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消除“国进民退”争论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规划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 新上任的国资委主任张毅在会议上表示,目前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我们要改变观念,消除‘国退民进’、‘ 国进民退’的争论。”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4年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资委要求,明年必须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还需在准确界定企业功能、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取得实效。
张毅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更多地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 在具体的操作上,国资委在“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进一步作出详细部署。即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将继续推进改制上市,有条件地实现整体上市。
——网易
财政部:预算制度改革——增进透明度 提高效率
面对日益庞大的国家“钱袋子”,如何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透明预算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无疑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表示,2014年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要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同时,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在推进预算透明方面,他指出,明年要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
针对外界关注的“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等新表述,他解释说,前者主要是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要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后者则是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弱化对收入预算的考核,促进税收依法征管。
——新华网
中国社科院:明年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收紧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4)》建议,2014年的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收紧,广义货币M2增长率目标应控制在14%左右。
蓝皮书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整体形势可望略好于2013年,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2014年的宏观调控目标不应定位于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应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 一方面,运用适度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7.5%左右的合理区间之内;另一方面,应大力加强供给管理,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经济体系的竞争力。
鉴于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尚未得到完全巩固,建议2014年的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收紧,而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融资环境,既不采取明显的刺激性政策,也不采取过度的紧缩政策。
——上海证券报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14年房价
涨幅在5%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分析,由于房地产业与GDP关系特别是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关系密切,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平稳增长是稳定经济的需要。另外,由于房价水平在较高位置上持续上涨,风险累积较为集中,未来必须继续抑制房价上涨,并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不放松,不加码”预计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基调,但持续改进房地产调控手段,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是未来房地产调控的重点,短期内保持市场的平稳运行将是房地产调控的首要选择。
在房价方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房地产市场整体保持小幅增长,预计全年房价的涨幅在5%左右,考虑到2013年的翘尾因素,2014年上半年的房价指数可能会在8%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还表示,不排除出现由于地方债务处理不当导致资金短缺,进而引起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价格快速下滑的可能。
——财经网
住建部: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近日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表示:“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同时传递出三个政策信号: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强化市场监管。
姜伟新说,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中也得以印证。他表示:要强调调控的针对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总量。
据姜伟新介绍,2013年,全国有17个城市出台了稳控房价的政策措施。他说:“2014年,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好既有调控措施。同时要推进房地产领域深化改革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
——新华网
内蒙古整治低质量农村土地超千万亩
2001年以来,内蒙古开展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至今已经整治各类低质量农村土地1100万亩。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重明说,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实施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资金134.45亿元,先后实施盐碱地、沙化土地等各类低质量农村土地整治项目1027个,项目建设规模达到1110.01万亩。王重明介绍说,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措施,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从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农行内蒙古分行启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日前,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正式启动,作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首家合作银行,农行内蒙古分行举全行之力,把推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作为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服务“三农三牧”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加强领导、保障资源、服务到位、风险可控” 为总体要求,确保到2017年实现贷款累计投放300亿元以上;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布放电子机具4.5万台以上,其中在农村牧区布放2.5万台以上,57个贫困县域行政村实现电子机具全覆盖,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务。
——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实现新增就业25.18万人 截至目前,内蒙古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1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253.59万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亿元。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该省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辐射区域的专业品牌,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目前已帮助12.25万名城乡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其中11.46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培训人数达5.16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人数达3.9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13.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之比为1:3.47。与此同时,今年内蒙古还通过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成员重点帮扶制度,及时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多样化就业服务,已帮助1137户“零就业家庭”中的1161人实现就业,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中国财经报
内蒙古各级政府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
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获悉,为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内蒙古各级政府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据介绍,今后内蒙古将大幅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预计到201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3%,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将利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安排相应资金用于人才培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加大人才投入的倾斜政策,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重点领域、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流动。
——内蒙古经济信息网
赵萍:2014年消费依靠内生增长动力
对于2014年的消费走势,赵萍认为,从国际形势上来看,虽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已经逐渐退出,但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仍不明显,欧洲复苏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也不快。从国内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仍在7%以上,但不会达到8%,宏观经济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和对消费信心的引导作用不会特别强劲。2014年消费增长将主要依靠消费内生增长动力拉动。
赵萍表示,2014年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产品单价有所提升,购买数量和购买频次会有所增加,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日用品等消费会保持平稳增长,这将成为消费增长的最根本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家电、家具、建筑装饰材料等大件商品的更新换代上。此外,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智能手机等的升级换代也会带动消费增长。
——中国经济信息网
汪涛:2014年GDP增速能达7.8%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最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2014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仍包括出口、房地产,以及至关重要的信贷周期。改革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影响,2014年GDP增速将从2013年的7.6%小幅回升至7.8%。
“2014年内需基本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放缓会拉低2014年投资增速,但消费增速会有所回升。”汪涛说。
——每日经济新闻
牛犁:宏观经济向好 央企利润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今年以来,央企利润增幅逐月回升,盈利水平不断改善,这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向好走势是一致的。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比例已经达到89%,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达到52%,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385家。中央企业和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境外经营单位资产和利润总额占比均达到10%以上,营业收入占比接近20%。
牛犁认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应对立,“国”与“民”不是死对头,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完全能够共同协调发展,关键是国有民营各司其职。
——人民日报
毛振华:经济运行已进入“次高速增长”期
“只有降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才能实现社会资源市场化的更优配置,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举措,唯有如此才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日前召开的“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表示。
毛振华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已经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信贷-投资驱动模式”的边际效用递减。在全球经济周期性与结构性下行、经济结构大调整与再平衡、制度体系大改革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有所爆发。
—— 证券日报
陈东琪:加快改革释放市场能量
长珠三角四条经验
陈东琪近日表示,中三角地区连接东西,人口多,市场大,发展前景好。改革头20年发展落后于东部,既有“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原因,也有中部地区改革动作较慢的原因。下一个10年中三角发展要想快一些,就要加快改革,通过加快改革来释放市场能量。
中部怎么崛起?陈东琪认为,可以从长三角、珠三角崛起中找原因,学经验。东部地区特别是两个“三角”——珠三角和长三角,用30多年时间实现经济崛起,主要有四条经验。
第一,经济崛起靠产业。第二,产业崛起靠市场。中三角要走产业和市场融合发展的路,要学现代产业和现代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的经验。 第三,市场崛起靠创新。未来中三角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提升自己的地位,关键是要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竞争力。 第四,创新实现靠改革。今后的国家改革,要着力建立能让企业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中三角今后要在改革方面多做一些事情。国有企业主要改革产权制度,民营企业要改革经营的机制和方式。
——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骏:2014年经济增8.6% 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我预计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达8.6%。”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香港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说,随着多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欧美日经济复苏,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会有不错的表现。
另外,随着欧、美、日的经济增长,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可能放缓,马骏认为这些因素有利推动内地的出口,从而刺激内地经济增长。但内地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等问题仍存一定风险。 对于近日上海银行同业拆息波动的情况,马骏认为是受资本流入及流出影响,加上内地影子银行规模大,对银行同业拆息的供求有不可预测的冲击,预计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仍会维持一段时间。
马骏预计内地上半年将推行存款保障制度,2-3年内将取消存款利率限制。他也预计明年内地货币政策基本不变,货币供应增速目标和今年相若。
——网易财经
朱海斌: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4%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近日发布报告称,预计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从2013年的7.6%回落至7.4%。从国内看,投资增速将随着房地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放缓而降至19.0%(而2013年估算为19.8%)。2014年,消费(零售额)增速将提速至13.7%(而2013年估算为13.2%),反映了促消费的政策支持以及2013年的低基数效应。在出口方面,发达市场(美国和欧元区)增长加速预期将成为出口的积极驱动因素,但国内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和新兴市场需求仍疲软可能将成为出口行业的制约因素,预计2014年出口增速为11.3%(而2013年估算为8.0%)。综上所述,我们预计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整体GDP增速的贡献将分别为3.7%、3.6%和0.1%。环比来看,预计2014年四季度GDP将从2013年四季度的季调折年环比增长7.8%降至季调折年环比增长7.2%,因此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同比增速将为7.7%,下半年平均同比增速将为7.2%。
——证券时报网
范剑平:明年中国经济增长仍会在7.5%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近日表示,我国外贸出口明年有望加速增长,但投资可能略为放缓,消费“马车”难有提速,总体经济或与今年持平。
2014年有可能会加速的是外贸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达到3.6%,比今年加速0.7个百分点。而在过去5年,这是下一年比上一年加速幅度最大的一年,也是预测最为乐观的一年。 “世界经济回暖意味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国际环境将会有所好转,今年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7.7,投资贡献了4.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了3.5个百分点,但外贸出口拖后腿0.5个百分点,负贡献了0.1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外贸出口有望从今年贡献率是负0.1转为正0.1,多0.2个百分点的加速力量。”范剑平说。
范剑平认为,综合考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表现,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和今年大体持平。今年的实际增长可能是在7.6到7.7,明年中国经济增长仍会在7.5%左右,但将逐渐实现更加有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增长。
——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