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高蛋白质早餐有助好身材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富含蛋白质的早餐能够显著控制食欲,减少夜间摄入高脂高糖零食,从而帮助保持健康身材。
研究人员让征募的女性志愿者不吃早餐,或者食用包含鸡蛋和瘦牛肉的高蛋白早餐,或者食用即食麦片等蛋白质含量一般的早餐。研究人员随后让志愿者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并且采集她们的血样。晚餐前,研究人员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志愿者的大脑,观察控制饮食冲动和进食行为奖赏的大脑信号。结果显示,高蛋白早餐令负责控制饮食冲动的大脑活动减少,增强饱腹感或者说“满意度”。(《新华网》)
气味能勾人回忆
(配图:法国作家认为闻到这种马德琳饼干泡茶的味道最能勾起童年的记忆)
来自法国的作家普鲁斯特曾在其小说《寻找逝去的时光》中指出,气味比任何力量都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近日,荷兰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
该研究小组招募了70名女学生作为志愿者,给她们播放车祸和卢旺达大屠杀的录像,旨在挑起她们的反感,并随后将黑醋粟的气味排入房间,并亮起阴森的灯光响起背景音乐。一个星期后,志愿者们被要求回忆录像中看到的场景,并分别伴随着灯光,音乐,气味,结果,闻到气味时,志愿者们能明显想起录像更多的细节。研究者认为,这项研究或许能给失忆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中国科技网)
适量吃肉降低脑出血风险
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大量食用肉类和乳制品中含量丰富的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脑出血和脑梗塞等风险,但容易引发心肌梗塞。研究认为,要想同时远离上述两种疾病,人们应注意适量食用肉类和乳制品。
研究人员调查了日本国内8万多人的饮食习惯,并根据受调查者食用肉类和乳制品的量将其分为5组。结果发现,食用量最多的一组(每天22至97克)与最少的一组相比,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在内的脑卒中发病率要少23%。这是因为肉类和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胆固醇增加,促进血管强健。(《中国新闻网》)
适度悲观者更长寿
德国一项新研究称,适度悲观者更长寿。研究人员对4000名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过于乐观的老人发生残疾的几率增加了9.5%,死亡率增加10%,而思想略消极、对未来满意度较低的老人寿命更长、生活也更健康。
研究人员表示,过于乐观的人对未来更抱有希望和期待,更可能高估自己的成功,也更不拘小节,自信有余而戒备不足,易出现不切实际的计划和行动,对危险也视而不见,会忽略身体的细微变化;略微悲观的态度则会鼓励人们更谨慎地生活,更关注健康、注意安全,也更坦然地接受失败,心态更平和。当然,极度悲观则会危害健康。(《生命时报》)
巧克力搭配食物有神奇功效
1、巧克力+茶=保护血管
德国海姆利克大学医学专家海尔默·赛斯认为,巧克力中的可可多酚和茶多酚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两者配合事半功倍,不光能延长体内其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作用时间,还能促进血管扩张、治疗贫血症状。专家指出,吃完巧克力后再来一杯红茶,其作用等同于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叶酸。
2、黑巧克力+果仁=抗氧化
多酚是可可豆中的天然成分,也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同样具有氧化作用的食物还有果仁,医学研究表明,氧化损伤是许多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德国健康专家把黑果仁巧克力称为“巧克力家族中的贵族”,研究发现,每天吃30克黑果仁巧克力,可使心脏病的发生率降低15%。另外,黑巧克力和果仁中都含 有钙、铁、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还可以参与和改善微循环,能有效地改善皮肤状态。
3、巧克力+牛奶=优质钙
牛奶中含有大量钙物质,它与巧克力中的葡萄糖钙相结合后,可形成易被吸收的乳糖钙和乳酸钙。这两种优质钙在牛奶中的吸收程度远远胜过普通钙片,加上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液体,它能帮助身体增快新陈代谢水平,促进钙吸收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常有的巧克力奶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4、巧克力+红葡萄酒=止痛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美国科学家最近指出,水杨酸在一种叫黄烷醇的物质的作用下,可发挥更大的功效。专家认为,可可中含有高含量的黄烷醇,而红葡萄酒中的水杨酸含量又是白葡萄酒的两倍,两者相互作用,可达到比阿司匹林更好的止痛效果,而且不会带来偏头痛、发低烧等抗生素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北青网》)
坏消息
春季:小虫耳内把“家”安
春季到来了,天气转暖,湿气增长,虫子也活跃了起来。有位患者,因为耳鸣前来就诊,经检查,从其耳内取出不足6毫米的小蟑螂。医生介绍,类似小虫耳道“安家”的病例还有很多。最严重的当属蚰蜒、蜈蚣爬进耳道。遇到昆虫进入耳道的情况不要慌乱、恐惧,不能随便用手指挖耳或用尖锐利器掏耳,否则可能引发耳道炎症、破损、鼓膜破裂和中耳炎等。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即刻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如要自行处理,可以在暗处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外耳道口,用光吸引小虫自己爬出来;还可向耳内滴入数滴食用油,将虫子粘住或杀死、闷死,再取出。(《中国新闻网》)
看电视精子少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男人精子数量减少可能与看电视的时间过长有关。每周看电视超过20小时的男性的精子数量,比看电视更少的男性少近一半。新研究还发现,每周运动15小时以上的人,其精子更健康,精子数更多。这些运动应为中等强度至高强度运动。轻度运动不影响精子数量。
新研究负责人查瓦罗博士指出,新研究得出了“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与精子数量之间存在关联”这一结论,但是尚未证明久坐不动会直接导致精子数量减少。而且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是否对男性生育能力构成影响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新浪网》)
空气污染导致大脑结构改变
美国学者对全美境内19000名年龄在70到81岁的老年女性进行调查,根据她们居住地点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类,那些在污染环境生活的女性暴露在污染空气的时间为7到14年。结果发现,长时间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那些老年女性认知能力下降显著地高于污染水平较低地区。
该研究获得了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前人们以为直径在2.5到10微米的粗颗粒物(PM10)要比直径小于2.5微米(PM2.5)的细颗粒物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要轻微一些,比如先前的研究发现,PM2.5更容易穿透人类身体的防御系统,但是该项研究发现粗颗粒和细颗粒污染物对人们的认知能力的影响是相似的。(《新民晚报》)
超半数青光眼患者未能早发现
目前发达国家50%的青光眼患者、发展中国家90%的青光眼患者在早期都不知道自己患病,从而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导致眼盲。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最好能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达到0.52%,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50岁以上达2.07%,65岁之后可达到4%至7%。(北京日报》)
营养不良会导致脂肪肝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位女性为减肥,连续30天只吃水果,结果被检测出脂肪肝。减肥怎会导致脂肪肝? 专家解释说:“脂肪肝与营养相关,无论是营养不良还是热量过剩,都有导致脂肪肝的可能。”
长期坚持只吃水果并成功减肥,说明人体的热量为负平衡,即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如果体内热量过剩,为了减肥,适当的热量负平衡状态是正常的,但如果减肥过度,体重下降较快,说明人体热量供应不足,往往会过多动用人体脂肪,这会对肝脏构成损伤。(《人民网》)
秘密
女性体内携带离婚基因
每当婚姻出现问题时很多人会把责任怪罪在男方头上,认为男士的花心导致了婚姻破裂。而据瑞典的最新研究发现,婚姻出现破裂也有可能是女性体内携带的一种基因作祟所致。
女性处于生产期和哺乳期时体内会自行分泌催产素,这种激素能拉近女性和后代间的关系。不过若催产素分泌异常就会搅乱大脑对感情问题的处理能力,催生叫A-allele的“离婚基因”。研究人员调查了1800名女性后发现携带这种基因的女性离婚率高50%。(《城市信报》)
被闹钟唤醒会伤“心”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城市人渐渐养成晚睡早起被闹钟唤醒的习惯。天天被闹钟叫醒会伤身体吗?
专家说,对于一般人来说,在闹铃响起之后,心率会加快,长期使用闹钟,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人在深睡眠期间血压会降低、心率变慢、肌肉放松、新陈代谢速度减缓,没有经历充足浅睡眠时间的缓冲,晚睡者早上被闹钟唤醒时,血压、心率瞬间转换,会脑供血不足,心血管病人有可能发病。(《新华网》)
熬夜疲惫还催肥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不仅令人身体疲惫,还容易发胖。志愿者每天只睡5小时,连续5天后体重增加近一公斤。
实验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为9小时的志愿者相比,晚上只睡5小时的志愿者一天多消耗5%的热量,但摄入热量多6%。研究人员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当人们缺觉时,夜间喜欢进食,而从生理角度而言,这一时间段并不适合进食。因此人们想瘦身或保持体重时,应当重视健康睡眠。” (《北京晨报》)
口腔卫生差 患癌危险大
瑞典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刷牙不当容易导致牙菌斑或口腔病菌过多,进而使患癌早亡危险增加80%。
研究人员自1985年开始对随机抽取的1390名参试者进行了为期24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开始时,参试者年龄在30~40岁之间。研究人员对参试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吸烟等癌症风险因素。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参试者口腔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牙菌斑、牙周病及牙齿脱落等问题。到2009年,58名参试者死亡,死亡者中,因癌症死亡的占35%。而这些人中,大多患有牙菌斑牙周病。(《华西都市报》)
心情差 胃酸反流
奥地利一项研究发现,心情不好容易增加胃食管反流的患病几率。
该研究发现,心情不好与各种压力密切相关,而压力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疾病占所有病例的50%。心情愉快时进餐,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的消化腺会正常分泌消化液,胃肠蠕动增强,消化顺畅。而在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情况下进餐,则会导致消化能力降低。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等疾病。(《生命时报》)
新发现
与肾脏病有关的基因被发现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宣布发现了与慢性肾脏病发病有强烈关联性的基因。研究人员认为,将来有望通过开发遏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有效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的临床统称,如果未能有效诊治,会导致晚期肾衰竭,还有可能并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研究人员说:“目前药物的效果一直因人而异,如果利用遗传信息,将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疗法。”(《新华网》)
儿时常运动 老来骨折少
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经常运动的人步入老年后骨折危险更低。
这项新研究涉及2300多名7~9岁的瑞典儿童。在跟踪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儿童骨骼发育情况以及骨折发病率情况。结果发现,“天天锻炼组”和“每周锻炼组”参试儿童骨折发病率基本相当。然而研究还发现,“天天锻炼组”参试儿童骨骼矿物质密度比“每周锻炼组”参试儿童更大。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比较了700名平均年龄为69岁的年轻时为运动员的男性老年人和近1400名平均年龄为70岁的非运动员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情况。结果发现,前者骨质密度下降幅度比后者更小。(《新浪网》)
我国结核病要流行50~80年
目前,我国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在第二位。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前夕,有关专家呼吁社会关注结核病疫情,加强结核病防治。
据介绍,我国每年有5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人100万。据了解,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平均可传染10至15人。我国拥有近5.5亿的结核感染人群。专家预测,我国的结核病流行态势还要持续50~80年,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人民日报》)
溃疡与记忆力下降有关
美国研究者日前对曼哈顿北部1600多名年龄在69岁左右的居民进行了血样检测,发现血液中存在一些病毒可能导致智力、记忆力下降。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表于杂志《神经学》的文章称,疱疹病毒可以导致嘴唇上出现小溃疡,而溃疡与其它类似感染一样,可能与智力问题有关。美国神经学会介绍称,若在人的血液中发现大量抗体则表明人体被感染,即有可能患某种疾病。拿疱疹病毒来说,若血液中一类疱疹病毒数量较多,则易患认知性困难疾病。(《环球网》)
身体乏其实是脑子累
丹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锻炼后出现的肌肉疼痛、出汗、脸红等表现并不是身体累了的标志,而是大脑疲劳的迹象。
研究者通过试验发现,当人们过于劳累时,神经递质5-羟色胺会被释放出来,它能让人体继续保持兴奋状态,但这种递质分泌过剩会让人感到疲劳。也就是说,5-羟色胺既可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又能在压力过大时发挥刹车的作用。科学家将这一机制称为“中枢性疲劳”,它只能让大脑感到疲劳,而不会影响肌肉的状态。研究者指出,理解 “中枢性疲劳”的机制有助开发治疗脑瘫等中枢神经疾病的新药。(《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