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选择恐惧症”: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

2013-12-29 00:00:00格格
大众健康 2013年5期

这个世界上,完全正确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不断积累各种经验与教训,总结自身的不足,做好人生规划。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一些网友的求助帖,要不要换个工作?是否要听父母的话去考公务员?这个人,要不要继续和他在一起?去买一件衣服或者网上淘东西往往会对比半天,最后依旧不能决定……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大事小事都有人发出求助信号,希望能有人指明方向,替他(她)做出选择。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已经习惯了有人在他们身边“指点”,习惯了听从,畏惧独自做选择,这种对于选择的烦恼让很多人不知所措。

当需要对一件事做出选择、判断的时候,会经常性地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迟迟做不出决定,反反复复,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纠结在哪里的时候就遇到了“选择困难”,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中的“症状”,有许多当事人调侃自己为“选择恐惧症候群”。

这些在父母、家人呵护下长大的孩子,虽然经历了高考,已经成年并走入社会,但是内心仍是孩童的心态,从小到大,在家里总有父母替我做主,并不需要自己操心,上了学,也有老师指导教诲,还有身旁的朋友可以求助。当他们走进社会,转换成社会角色后,自身的独立意识没有养成,在选择出现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取舍,第一时间更希望把决定权交给别人。

追求完美惹了祸

这些人在面对选择时感到恐惧与不知所措,并非不可理解,有几种原因可以造成这种矛盾心态:

首先,追求完美惹了祸。当一个人面对选择的时候容易踟蹰不前,很可能是内心乐于追求完美,希望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点强迫也有点小极端。喜爱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赋予一个选择更多的意义,他们会思考各种可能性,苛求自己找到最理想的方案,但是如果真有一个最完美的选择,那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事后追悔莫及呢?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错过与失落?越是希望能够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越有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其次,有一些人遭受着选择恐惧症的原因是自身的不自信,害怕选择错了承担后果,虽然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都会犹豫、会顾虑,但是有责任心的人会通过理性的分析判断各种选择背后的利弊,有效的分析之后能够勇敢的承担自己的选择。因为内心的不自信,很多人常会在做出选择之后觉得现有的选择没有放弃的那些好,在现在的当下遇到了问题总是归结于自己选择的不对,总是认为自己做错了选择而懊悔。

还有一些人,在选择前过分夸大事情的影响范围,惧怕选择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人生道路,因而陷入无限的焦虑中,惧怕选择后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觉得如果选得不好,人生就可能“毁了”。这种有点自己吓自己的心态,更加让其在选择面前恐惧不堪。

换个角度看,生活中有的选择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每天面对无数选择,才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你对不同选择的判断,来源于过去的经验,依托于对未来的期望,这些都因每个人想要的不同而变得丰富多彩。选择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来改变与挑战,做一个选择并不难。

相信自己的直觉

一个人的直觉不是凭空产生的,人的第一反应很微妙,有时可以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判断,人的第一感觉是综合了一些我们察觉不到的五官的感受,这种通过潜意识感觉到的细微差别,可能依据是过去经验,也可能知识的积累判断,所以如果在做一些简单的、影响范围小的选择时,我们不妨相信一回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走吧。

投硬币——听天由命

即使能够让自己客观冷静的判断不同选择的利弊,但是到了最终抉择的时候,也会忐忑不安,心里的天平不知道该怎么倾斜时,不妨拿出一个硬币来一次“听天由命”吧。投硬币不是迷信,不是让我们真的就听从上天安排,这个过程其实是能够帮助你思考,激发你判断力的过程。当你投出硬币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看着硬币起落,你的心中已经在做一个最终极的判断,硬币落在手心,看到结果的瞬间也许你的心中已经有了倾向,已经知道要做的是怎样的选择了。

所以,如果你正是一个选择恐惧症患者,记得随身带银币哦。

这个世界上,完全正确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不断积累各种经验与教训,总结自身的不足,做好人生规划。这就需要你能够先回答一些问题:你自己喜欢一个怎样的生活或工作状态?对目前的情况,想做哪些改变或调整?为什么要改变?想做的改变是不是和未来的规划路线一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你有什么优势可以发挥、有什么劣势需要避免?

经过这些问答,不断帮助自己梳理出未来的规划路线,不断了解自己内心的需要,面临选择时才会相对容易。另一方面,自己还要给自己打气,选择之后敢于坚持自己的决定,在选择的当下,能够深思熟虑做出一个自己认可的选择就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