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上加亲”的新石器时代农夫

2013-12-29 00:00:00叶绿舒
飞碟探索 2013年10期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人类“亲上加亲”的行为至少有10 000年了。研究人员在约旦南部发现了已知最早的近亲联姻证据。虽然长时间的近亲繁殖会导致遗传缺陷概率上升,但研究小组认为,它可能也有助于史前人类从狩猎和采集生活过渡到村落的定居生活。

虽然最足以证明血缘关系的证据是DNA,但DNA往往不易保存,尤其是近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农业遗址,高温和墓葬的形式容易使DNA降解。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转而寻找骨骼本身罕见的异常现象,从而找寻可能存在的家族成员的联结。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研究约旦南部巴斯塔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发现,在9500年~9000年前,有大约1000个农民住在这里,其中一个区域被发现至少有56具骸骨。

由于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已发现超过100个可以用来确定家庭关系的骨骼特征,大部分位于牙齿和颚骨。虽然近亲繁殖,如兄弟与姐妹、父母和孩子,甚至连堂表亲之间的联姻都会提升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但是与远亲联姻也会使后代的骨骼特征出现率提高,从而显示父母双方已有血缘关系。因此,研究团队在这56具骸骨中,找出仍保存完好的28个上颚进行研究。

其中有10具骸骨(约36%)出现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的遗传异常现象。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发生在两个成年男女身上,还有四个孩子只有非常小的门齿,牙科专40d0d70aab1c772b1bd4e509498c2155家认为,这也是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的表现。由于在一般的族群中,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的发生率很少超过4%,所以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有力的证据,证明近亲联姻曾经在此地发生过。

这样的事情在近代也曾发生过。在瑞士的一个小村庄,由于过去230年接近80%的婚姻是近亲婚配,使得那个村庄21%的居民有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而所有居民的遗传缺陷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一对夫妇。

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地区近亲婚配的现象呢?是因为与世隔绝吗?研究团队认为,这个小区经常接触其他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并非与世隔绝。事实上,这个地区一直是一个石器制造和贸易中心,因为在那里发现了大量成品与半成品,包括绿松石、黑曜石和成品的文物,如珍珠母护身符、石环,以及那些在约旦南部其他地区可以找到的石器等。

既然当地与其他地区来往频繁,那么是否有这个可能,即当地人的遗传缺陷太多,使附近村庄的居民唯恐避之不及呢?研究人员认为,缺少门牙不会导致外观上的巨大变化,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左右两颗牙齿会往中间长来填补缺口,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具有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的家族成员受到不同的对待。再者,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发生率提高,也并不一定代表曾经发生乱伦。

综合许多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此地发生的近亲联姻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虽然在其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上,没有发现明显的证据支持他们也曾发生过近亲联姻,但研究团队认为,如果近亲繁殖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经常发生,当时的农业小区很可能是经由这种“亲上加亲”的行为来作为巩固家庭关系的方法。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高频率的遗传缺陷纯属巧合的可能性,但这一发现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到社群由狩猎采集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后,如何建立及维系社群成员之间关系的方法。(张小宁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