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角的藏族特色工艺产业研究

2013-12-29 00:00:00吕明辉智少勇
北方经济 2013年17期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国都依托本国的特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以增强经济实力、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通过对我国藏族特色工艺产业(藏毯)的初步探索,针对藏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展藏毯产业时,应将其文化产业化,以更好突出藏毯产业的特色优势。

一、文化产业视角的研究

所谓文化产业,在英文中称“Culture Industry”,是指现代社会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文化符号以满足精神消费需要的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藏族世代生活在神秘的雪域高原,在千百年的民族演进中,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藏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当前,一些藏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弘扬了藏族的优秀文化,市场反应也很好,藏族文化产业成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藏族文化产业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所有一、二、三产业中具有突出的藏民族文化内涵的那部分产业,都应属于藏族文化产业。借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有效规划、开发藏族特色工艺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其文化产业化的研究,以实现在传承藏族文化的同时发展藏区经济。

二、藏毯产业发展的现状

藏族特色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民族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藏族特色工艺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丰富,如享誉世界的三大名毯之一的藏毯;高档别致的“松巴”靴;江孜的“仲丝”卡垫、氆氇;拉孜的藏刀;寺庙中的祭器等。这些民族手工艺品既有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成为藏区旅游纪念品的首选。

藏毯编织品保暖隔潮、经久耐用,既是藏区人民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品。藏毯品种繁多、形式独特、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极高的观赏价值。藏毯主要用牦牛毛、、绵羊毛等,加上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染色编织而成。藏毯编织艺术以其精美的质地、高超的工艺、变幻无穷的图案、绚丽的色彩,成为雪域藏民族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拉萨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的统计,拉萨藏毯产业2008年出口不到3万平方米,而2009、2010年每年都超过10万平方米,占全区产量的80%以上。到2010年拉萨市有藏毯生产企业5家,从业人员1091人,2010年实现产值7643万元,销售收入3449万元,上缴税金89.5万元。拉萨市现有4家重点藏毯企业,即:拉萨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城关区地毯厂、西藏邦锦美朵有限公司和西藏毯华地毯厂。

三、藏毯产业发展的模式

藏毯作为藏族的传统工艺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广,同时,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应优化发展传统的藏毯产业、摆脱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寻求准确的发展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藏族文化为内涵

民族文化是民族特点和民族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藏族人民在繁衍生息中,受自然环境、藏传佛教等多方面的影响,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雪域文化。以藏毯为例,其采用的染色工艺、图案内容、编织方法等不仅是值得保护与传承的特色工艺,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藏毯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藏族文化为内涵,突出产品蕴含的文化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藏毯上的八宝、佛教法器等图案,及传统的藏毯编织工具、技艺等。将藏族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变成为经济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二)以特色资源为条件

藏毯生产原料需采用有毛纤维粗长、富有弹性、光泽较强、耐酸性好等特点的特有“藏系绵羊”羊毛,常见的富有藏传佛教文化的藏毯图案,藏毯生产所需的技艺、染料等都是藏民族独有的特色资源,这些特色资源使得藏毯在市场中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在将其进行产业化发展中,可与牧民合作建立原料基地,专供藏毯生产。并多开发藏毯所需要的矿植物染色原材料,以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较强的竞争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藏毯产业。

(三)以工艺产品为载体

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特定的载体。藏族特色工艺产业正是通过藏毯、藏纸等产品,展示着精湛的工艺技艺,传承民族文化。藏毯在藏民族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的纪念品。对于藏毯产业的发展,在将其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选取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注重对工艺产品的开发与保护,同时加强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强工艺产品的创新性,创造更多富含民族文化的特色工艺产品。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任何行业的发展、产品的开发,都有着特定的市场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交换,有交换才有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新产品,始终与市场保持一致。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藏毯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面向国内外的广阔市场,寻求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五)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如以传播藏族工艺品文化为载体的唐古拉文化传播公司,正以独特的经营方式把这些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手工艺产品推向海内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作用,鼓励大的藏毯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培育大企业集团,实现规模优势。同时,注重对文化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对于藏毯产业,可以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展会”的模式,藏毯企业为核心,建立企业原材料基地,与当地农户合作、扩展家庭作坊式生产,并以产品展会的形式接受销售订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六)以文化产业为契机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时,胡锦涛强调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契机下,《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文件的发布及西藏自治区政府将逐步推进“藏毯产业科技工程”,扶持藏毯出口,促进西藏藏毯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有力地支持了藏毯产业的发展。藏毯企业应充分利用现实的有利政策环境,借助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总之,西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发展藏毯产业,应扬长避短,依托发展藏毯产业的独特资源,利用发展具备资源消耗低、污染少、发展潜力大、吸纳劳动力强、经济受益时间长等优点的文化产业的契机,实现藏毯文化产业化发展,以繁荣藏区经济、传承藏族文化。发展藏族特色工艺产业势必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只有以这样的方式发展,才能带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藏族文化的弘扬,才会成为藏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