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记忆

2013-12-29 00:00:00陈念萱
看世界 2013年10期

爸爸的泡菜坛子里,最迷人的,就是一条条酸脆小黄瓜,像魔术般发挥着奇异的魅力。记忆中,我经常蹲在院子里,望着那紧紧密封压盖的泡菜坛子,巴巴地央求老爸开坛,那大概是他最神气的时刻。糖果与蜜饯都远远不及这咬起来酸甜爽脆的黄瓜,手里抓着一根酸瓜,在树下蹦蹦跳跳,便是童年的美好时光。

台湾的气候与土壤对萝卜来说过于炎热与肥沃,因此很难长出圆润如梨般的萝卜,小时候看到滋味如柴的萝卜,多半敬谢不敏,虽然泡菜坛里的主角,经常是萝卜。相较之下,快速熟透的小黄瓜,便更让人期待了。

一般家常菜,以凉拌黄瓜居多,或做为各种红烧快炒的配角着色之用,未若西餐那样直接成为前菜的主角,或者日本居家三餐的必备品,因此而让黄瓜处于可有可无的小媳妇地位,餐桌上菜色不够时,才临时加入一道简易的黄瓜凉拌,混充场面,临时压阵。说来简单,我吃过的黄瓜凉拌,只有婆婆做的让人怀念不已。她会先把拍蒜块泡在醋、酱油与香油里,放进冰箱冰镇,等入席时,拿出冰透的小黄瓜拍碎切段装盘,上桌前才淋上又冰又入味却没有蒜臭气的酱汁,鲜美极了。而一般餐馆里的凉拌黄瓜,是大量生产,必需事先略微腌制入味才端出供应,一整天下来,虽味浓香足,却失去了黄瓜原味的独特甜美,甚为可惜。

黄瓜价廉物美又能抗老化,爱美的女生,会拿来敷脸治疗青春痘。我认为,这种非常私密的行为,即便是家人面前,也不宜展示。为了自己的美丽,却强迫亲人接受你美丽前的邋遢,偶一为之尚堪称可爱,若变成强迫症,就难怪你无论如何努力变美,却再也不“性感”了。

市场里从年头到年尾都看得到小黄瓜,不稀奇,也就难以激发想象力。如若日本那样物资缺乏,非常珍惜食材,也就能够发挥到极致,既减少了垃圾,还让边际效益升级。每次看日本厨师在吧台里小心翼翼地处理食材,都让人心生敬意,随着那快速而静悄悄的片片刀工,衍生出催促唾液的展延画面。由于厨师对食材的珍惜,即便是端出剩余物资,也能让人感受到珍馐的滋味。

宴客时,小黄瓜可以称职地成为美丽的配角,就算平时没有养成好刀工,也能临时上手,只要多看多品尝,很容易刺激脑海放映美好的画面。削皮刀,是最佳工具,摊平洗净擦干的小黄瓜,用削皮刀片下来,一根黄瓜大约可削出二十片来,或卷起或用牙签辅助绕成花朵,再淋上事先准备的酱汁与松子核桃末,便是美味可口的前菜了。

日本江户古城佐原的老妈妈,有一缸味噌腌菜坛子,每晚睡觉前塞进魔法酱缸几根黄瓜,早餐桌上,便会出现滋味迷人的翡翠鲜瓜,每一口都让人忍不住幸福满溢齿颊留香地赞叹:“真好吃!”即使是天天吃,仍能教人异常期待,成为早早起床的动力。有时找不到碧绿的蔬菜做点缀,我也会效法日式拌饭那样,事先将切丁的黄瓜抓盐出水,再放进冰箱冷藏,热饭熟透后,拿出冷藏的黄瓜以果酱调味,才跟热饭一起搅拌,撒上白芝麻,便能美美地上桌,这道简单爽口的拌饭,几乎无往不利,老少咸宜。

美式的酸黄瓜与意式的橄榄油黄瓜,人各有爱,但我认为前者夹入三明治可以平衡腻味口感,而后者比较适合用为鱼肉的边菜,或做下酒的小菜。直接将小黄瓜整根抓来当水果吃,是走遍大江南北后才见识到的画面。印象中,以往台产黄瓜品质普遍不佳,甚至略带苦味,必需熟食,遇上产季当令鲜美黄瓜,才能用来凉拌。能够赤裸裸爽脆入口的黄瓜,似乎只有北方较常见。我自己则偏爱土耳其沙拉的做法,艳丽美味无双,至今念念不忘。那年在伊斯坦布尔朋友家中,冰箱里拿出的第一道前菜,就是这迷人的家常美味。番茄切丁后用盐糖调味放置二十分钟,黄瓜切丁抓盐出水拧干放置片刻,小茴香洗净晾干切成末,然后全部搅拌均匀放进冰箱冷藏至少半小时,上桌前再添加橄榄油,是炎炎夏日餐桌上最滋味无穷的开场戏。

后来,这道红翠双姝,被我无限发展,手边拿到任何水果,都全部丢进去,再加入各种坚果调味,来平衡东方人担忧的寒凉,色彩越来越丰富,口感更润滑,几乎变成宴席上最抢戏的主角。

也许你只愿意懒洋洋地拿起黄瓜来啃,但我更想让这长得翡翠般的黄瓜,呈现更有意思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