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成家记

2013-12-29 00:00:00王根霞
家庭百事通 2013年12期

婚前,我热衷上豆瓣网,喜欢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爱听陈绮贞的歌,迷杜拉斯的小说……那年秋天,我去云南丽江旅游,穿着纯白棉布长裙,长发及肩。我发现有一个镜头对着我拍了很久,便前去理论。我和沈良便不打不相识,一聊发现原来他也是从上海赶过来的。

回上海后,沈良经常约我。他喜欢旅行,爱看卡夫卡的作品,就连喜欢的电影也是小众的文艺片。我们像找到了对方的影子,迅速陷入到一场爱情里。

二十八岁生日一过,父母就开始着急我的婚事。沈良对我说:“要不我们结婚呗,你看我们相处得这么融洽,不结婚都是浪费呢!”我一想也对,两人就欢欢喜喜地去领了证。

两个小文青搬到一块后,才发现生活变得一团糟。没人收拾房间,没人洗衣服,没人做饭。沈良时常感概:“真没想到你在家是这副样子呀,看你出门穿得多干净……”我不甘示弱地理论:“我也没想到你连马桶坏了都不会修,买防盗窗也能买到冒牌货。我爸可是全能高手,这些问题在你这里咋就变成难事呢?”沈良搬出婆婆的美德:“那你咋不说我妈烧的菜比饭店的还好吃,还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一听这话,我头也不回便去了闺密家。

第二天晚上,双方父母召集我们开会。饭桌上,我和沈良谁也不理谁。当惯了领导的公公首先开口说话:“经我们商定,决定对你俩实行婚后生活培训,时间为一个月,地点在各自的家里……”我和沈良把头点得像鸡啄米。至少这一个月下班可以吃可口的饭菜,更重要的是再不用担心诸如马桶坏了这类尴尬事。关于培训计划书,我和沈良看都没看就签了字。

第二天一下班,我兴冲冲地往娘家赶。一进门,我没想到二老竟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厨房里冷冷清清,我好奇地问父母:“今天是啥节日呀,咱要出去吃吗?正好我请客呗!”

“我把菜放在冰箱了,等着你回来做呢!今天培训的第一项,炒个西红柿鸡蛋,外加稍微复杂的红烧鲤鱼……”我一听,顿时变得像泄了气的皮球。

在他们的全程监督下,我终于做好了一荤一素一汤。父亲第一次吃我烧的菜,高兴得像小孩:“没想到咱丫头初试牛刀,味道竟然不错呢!”母亲轻言细语地跟我说:“丫头啊,以前我们一直觉得把你培养得有涵养就可以了,所以不让你操心家务活。现在看来,我和你爸犯了错误啊。成了家,你就得有撑起家的底子。趁现在还来得及,你赶紧学……”看着父母渐渐生出来的白发,我心头一酸,决心接下来要好好地执行计划。

半个月过去了,我学会了挑选物美价廉的蔬菜,也能将衬衫熨烫得平整。二十多天后,我改了MSN的签名:“如今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请老公验收。”不到一分钟,沈良同样换了MSN的签名:“如今修得了马桶,装得了电灯,请老婆验收。”我在电脑这头笑出了声。

我提前一天回到自己的家,按照妈妈传授的生活技巧,将家收拾得妥妥帖帖。清理卫生间的时候,我发现马桶竟然已经被修好了,看来沈良比我更早回来过。再相见,两人仿佛都沾上了烟火味。我在厨房小露了一手,沈良也整出了一道有卖相的红烧肉。吃完饭,他去洗碗,还说以后我烧菜他洗碗。我笑嘻嘻地说:“好,就这么定了!”

“老公,这是我们的家庭计划书。你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同意的话就在上面签字。”在沙发上坐定后,我拿出计划书,上面有出游计划、读书计划甚至未来宝宝养育、父母养老的计划。

之后,我们加快了融入茶米油盐的步伐,并一点点爱上了这种美好的生活。如今,我们仍然热衷于看小众文艺片,听小众的歌,会去某个古镇小住,但我们更关注房价、股票、理财,小家被收拾得井井有条。从不靠谱的文艺青年,升级为资深生活家,我和沈良奉行“左手文艺,右手生活”的态度。因为我们知道,文艺不可少,世俗生活更是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