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外星人存在,他们会居住在哪个星球?
地球的邻居———火星,是最容易被人记起的!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不断地向火星发起探索,试图找到外星生命的存在。而火星,这个神秘的红色星球,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人类诉说着无尽的可能。
一次错误
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的运动轨道颇为古怪,它时而快速飞转,时而缓慢前行,是几个行星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星球。因此,在西汉之前,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将火星命名为“荧惑”。
1877年,对于人类和火星而言都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火星与地球运转到最为接近的距离。此时,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在西西里岛密切观察着火星。他发现,火星上有一些直的条纹,这位天文学家便将这些条纹称为“线条”。
正是因为这些无意中观察到的“线条”,确切地说,是因为一次翻译上的小小失误,令人们开始猜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迹?
因为单词拼写上的问题,在翻译人员将天文学家的意大利文翻译成英语时,犯了一个小错误———他将意大利语的“线条”翻译成了英语的“运河”。
火星上发现了运河!
这一发现令科学界和狂热的星际爱好者兴奋得双手发颤。毫无疑问,有了运河就意味着那里存在着有智慧生命。那么,“火星人”这三个字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挥之不去,为之不断探寻……
吉尔·莱文的实验
因为地表含有大量的赤铁矿,火星呈现出令人着迷的红色外表。这个神秘的红色星球因为有着类似于地球的环境,可以用望远镜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它的红色表面和白色极冠。
或许正因为如此,它为科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有人深信火星存在高智慧文明,但是除了所谓的“运河”外,我们需要更多、更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在早期的星际探索中,部件的可靠性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加利福尼亚州理工科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作为西方国家最古老的,也是持续研究火箭和导弹的研究机构,就曾在研制可在月球上拍照的测距器航天飞船的过程中经历了尴尬的失败。“水手3”号经过2年的精心组装和测试之后,于1964年11月点火起飞,这是美国第一次试图到达这个红色星球。可惜的是,由于航天器故障,“水手3”号未能完成预期任务。短短三个星期后,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小组就设计出了一个新的遮蔽物,重新建造,重新测试,最后成功地发射了“水手4”号。这种从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正是美国在最初二三十年里在星际探索中取得成功的支柱。
当“水手4”号离开火星时,带走了22张火星的黑白特写照片。这是第一批数字图像,它们先被存储在摄像机里,随后通过无线电传送到地球。尽管只发现了一些陨石坑和火山口,“水手4”号仍然被视为技术上的一大成功。
1976年,一个美国探险团将两艘轨道船和两辆登陆车送达火星,这就是著名的“海盗”号宇宙飞船。“海盗”号的机器手臂搜集了火星土壤样本,以寻求生命痕迹。
从拿到火星土壤样本的那一刻开始,曾设计过三个生命探测实验的吉尔·莱文,便与“海盗”号上的其他同事产生了意见分歧。
拿到“海盗1”号搜集的土壤样本后,吉尔·莱文与他的同事帕特·斯特拉在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电脑前进行了数据分析的工作。当第一个8小时的数据产生后,吉尔·莱文和帕特·斯特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实验结果有惊人的阳性反应。
这一实验是在飞船小型实验室中进行的,土壤样本是潮湿的,含有放射性营养物质。理论上,任何释放出放射性气体的物质都标志生命的存在,如果是这样,那么加热土壤样本将会使这一现象消失。为了证明最初得到的反应是真正的生命性反应,吉尔·莱文又把第二块土壤样本加热到106℃。吉尔·莱文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同样数据的产生。反应为零。再加热那块样本后也没有任何反应。这就成为一条证据,证实了生命存在的现象。
其他“海盗”号飞船的实验似乎并没有证明生命的存在,而且“海盗1”号并没有在土壤里发现任何有机复合成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吉尔·莱文的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火星土壤中奇怪的化学反应物质造成的。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在地球上重复“海盗”号飞船实验。这些谜团也许只有新的探险任务才能真正解开。
喷气推进实验室
美国的每一次火星探测都会在全球掀起一股火星热,但火星探测的大本营———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英文简称JPL)却并没有像它发射的若干个火星探测器那样引人注目。即使是在实验室所处的帕萨迪纳小镇,很多人都不知道“JPL”这三个字母代表着什么。
仅从称呼上来看,JPL不过是一家实验室。但在这个实验室里每天却有超过5000名员工在工作,仅华裔科学家就有300余人。美国所有的无人太空探测研究都在这里完成,火星探测只是这个实验室工作的一部分。火星车等无人探测器从设计到生产都在这里进行,此后再被运到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的控制工作仍由JPL完成。JPL的资源十分开放,火星车从火星表面发回照片1小时后,全世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这些图片。
JPL的前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该院古根汉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的几位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为JPL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34年起,该实验室就开始研究高速飞行问题,从而逐渐认识到螺旋桨飞机的先天性缺陷。航空大师冯·卡门的研究生、波兰籍留学生马林纳于是开始研究喷气推进问题。1936年年初,在实验室例行的周末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的助手玻雷做了一场关于火箭推进飞机的可能性报告,报告主要引用奥地利工程师欧根·桑格尔所做的研究。
随后,玻雷的报告被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文章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两位火箭爱好者———帕森斯和福尔曼。这两个自学成才的年轻人曾制造过火药火箭,他们一心想要尝试液体火箭实验,但总感觉力不从心,便向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寻求帮助。
1936年2月,马林纳、帕森斯和福尔曼经过讨论后,决定成立火箭研究小组,设计高空探测火箭。不久之后,史密斯和中国留学生钱学森也加入到火箭小组中来。天体物理实验室的阿诺德在加入小组的时候,还捐助了1000美元资金。这样,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基本上初具规模。 在进行火箭飞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他们制造了一个不带冷却的发动机开展实验,推进剂选择了氧气和甲醇。由于冯·卡门的支持,他们获准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小型发动机实验。从1936年10月29日—1937年1月,他们共进行了多次实验。1939年1月,美国科学院批准了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关于飞机助推的研究计划。冯·卡门觉得火箭一词在公众心里已名声不好,因此将火箭研究小组改名为喷气推进实验室。
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在火箭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研制出美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开展了火箭助推飞机实验,研制出固体推进剂、近程导弹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航空航天局成立后,喷气推进实验室并入美国航空航天局,专门负责深空探测器的研制与运行,成为这个领域顶尖的研究机构。
神秘的人脸
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宇宙飞船不只搜集到了火星土壤样本。在它传回地球的火星地形地貌图中,一张貌似人脸的图片引起了关于火星生命的种种遐想。
这是一张极具趣味性和想象力的图片。图片显示出的面庞,极像埃及法老的脸。照片一经公布,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并成为当时大小报刊的头版头条,是人们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有人猜测,这张“火星上的人脸”表明了那里曾存在高度发达的文明;更有人大胆猜想,外星人曾光顾过火星,并建造了这样一张人脸,以引导后来者光临火星。
尽管极少有科学家相信这种荒诞的说法,但当时他们还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种种猜测的荒诞性。但普通人对于这样的发现,显然是按捺不住的———这张来自火星的脸迅速占领了传媒的每一个角落,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甚至“主演”了一部好莱坞的悬疑片!
在美国,只要你愿意,有一段时间你甚至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看到这张略带惊愕的脸面对着你。如果你用“Face on Mars(火星上的脸)”作为关键词检索,在互联网上还能找出成千上万有关“火星脸”的网页。不仅有支持者与反对者,甚至还有愤怒者。愤怒的人们指责政府隐瞒了关于外星存在文明的事实,强烈的支持者则要求政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增加预算。
不管你持哪种态度,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是:无论“火星上的人脸”是否能够证明生命的存在,它都在当时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个传奇。而且,在此后的20余年时间里,这个传奇延续不断……
滑稽的结局
对科学家来说,给“火星上的人脸”拍摄一张新的照片是证明“传奇”并不存在的最好例证。1998年,也就是“海盗”号拍下“火星上的人脸”之后22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是年4月5日,科学家操纵新的火星环球勘察者探测器给火星拍摄了一张照片。成千上万人拥上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网站,准备先睹“火星上的人脸”的新面貌为快。
但新的照片令很多人大失所望———因为它根本看不出是一张人脸!
有人并不死心。他们提出,4月正是火星多云的季节,云层很可能将“人脸”遮住了,所以,这张照片也不能说明什么。
为此,2001年4月8日,火星上晴朗无云的一天,火星环球勘察者重新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由于20余年来技术的进步变得非常完美,它的分辨率是1.56米,是“海盗”号分辨率的27倍以上。
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所谓的“火星上的人脸”,无论如何也不符合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脸”的概念,它甚至更像是一块干裂的过期面包!
当然,仅凭一两张照片想推翻人们20余年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更加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为此,科学家使用高精度的激光测高仪,对该地区进行了扫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他们得到了这个“火星上的人脸”的三维图像。这一次,恐怕谁也无法再提出异议了。因为从这张图像上可以看出,这个传奇般的“脸”没有眼睛,没有鼻子,甚至没有嘴巴,它只不过是火星上一座普普通通的平顶山。这就是25年来“火星上的人脸”的结局,它更像是火星跟人类开的一个玩笑,有着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结局。
或许还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何25年前和25年后拍摄的照片会有如此大的出入?原因不难解释,由于技术上的局限,25年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图片进行了一些处理。对星际照片进行数字化处理是一项经常使用的技术。不为人所知的是,“海盗”号拍摄的火星原始照片并不清晰。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图片,科学家首先把原始图片放大并增加它的对比度。由于无线电信号回传过程中的干扰,图像丢失了一些细节,科学家需要纠正这些错误,去除图像的网纹。最后,再进一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火星上的人脸”就这样出现在世人面前。
不要为这样的结局感到懊恼或愤怒,世界上本就存在惊人的相似性。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在他的《魔鬼出没的世界》里这样说过:“有一个很有名的茄子,与里查德·M.尼克松非常相像。”
火星表面积如此之大,山丘也不计其数,存在一张“脸”实在无法证明智慧生命的存在。我们最好将更多的期待给予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和理论依据,因为,广袤的宇宙实在有太多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不懈的探寻!偶尔的误会就当是宇宙跟我们开的一个调皮的玩笑,科学需要严肃、严谨,但有时也不妨加一点儿轻松的调剂,不是吗?(张小宁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