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义相对论,黑洞的引力是如此强大,能够扭曲空间与时间,将大量的物质与能量压缩到一个很小的、没有空间的奇点上,没有任何物质能够从中逃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世纪70年代,霍金是坚持黑洞奇点假说的。但根据量子力学“信息不会消失”这一基本原则,他的假设与量子力学相矛盾,并且始终无法化解这一矛盾。后来,霍金终于公开表态放弃自己关于信息消失的假设,向黑洞奇点的热议泼了一盆冷水。
美国的几位研究人员在对量子引力做深入研究时,通过复杂的计算证实:黑洞奇点的存在是不被量子引力所允许的,因此黑洞奇点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意味着,尽管黑洞中心可能非常致密,但还不足以永远俘获住所有信息。专家对此评论说:“这项研究成果为许多新的解释敞开了一扇大门,它或许将引领物理学研究超越爱因斯坦。”这项研究虽然否定了奇点之说,但却没有直接否定黑洞的存在。与此不同的是,另有一些科学家则干脆提出,所谓的黑洞纯属子虚乌有,根本就不存在。
无独有偶,中国的天文学研究者也公开了一项研究成果,得出了一个与前人完全不同,甚至会让现今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结论:宇宙大爆炸发生时,假如我们能够听到它爆发的声音,那么我们听到的将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两声巨响。他们通过严密的论证证明,“天体坍缩定律”所形成的“自然法则”,恰好让“黑洞奇点”无法出现。
这一研究成果的大意是:在宇宙之始,一个自转着的“原始火球”发生爆发(坍缩),会导致三种不同的情况:
1.“原始火球”极地区域的自转线速度接近零,因此这一区域基本上是静止的。天体爆发时,被抛射出去的物质均做直线运动,快速远离中心区。天体坍缩时,向内坍缩的物质也均做直线运动,快速冲向中心点。当两极坍缩达到一定的力度时,就会在中心点上相撞。必然使该天体从内部爆炸。如果该天体的质量小便导致它坍缩的力度小,向内坍缩的物质就到不了中心点,该天体坍缩的结果就会形成中子星。
2.“原始火球”赤道区域的自转线速度是最快的,因此这一区域一直是运动的。天体爆发时,被抛射出去的物质不是以直线运动的方式快速远离中心区,而是以曲线运行逐渐远离中心区并形成旋涡状,它们最容易保留在爆发前“火球”的赤道延长线上。天体坍缩时。向内坍缩的物质也不是以直线运动的方式直接指向中心区,而是以曲线运行逐渐接近中心区。这一坍缩方式必然导致中心区在物质密度加大的同时自转加速,这就是中子星密度大而自转特别快的原因。
3.在“原始火球”的其他区域,自转线速度快于极地区域而慢于赤道区域,并随纬度的高低而不同。天体爆发时,被抛射出去的物质分别同时以螺旋的轨道逐渐远离中心。天体坍缩时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是向内收拢。
根据上面的分析,该研究成果做出结论:天体爆发(坍缩)时,人们会听到第一声巨响;当两极的坍缩物质以极快的速度到达中心时,会以巨大无比的威力相撞,这时人们会听到第二声巨响。之后,“火球”中心的物质会被立即炸成无数个质量巨大、密度极高的物质团块,这些团块四处飘散,但不会走得太远,可形成球状星团聚集在“火球”中心附近,根本就不能将所有物质都坍缩进黑洞奇点中。这一结论,与对银河系观测得到的结果极其相符。
上述研究成果仅仅是一家之言,还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可,有待于科学家进行论证,以鉴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