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西方国家保持着领先地位。对于他们的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我们应该积极大胆地引进、借鉴、吸收,把引进外版图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
以民航业为例,民用航空运输是自1903年飞机发明和使用后,在20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交通运输业,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发明了飞机,而且长期在飞机科研制造技术上领先,进而带动西方各国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机场建设与管理、空中交通管制、飞机维修、民用航空法制、民航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有着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设施设备,有着成熟的法制法规、协调机制,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素质。在这些方面引进图书,对丰富我国专业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完善产品结构、填补市场空白、满足国内行业发展及读者需求,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一、版权引进有利于专业出版社增加图书品种和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与综合性出版社或著名大型出版社相比,专业出版社在发展道路上有着许多劣势,如经营规模小、图书品种少、经济实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编辑人才构成不合理、发展速度缓慢等,版权引进则可以较为迅速地改变这一状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就是通过几次成功的版权引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引人注目的:从1999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推出了以(《口袋英语》《富爸爸、穷爸爸》《千万别学英语》为主的一系列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中信出版社在2001年引进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和《杰克-韦尔奇自传》两书,同样给国内出版市场带来了急风暴雨般的震撼,并在其后一发不可收,又推出了《基业常青》《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和《你今天的心情不好吗?》等一系列畅销书,进一步强化了出版社品牌在书业和读者中的地位。
二、版权引进有利于专业出版社加快自我发展和发挥出版特色
版权引进的过程,也是专业出版社优化图书产品结构、更新出版理念、壮大出版社实力的过程。版权引进可以直接补充专业出版社国内图书的品种,优化图书选题,并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技术和运作机制,带动编辑素质的提高。通过从选题立项开始、洽谈合同、寻找合适翻译人员、宣传促销、装帧设计和编校加工各个环节的有机运转,专业出版社可以实现“引进一本书,影响一批书,带动一批编辑,促进全社发展”的目标,以国外先进的出版资源强大自身的实力,在国内图书市场树立有影响的品牌。
中国民航出版社自1999年开始版权图书引进工作,先后引进了包括《民航安全管理体系》《黑匣子背后》等13本著作的“民航安全系列图书”;包括《航空公司生存之道》《机场经济规则与制度》等13本著作的“民航管理译丛”;包括《机场运行》《机场营销》等4本著作的“机场规划与管理译丛”;包括《可控飞行撞地》《跑道侵入》等12本著作的“控制飞行差错丛书”等,均是代表国际民航先进水平的经典权威著作,不仅直接丰富了出版社民航特色图书产品,而且对改善与加快出版社特色版块建设、出版优势学科建设、图书品牌建设及专家作者译者队伍建设、专业学科编辑人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版权引进工作的三个步骤
专业出版社在引进版权图书时,首先要做好拟引进图书的市场调研和评估工作,聘请业内专家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判断拟引进题材是否值得引进,内容是否科学合适,是否适合国内不同层次读者需要,能否反映行业发展现状或未来趋势等。
其次要选取合适的主译。主译人员一要专业水平高——寻找业内专家或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人士作为翻译者,如院士、学会的主任委员、知名教授等。他们能够迅速组织一批同事、朋友、学生成为翻译团队,又快又好地完成翻译。二要外语能力强——因为专业图书的翻译不仅需要专业水平高,更需要外语水平好,如果主译的外语水平不高,尽管其有学术知名度,也无法参与到书稿的具体翻译工作中,最后真正进行翻译的往往是其学生,不仅翻译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会出现翻译错误。
第三,拟引进图书翻译完成后,要聘请具有国际机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行业主管高层领导、生产一线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联合审稿,切实从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上对引进图书译稿进行把关,以确保引进图书的出版质量。
目前,应该注意的是,专业出版社在引进版权时一定要确保所引进的图书版权包含正文、所有图片、表格和引用文字。这一点非常关键,在谈判中要一一确定,否则后患无穷。因为有的外商只拥有图书正文的版权或者拥有正文部分章节的版权,图片版权等需要单独取得授权。
(作者单位系中国民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