如说,有和我一般大的小朋友一个人去砍柴,还有小朋友在家里自己做饭,因为爸爸妈妈都出去做事了。还有小朋友帮老人家背东西,帮爷爷奶奶搬煤球,等等。(农村孩子独立生活,帮着家里干活,这是很常见的,在城里孩子眼里,这些都很新奇。)我真正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乡村小朋友的可爱。(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段以观察者角度来写的乡村生活。作者处处都是一位观察者,虽然没有拿乡村生活来与城市生活对比,但我们却能读出这种对比。它体现在作者的观察角度上。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让“我”觉得新奇,描写的角度、态度、感受,就大不一样。所以,这一段可以说是“我所见到的乡村生活”,还算不上是“我所经历的乡村生活”,因为作者还是一个旁观者。

我以前在家乡,睡觉的地方是干干的茅草铺的,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了,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对“以前”的家乡生活的描写,写得很真实。)

现在家乡今非昔比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对比着“以前”来写,写乡村的变化。)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家具也是崭新的。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犹如在弹钢琴似的……(从各个角度写“变化”:住房变了,家具变了,甚至还用上了电脑。)

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人们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

很明显,作者这是要写“家乡的变化”。写变化,当然离不开对比。但在这一个片断里,却有些令人觉得不真实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作者为了表现这种“变化”的巨大,把原本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跨度,缩短在非常短暂的时间段里,这就让人难以相信。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是一年两年就变出来的,环境的变化、生活的变化,毕竟不是变戏法,说变就变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为了追求表现效果,过于夸张。还是要遵循生活的真实,写出真情实感。像上面这一段描叙,我们大家都相信那种变化是真实的,但却被作者写得不真实了,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处理好。“以前”那样的乡村和现在这样的乡村,这样的变化,不可能是作者这样一个孩子在短短一两年里体验得到的。

好了,我们比较分析了几种范文,大概能够明白应该怎样来写这一类文章了。不管你是生活在乡村,还是亲身体验过乡村生活,或者没有体验过,只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乡村生活,该如何来写此类文章,差不多也心里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