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叶增生与豆制品

2013-12-29 00:00:00冯晓慧
食品与健康 2013年12期

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达70%左右。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非肿瘤、非炎性的增生性病变。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好在随着科普宣传的深入,女性朋友对乳房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治疗乳房疾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密切关系。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畅、过度劳累、生活环境改变,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都会引起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机体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水平降低造成乳腺结构紊乱,可诱发乳腺小叶增生。可见,在乳腺小叶增生发病中,日常饮食虽有一定作用,却非主要因素。

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化学物——大豆异黄酮等成分被誉为“植物雌激素”,于是很多人担心食用豆制品会否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乳腺癌。那么,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制品?常吃豆制品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是好是坏?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与导致乳腺小叶增生的雌激素之间到底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是指一大类在化学结构和功能上与雌激素(雌二醇)相似的源自植物的化合物,大豆中的异黄酮类是最常见的一类植物雌激素,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最为广泛和深入。实际上,植物雌激素通常只具有很弱的雌激素活性,有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代谢没有明显影响。因此,从生理学效应来看,不能简单地将植物雌激素等同于雌激素。

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高,在日常饮食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这也是其成为研究热点的重要因素。不过,与机体的安全摄入量相比,因摄入豆制品而增加的大豆异黄酮的量是有限的。

根据众多试验研究的结果,目前我国对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成年男性、绝经前女性40毫克/天,绝经后女性60毫克/天,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孕妇25毫克/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豆制品的含量为:豆浆9.65毫克/100毫升,豆腐27.91毫克/100克。由此可见,每日食用300毫升豆浆及100克豆腐,摄入大豆异黄酮的总量约为47毫克,基本与绝经前女性推荐摄入量持平,且低于绝经后女性推荐摄入量。因此,日常适量摄入豆制品不会导致摄入过多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的双向调节作用

令人惊奇的是,大豆异黄酮还对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双向调节功效,即可根据体内雌激素浓度高低、受体数目、结合程度等不同情况,表现出对机体雌激素活性呈现促进或拮抗作用。

一般说来,大豆异黄酮在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的作用,如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大豆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就表现出抗雌激素的作用,如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大豆异黄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样发挥弱雌激素效应,但由于它的活性仅为体内雌激素的2%,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所以,乳腺小叶增生患者不必担心豆制品的摄入会导致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增高。

林岸摘自《食品与生活》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