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

2013-12-29 00:00:00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北方经济 2013年23期

2013年以来,尽管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弱势复苏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区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呈放缓趋势,但全区紧紧围绕“8337”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使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总体上呈现“回落放缓、运行平稳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等特征,预计全年工业将呈现温和回升态势。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必然对我区工业发展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但受主要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以及新型产业“再产能化”尚需时日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区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2013年内蒙古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我区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总体上呈现“高开-低走-趋稳-回升”态势,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2%、11.6%和12.2%。

图1 2013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各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变化图

(一)主要特征

对比2010-2013年各年前三季度工业总体运行情况,2013年我区工业主要表现出“回落放缓、运行平稳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等特征。

图2 2010-2013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图

1.工业回落势头有所放缓

2013年前三季度,我区工业下滑回落势头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2.2%,分别较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同期降低了5、7和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5位,在西部12省区中回落幅度居第8位。

图3 2013年前3季度西部12省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变化情况图

2.工业运行较为平稳

前三季度,我区工业运行基本维系了2012年以来的平稳态势。2013年前三季度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季度累计分别12%、11.6%和12.2%;从各盟市看,前三季度除呼和浩特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外,其他盟市基本保持在12%左右的平均水平。

表1 前三季度我区各盟市工业增速变化情况 (单位:%)

3.结构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方面,在煤炭和化工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持续下滑的条件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反呈温和回升态势,表明我区工业增长点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14.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2%。

(二)存在的问题

1.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主要工业品LQyQqyokYa6wbUiydeacwaoYoluzlTZN+m9Qj4JOUh0=产量增速进一步放缓,1-9月份原煤、钢材、电解铝、化肥、甲醇和载货汽车累计产量增速分别为-0.7%、8.8%、3.6%、-3.1%、-5.3%和-33.6%,增速分别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11.9、6.9、1.8、49.6、60.3和1个百分点。

表2 2011-2013年9月份我区主要工业品生产增速变化情况 (单位:%)

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下,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出现了下降,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11.2个百分点。

图4 2011-2013年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图

2.工业结构性单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从我区近几年各季度工业情况走势看,煤炭产业依然是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煤炭对整个工业增长贡献率仍然维系在45%左右,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结构性单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3.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比较突出

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下行以及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工业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降低。前三季度,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为8.5%,分别较2011年和2012年同期降低了25.9和0.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分别较2011年、2012年同期降低了62和6个百分点。

表3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表(单位:%)

(三)2013年全年工业运行走势预测

从前三季度工业发展情况看,在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较多、基础原材料行业增长进一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区工业整体持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但幅度有所降低;在我区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调整前提下,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速已连续2个季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表明目前我区主要工业企业去库存化过程尚未结束,产能过剩问题在短期内仍然会存在;而从主要工业行业景气指数看,前三季度我国水电生产、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景气指数依次为137.9、128.2和94.0,采掘业景气指数依然处于100以下,表明采掘业状况仍然处于不景气状态,这必然对“以煤为主”的我区第四季度工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后期支持工业生产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一方面,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1.5,继续运行在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5,总体上表明我国企业景气状态处于温和回升态势;另一方面,第三季度我区主要工业品出厂价和主营业务收入有一定恢复,表明当前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但回升幅度比较有限,经济回升的动力仍不足;此外,第三季度除煤炭和化工业增速持续走低外,其它行业均出现了一定程度回升,表明我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工业增速继续下滑的局面。

表4 主要行业工业累计增速变化情况表(单位:%)

图5 煤炭采选业增加值与全部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情况表

根据各季度工业发展趋势,结合往年同期工业增加值完成比例规律及季节性影响,初步预测2013年我区全年工业整体呈现温和回升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5%左右。

图6 2010-2013年前三季度工业主要影响因素变化情况

图7 2013年我区全年工业走势预测图

二、2014年内蒙古工业运行环境分析及趋势判断

虽然2013年我区工业总体出现了温和回升态势,但从2014年我区工业发展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务院加快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及打造工业升级版。但我区“一煤独大”、工业品产能过剩、后续市场萎缩等状况近期不会得到完全缓解,有的行业还有继续恶化的势头,虽然支撑我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仍存在,但总体看我区2014年工业增幅的上行空间比较有限。

(一)2014年内蒙古工业运行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

整体看,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竞争更激烈,未来我国工业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从国内环境看,有效需求不足与主要工业品产能过剩因素并存,未来我国经济总的发展趋势将进入7%-8%的中速增长期;同时随着稳增长压力的减轻,受经济总基调调整的影响,未来我区经济增长预期将进一步平稳化。

从三大需求看,我区近几年工业的快速扩张主要依托于近几年我国大范围内投资的拉动,而从2014年投资动力看,受产能过剩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动力不足;铁路、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望在2014年有所加快,但受制于地方财力,投资增速也比较有限;而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住房政策条件下,房地产投资动力的不确定性也在进一步加大。总体看,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等主要行业投资动力的下降,必将影响到我区原材料产业(尤其是煤炭)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

表5 近年我国及自治区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情况(单位:%)

2.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随着我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产能的快速扩张,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主要工业品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境地,而诸如有色、平板玻璃、化工、焦炭、电石和装备制造等产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74%的最低标准,产能过剩现象也比较严重;2014年国家将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总体上看, 2014年我国化工、电解铝、水泥和装备制造等主要行业去产能化将继续。受此影响,我区主要工业品新增产能比较有限。

表6 2013年我区主要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 (单位:%)

3.工业发展中的支撑条件分析

同时也看到,虽然2014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与困难,但仍具备保持工业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

首先,从国内看,我国总体发展环境预期比较平稳。在此前提下,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带来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以及投资项目审批下放和对实体经济、微小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预计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拉动我区生产用工业品实现一定增长。

其次,从我区自身条件看,在“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方面,从2013年季度工业运行情况看,我区工业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程度有一定改观,工业结构单一化风险有所降低,工业稳定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被激活;另一方面,结合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以及对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环保产业、信息产业、清洁能源以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随着2013年我区对这些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这些项目在2014年的部分落地投产,必然对我区保持工业平稳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二)2014年内蒙古工业发展总体走势判断

总体上看,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步入中速增长以及主要工业品去产能化并存期,对我区工业增长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审批和垄断行业准入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以及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和2013年新进项目的部分落地投产,必然对我区工业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大支撑,初步判断2014年我区工业会呈现稳中回升态势,但增幅上行空间比较有限,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保持在12.5%左右。

三、促进2014年我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综合来看,2013年第四季度及2014年我区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态势,但运行中的结构单一和产能过剩问题仍会比较突出。因此,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围绕我国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重点通过“调结构、促改革和优环境”,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要按照“存量提效、增量调优”原则,重点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一要抓好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相关规划和意见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二要积极稳妥推进传统产业延伸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环保等产业发展;四要加强对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行业的调整力度,重点针对水泥、电石、焦炭、电解铝以及装备制造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加快推进工业相关领域改革

一要深化区域合作,围绕国家加大治理大气污染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的机遇,继续推动沿黄沿线规划和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调整规划的实施,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共建试点。

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跟进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同时要把审批项目的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年度考核主要内容。

三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细化国务院已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细则,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尽快进入能源、电力、公路、公租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

(三)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要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采取有选择性的扩大投资政策,积极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自治区内生产的产品,以充分发挥投资对我区工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二要积极和合理引导低电价政策实施范围,逐步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低电价优惠政策,吸引内地企业向我区进行产业转移;三要重视行业顶尖人才的引进和技术方面的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开发平台建设,促进工业行业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和低能耗方向发展。

(执笔:赵云平、冯玉龙、张捷)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