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家长,当心陪读成“培独”

2013-12-29 00:00:00卞文志
家庭百事通 2013年12期

儿子考上县一中读高一后,为免除他的后顾之忧,我便做了陪读妈妈。每天除了照顾他的生活外,便是督促他的学习。我原以为放弃了工作,陪儿子读书,会有良好的收获。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的表现让我失望。因为对新学校不太适应,再加上一中生源优秀,竞争激烈,所以儿子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只是位于班级的中下游。

看着他的成绩单,我有些急了,这样将来怎么能考上大学?我更加要求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都用来学习。儿子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对于我的安排虽然嘴上不说,内心却十分不满,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抱怨和拖延。我生气之余,便常常训斥儿子,指责他不争气,枉费我陪读的一番苦心。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不但没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儿子更加逆反。儿子抱怨我给了他太多的压力,让他感觉不快乐,我则抱怨他不体谅大人的苦心。在我们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儿子甚至喊出了退学去打工的话。

与儿子的矛盾愈来愈深,这让我感到焦虑。我静下心来反思,确实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但看着儿子自由散漫,我就着急,忍不住要数落他。因为我的陪读,儿子习惯于依赖我,没有我在一边督促,他做作业时越来越不自觉,养成了粗心大意、拖拖拉拉等习惯。在陪读过程中,我不断地数落他,又使儿子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如此恶性循环,让我忧虑又无奈,不知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成绩不理想的儿子留下一封信不声不响地出走了。儿子在信中说:“妈妈爸爸,我走了,不要找我,我跟朋友一起去找工作了。整天在你们给我的压力下学习和生活,我感觉不仅没有一点自由,而且也学不进去,不如早一点进入社会,省得浪费你们的时间和金钱。”我焦急万分,与老公一起四处寻找儿子。半个月后,我们在山东省青岛市一家小餐馆找到了端盘子的儿子。

我们将儿子找回来后,好说歹说他还是不肯上学。我们请求他的老师做工作,儿子才答应去上学,但前提是我不能再在他身边陪读,让我退房回家他去住校。

我有些为难,但看到他坚决的样子,我只得妥协。就在我为儿子的生活、学习担忧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的减轻和老师的几次谈话,儿子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成绩慢慢提高不说,人也一天比一天阳光。看着如同换了一个人的儿子,我感慨万分。

之后,我与同事周姐谈起为孩子陪读的烦恼。周姐说:“我的女儿正在读高三,从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我就买了学区房做陪读妈妈。但我与一些陪读妈妈不同之处是,我对女儿不是事事包办,只负责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学习上的事情,我从不给她压力。女儿有了问题,我只给建议让她自己解决,甚至我都不在意她考试的分数,因为这是她的事情,我没义务都帮她解决。因为少了来自家长的压力,所以一身轻松的女儿反而比同龄的孩子优秀。从女儿上初中到高三,差不多六年,我兼顾工作和女儿的学习,哪样都没落下。”

听完周姐的话,我顿悟了许多。陪读不是提高孩子成绩的法宝,如果不分析情况、不讲究方法,那么家长花在陪读上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会和孩子的成绩成正比的。孩子的成长、成才,归根结底重在自学力和自控性,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家长应该重视的内容。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明智的家长应该走出陪读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