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让孩子开胃

2013-12-29 00:00:00汤婕
健康博览 2013年10期

孩子胃口不好吃不下饭,让父母们苦恼不已。一位家长感叹,这段时间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差,每天一日三餐就像一场拉锯战,父母追着她喂饭,孩子勉强吞下一口,却含在嘴里不肯下咽,顾自玩上半天,一顿饭常常要喂一个多小时,大人小孩都弄得筋疲力尽。

如果有一种办法,不吃药、不打针,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让孩子的胃口好起来,一定大受家长欢迎。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主任中医师吕立江说,确实有这样的办法,就是小儿推拿。

4岁的豆豆趴在推拿科的推拿榻上,由推拿医生在其背部做捏脊动作,豆豆眯着眼睛,挺享受的样子。捏脊完毕,医生让豆豆翻过来躺好,接着在他圆鼓鼓的小肚子上做摩腹动作,之后是揉板门、掐四缝……前后持续了20分钟。

豆豆妈妈说,豆豆这段时间不肯吃饭,来做推拿后效果很不错。

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主任中医师吕立江说,中医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食之有味,食而能化。孩子的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极易受湿热侵袭。如果脾胃被湿热所困,孩子的胃口自然就不开,还容易腹泻,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面黄清瘦、体虚无力、盗汗虚汗。如果孩子胃口不好,不妨每天帮孩子捏脊、摩腹、掐四缝、揉板门、按摩足三里,都能帮助孩子健脾开胃。如果没有时间经常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推拿,父母们在带孩子就诊的时候也可以观摩学习一些基本的推拿手法,如捏脊、摩腹、揉板门等,可以自己在家帮宝宝按摩。

小儿推拿中,上肢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习惯上推拿左手为主。力度应轻柔,以孩子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捏脊

脊柱的两侧是督脉,总管全身阳气,捏脊通过捏拿脊椎肌肤,可以调节阳气升发,进而调整脏器功能。背部遍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捏脊刺激背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此外,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称为背俞穴,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穴位,从而有效调节和增强脏腑功能,激发内脏活力,加速生长发育,并提高免疫力。

手法: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提放并前移再重复,捏三提一,顺着脊椎从下往上捏,从下往上为一次,一天三次,可以隔天进行一次。由于宝宝皮肤娇嫩,可以涂抹润肤霜后再进行捏脊,防止皮肤受损。

★摩腹

腹部有许多穴位,如上脘、中脘、下脘,都是脾胃所在,按摩刺激这些穴位,能调节脾胃功能。

手法:以肚脐为中心按摩,顺时针、逆时针各3~5分钟。

★推脾经

孩子的五指分别对应不同脏器:大拇指对应脾经,食指对应肝经,中指对应心经,无名指对应肺经,小指对应肾经。脾经的位置在拇指的远心端至拇指末节罗纹面。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补脾清胃。

手法:用拇指指腹推脾经,家长可以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从指根到指尖往上推200~300次/天。

★四肢远端穴位刺激

按摩足三里:这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等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摩100~200次/天。

揉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调理脾胃。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板门穴,100~200次/天。

掐四缝:四缝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按掐四缝,可以消食导滞,祛痰化积,100~200次/天。

按压合谷穴:按压合谷穴有运化水谷的作用,能提高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