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所生产的部分浓缩乳清蛋白粉及相关奶制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且部分产品已经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明确要求相关企业紧急召回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一时间,肉毒杆菌成为众矢之的,令父母们惶恐不安。那么,肉毒杆菌究竟为何物?被其污染的奶粉究竟有多毒?它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危害呢?
肉毒杆菌为何物?
据专家介绍,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也称为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头食品、密闭腌渍食品、发酵食品以及真空包装食品也很常见。
肉毒杆菌活力极强,既不怕冷热、干燥,也不怕盐腌、缺氧。相反,它在缺氧的环境下可大量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毒素、也称嗜神经毒素)。因此,家庭自制的臭豆腐、肉类罐头、腊肉、熏鱼等食品都是肉毒杆菌的好发之处。其实,肉毒杆菌菌体本身并没有毒性,真正的致病元凶是其产生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依据其血清型的不同,可分为A、B、C、D、E、F、G7个血清型,其中能够引起人中毒的主要是A、B、E、F型。由于肉毒毒素在菌体内是以无毒性前体存在,受自身产生的激活酶作用变成有活性毒素。肉毒毒素在胃和小肠内被蛋白溶解酶分解成小分子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淋巴和血行扩散,作用于颅脑神经、外周神经以及植物神经末梢,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如使肌肉不能收缩,出现眼肌、咽肌以及全身骨骼肌持续瘫痪的状态。
人进食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后,一般都是急性症状,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头晕、眼肌及咽肌瘫痪为特征。此外,还有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但经抗毒素治疗,一般病人可逐渐恢复,无后遗症。
被污染奶粉存在隐患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发生肉毒杆菌外毒素中毒的情况很少见,但婴幼儿则属于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高危群体,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婴儿感染肉毒杆菌的病例,主要是由蜂蜜引起的。因此,家长尽量不要给一岁以内的孩子喂食蜂蜜。
据专家介绍,肉毒杆菌产生外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它生长繁殖及产毒的最适宜温度为18℃~30℃;如果环境太冷或太热,过于酸性或过于碱性,都不利于其繁殖和产生毒素。同时,虽然肉毒毒素的毒性比较大,但它本身对热不稳定,100℃煮沸10分钟即可被破坏,因此,一般家庭在制作热食过程中即可将其消杀,而真正难解决的是肉毒杆菌的芽孢。肉毒杆菌在感觉环境不适合它生长繁殖的时候就会像作茧一样用一些蛋白和糖类物质把自己包起来,形成芽孢。由于肉毒杆菌芽孢抗热性很强,要真正杀灭它,通常需要在高压下120℃煮30分钟才行。
医学专家指出,人们如果食用的奶粉中含有肉毒杆菌芽孢,则有可能引起中毒,相对于成人而言,婴幼儿面临的中毒风险更高。一方面,婴幼儿是奶粉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保持营养,一般冲调奶粉的温度也就50℃左右,根本起不到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不具备抵御其他致病微生物的能力,当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入婴儿的肠道后,很可能生根、繁殖,释放肉毒毒素,导致婴儿中毒。
据悉,在此次事件中,虽然恒天然受污染奶粉中检测出的是肉毒杆菌,并非肉毒毒素,目前全世界尚无因为食用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问题奶粉而出现不适的病例报告,消费者不必过度恐慌,但为了保险起见,人们还是应该避免食用与涉毒乳清蛋白粉相关的奶粉等产品。
同时,专家告诫父母们,如果孩子已经吃了受污染的奶粉,也不要过分担心会对未来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什么不良影响,因为肉毒杆菌是一种微生物,与化学物质中毒不同,潜伏期很短,如果释放毒性,食用者会马上表现出中毒症状,其危害不会在身体内累积,也不会带来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