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实际上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水手”系列飞船的最后两艘,也是该系列飞船中最早被派往外太阳系开展考察工作的探测器。在“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之后,它们先后成功地对木星和土星,以及它们各自的卫星、磁场以及其他行星际介质开展了近距离考察。此后,项目组科学家对“旅行者2”号的后续轨道路线进行调整,并最终使其成功从天王星和海王星附近飞过,对这两颗太阳系最外侧的大行星开展了首次近距离考察。
尽管“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设
置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外太阳系的大行星展开考察,然而由于携带了相应的设备,两艘“旅行者”号飞船实际上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开展空间环境的考察工作,收集有关粒子辐射环境以及空间介质等方面的数据。
主要科学成就
由于“旅行者”号所获得的全部成果太过丰硕,因此以下仅介绍来自“旅行者”号飞船的部分主要科学成果:
①发现海王星和天王星磁场,并确认它们都具有极大的倾角,偏离行星体自转轴。这一点与太阳系其他大行星迥然不同,原因尚不明了。
②两艘“旅行者”号飞船一共发现了22颗卫星,其中包括3颗木星卫星,3颗土星卫星,10颗天王星卫星以及6颗海王星卫星。
③“旅行者1”号发现木卫一表面存在活火山活动,这是迄今所知除了地球之外唯一被确认仍然存在活火山活动的太阳系天体。在海卫一表面还发现活跃的喷泉结构以及稀薄的大气。
④发现木星、土星和海王星存在极光现象。
⑤发现木星光环,并发现土星光环内B环上存在辐条结构,F环存在辫状结构。在天王星和海王星光环结构内发现两条新的环带(此前一直被认为仅仅是不完整的光环弧段,但“旅行者”号的近距离观察显示其是完整的,尽管其组成成分颗粒非常微小。
⑥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海王星的温度过低,不可能存在大气湍动现象,然而“旅行者”号飞船在海王星上却观察到超大规模的强劲飓风系统(即所谓的“大黑斑”)。
“旅行者”号日志
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从肯尼迪太空飞行中心升空;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从肯尼迪太空飞行中心升空;
1977年9月18日,“旅行者1”号返回拍摄的首张地球和月球照片;
1979年3月5日,“旅行者1”号抵达距离木星最近位置;
1979年7月9日,“旅行者2”号抵达距离木星最近位置;
1980年11月12日,“旅行者1”号飞越土星;
1981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飞越土星;
1982年,深空网升级两个26米天线至34米;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号首次接近天王星;
1986年,深空网开始扩展,64米天线延伸至70米;
1987年,“旅行者2”号观测到1987A超新星;
1988年,“旅行者2”号首次拍摄到海王星的彩色照片;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成为首个观测海王星的航天器;
1990年1月1日,“旅行者”号开始星际探索任务;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号进行最后拍照,拍摄到太阳系肖像;
1998年2月17日,“旅行者1”号途经“先驱者1”号,成为太空中最遥远的人造航天器;
2004年12月15日,“旅行者1”号穿越激波边界;
2007年9月5日,“旅行者2”号穿越激波边界。
2012年8月,“旅行者1”号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
2013年9月1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确认“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正式进入星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