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养生法——食疗进补

2013-12-29 00:00:00孙立照
食品与健康 2013年12期

《易经》里的“菜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食”,如果将其拆开来看,就是一个“人”字和 “良”字。它是在说,如果五谷丰登,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那么人人都会做善良的事,也就国泰民安了。另外,古人称国家为社稷,这个“稷”就是五谷。可见,中国古代以来一直强调粮食,强调饮食。

《易经》中提出了象形、象义食品之说。

何谓“象形食品”?象形食品是指食品的形状像什么,那么它就滋养什么。譬如核桃的形状像人的大脑,那么多吃核桃就可以起到补脑的作用;黑木耳看起来与人的耳朵相似,那么它就可以滋补耳朵;而腰果的形状与人的肾相似,所以腰果历来是补肾的佳品。核桃、黑木耳、腰果就是象形食品。用象形食品滋补人体的各个脏器官,即以脏补脏,也历来是传统的饮食养生的方法。人的身体了一定的年龄段以后,必定会出现老化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随时修补五脏。在人体所有的器官中,修补五脏是最为直接的,因为食物进入脏器后,不需要转化,直接就可以滋补。

那么,何谓“象义食品”呢?象义食品就是指食物性寒凉,那么就养阴;食物性温热,那么就养阳。也就是说,生长在北方的、背阴的、水里的食物可以滋阴;生长在南方的、向阳的、陆地的食物就具有养阳的作用。比如说背阴处的蘑菇、木耳,水中的藕、鸭子,冬天成熟的白菜、萝卜,冬季水中的鱼等,皆能养阴;而养阳的食品通常是长得高的、向阳的食物,如向日葵、香蕉、石榴、小麦等,皆是养阳的佳品。

根据食物的颜色

和味道养生

《易经》将阴阳和五行相结合,饮食也要与五行相对应,这就是五色菜与五味菜。五色菜是指青赤黄白黑,五味菜即酸苦甘辛咸。

五味分入五脏,各有阴阳偏性,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人体作为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味、五色调和并且顺应五态,就可以调理人的身体。

青入肝,喝酒时如果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会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红养心,红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对心脏最有益处,如山楂、红心萝卜、红心西瓜等;黄养脾,南瓜、黄豆、玉米等黄色食物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白养肺,白萝卜可以化痰,白色的藕、梨也可以润肺养肺;黑养肾,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用黑豆、黑芝麻、桑葚、木耳、香菇、黑米、黑鱼来补肾,对于女性抗衰老最有效。

《易经》中五色、五味的饮食养生之道是我们获得健康身体的重要的原则,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则。饮食有寒热之别,人体也同样有阴阳之差,如果不注意寒热、阴阳的调整,那么同样也会损害身体健康。

如果是体寒者,在平时的日常饮食中,就不能多吃寒的,如果是体热者,就不能多吃热性的食物。否则,体内就会积聚越来越多有害于身体的不利因素。

那么怎样来辨别自己是体寒者还是体热者呢?舌苔白、怕冷、爱拉肚子的人就属于寒体;相反,舌苔不白、舌质微红、怕热、大便干、且想喝冷饮的人就是热体。性寒的食物一般是颜色发青,或呈绿色,味苦,或生长生活于水中(如鸭子)、阴湿的地方,或于冬季成熟;与之相反,红色的食物如辣椒、红枣、红橘等食物就偏热,相对于鸭子,生活于陆地上的鸡则属于热性食物。

吃东西要“补”也要“泄”

《易经》告诉我们,藏泄适均、损益平衡,才能达到身体的阴阳和谐,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既需要益也需要损,也就是既要补,也需要泄。那么何为泄?《易经》中提出了五泄的理论:即排毒、解毒、降脂、抗衰老和抗癌。

人体每天都需要排毒,只有将体内的毒素排净,身体才能健康。那么哪些食物具有排毒的作用呢?蔬菜、水果、豆浆、绿茶、绿豆、生姜等都可以帮助身体时行日常的排毒。降脂的饮食包括洋葱、海带、蘑菇、粗粮、薏米、荞麦、燕麦、豆浆以及各种水果。至于化痰、排痰的饮食,则以萝卜为最,杏仁、白菜为次。抗衰老食品第一为苹果,其他还包括胡萝卜、豆腐等。鱼、薏米、荞麦、海带、茯苓、灵芝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都可以抗衰老。抗癌的食品也非常丰富,尤其是十字花科植物花椰菜、菜花、芥菜等,此外还有竹笋、香菇、番茄、猕猴桃等,如番茄可以抵抗前列腺癌,而猕猴桃可以抗肠癌。

让肠胃休息也是一种“泄”。每个星期应该让肠胃休息一次,让肠胃也有一个星期天。给肠胃减压,就是要少吃一点,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减少一点荤的食物,或者减少一碗饭等。

药食同源益健康

中国人的饮食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那就是药食同源、药食互补。例如,流行感冒爆发时,可以在肉中搭配一点灵芝来保养,增强抵抗力。再比如,如果感到气虚,可以在肉汤里加入一点党参、人参或者黄芪,可以使自己精力充沛。

这种药膳调理能够治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疾病。苦口良药经过与各种各样的饮食搭配,便可以成为可口良药,对健康非常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