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龙夫人,专横傲慢、工于心计。东方和西方兼容在她性格中——或者更精确地说,兼容在她的多重性格中。”“她可以是韦尔斯利的校友、傲慢的皇后、冷酷的政客、爱国英雄,甚至是卖弄风情的佐治亚姑娘。”她可以凶暴也能温柔,可以就事论事,也能翻脸无情,她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被美国人称为“多面夫人”。
人们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她和她的家族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中国近现代史的每一个节点都留下她的痕迹;她赞颂民主,却又沉溺于中国官太太的特权;她是蒋介石的贴身翻译,是聪颖的民国外交强人,是能言善辩的演讲家;她致力于慈善,却又极尽奢华;她是宋氏家族的三千金,她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的第四任夫人,和丈夫被《时代周刊》推选为“年度风云夫妻”,她就是蒋宋美龄。
美国化的东方脸孔
“我身上唯一和东方有关的是我的脸孔。”宋美龄在提及和中国关系时这样说到。毫无疑问,她认为自己骨子里是美国人,相比中国,她更加认同的是美国文化。
宋家一门,几乎全部接受美式教育。宋美龄父亲宋嘉树早年漂洋过海,在美国皈依基督,受教于圣三一学院;宋家长子宋子文和幼子宋子安受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二子宋子良早年也留学美国;虽然送女儿出国学习并不是当时流行的做法,但宋嘉树观念前卫,宋家三姐妹无一例外都被送往美国接受美式教育。
宋美龄10岁时向父母提出要去美国念书。1907年宋美龄到达美国,第二年即转入韦斯利安学院,正式开始留学之路。1913年毕业后又转入另一所名为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的一流女子学院,1917年毕业回国。此时的宋美龄,已经由10岁的小姑娘成长为20岁的妙龄女郎。10岁到20岁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可想而知,这10年的美国教育对宋美龄的人生影响有多大,这也无怪乎宋美龄会说出“我身上唯一和东方有关的是我的脸孔”这样的话。
在很多方面,宋美龄赞同并且使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显然不同于她同时代的中国女性。她们信奉“相夫教子”和“三纲五常”,最高目标也仅仅是成为贤妻良母而已,而宋美龄则独立、大胆,常常做出“标新立异”的举动。
由于行为有异于中国传统,宋美龄回国后的美国式举动惊骇上海富人圈子。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主日学校当老师,学生全是男孩,她是学校唯一的女老师,被称为“先生”;她的第二份工作是担任中国电影检查委员会委员,检查大众应不应该看某部电影。
和蒋介石结婚后,宋美龄写信给好友,说她“不认为婚姻应该抹杀一个人的独立自主”,即使丈夫不同意,她也预备继续发展她的独立自主。可见她的婚姻观念已经走向美国化,蒋介石的顾问、美国记者端纳曾当面评价她“思想像个男人”。
宋美龄赞同男女平等,当记者问宋美龄是否相信妇女平等权利,宋说:“我可没听说过,头脑还有性别之分。”
蒋介石的御用翻译
宋美龄留美10年,英语纯熟,而蒋介石英语极差,远远达不到与各国外交官交流的水准。作为蒋介石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宋美龄自然成为丈夫的御用翻译和金牌外宣。蒋介石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宋美龄既是秘书,又是口译员,也是发言人。
刚去美国的时候,宋美龄的英语并不好,她回忆在美国留学的日子时说她“陷入了句子语法分析的迷宫”,后来在语法老师的帮助下取得很大进步。她非常得意地在文章中写道:“瞧,现在我英语写得多好。”“她像美国人多过像中国人,从赞美诗到脏话,精通美国三教九流的话语。”记者白修德这样评价她的英语能力。甚至有报纸高度赞扬宋美龄的英语能力和西方文化底蕴,称其打破了中国和西方之间的隔阂。
宋美龄作为翻译真正大出风头是在开罗会议上。1943年,宋美龄以蒋介石翻译的身份参加开罗会议,成为出席二战时盟国领袖会议的第一位女性。为了传达“委员长想表达的思想之完整意义”,她坚持出席了开罗会议期间的所有会议。作为唯一的一位女性,她精通英语又擅长辞令,风头甚至盖过会议真正的受邀者,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更为有趣的是,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夫妇与罗斯福私下会面商谈贷款事宜。本来美国国务院已经派遣一个精通中文的外交官到场担任翻译,但是很快外交官就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无奈之下被遣送回华盛顿,只留下宋美龄一人在场翻译。
蒋介石性格急躁霸道,观念陈腐顽固,和大多数军阀一样,逆耳“忠言”难以入心。因此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敏感问题,常常脸红脖子粗,言语也随之冲动,这对蒋介石本人和对国民政府形象建设的影响显然不佳。作为蒋介石的御用翻译,深谙形象建设的宋美龄在翻译他讲话或者替他接收信息时,是不是会经常改变或者缓和字词意思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委员长夫人好当,委员长翻译却是难做的。
慈善家“蒋妈妈”
2003年10月,106岁高龄的宋美龄在纽约溘然长逝。在曼哈顿的一家殡仪馆内,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风云归寂,静静地躺在灵柩里等待人们前来领略她最后的风采。
殡仪馆里,一群花甲之年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大多六人一组,朝宋美龄深深鞠躬。《纽约时报》报道他们多半是生平曾经受到宋美龄照顾的人,譬如南京的孤儿、抗战期间死难者的遗孤。一个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太太说:“我们都叫她妈妈,她也一向对大家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宋美龄一生没有子嗣,这大概是她最大的遗憾。然而时隔几十年,那些在战时受过她照顾的孩子并没有忘记她。
抗战期间,宋美龄成立孤儿院,收容了三百多名南京保卫战阵亡士卒的遗孤,她不仅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她定期前去探望,带领遗孤做礼拜,甚至在夜里为孤儿盖被子。
1938年3月10日,宋美龄与沈钧儒、蔡元培等人一起,在汉口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会先后成立20余个分会及数十所保育院,遍布抗战大后方。由于成立保育院且不时前去探望视察,宋美龄被保育院儿童称为“蒋妈妈”。
战时宋美龄不仅牵头照顾孤儿,也时常进入前线医院探望伤员。在重庆后方医院,宋美龄身着护士围裙,亲手为伤员敷药的照片流传甚广,引为佳话。更有一说,当她慰问远征军时,有受伤的士兵抱着她叫妈妈。
1950年,宋美龄返回台湾,逐渐淡出政治圈,投身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发起创办了多所公益机构。1955年为军人遗孤创办华兴育幼院。1964年12月成立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并亲自出任董事长,为小儿麻痹症儿童提供外科治疗、复健护理和心理辅导,并逐渐将收治病童的年龄层向上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受惠者的年龄已涵盖至25岁。80年代晚期,台湾小儿麻痹症的传染得到有效控制,宋美龄功劳匪浅。
多才多艺的艺术达人
说到艺术,琴棋书画,宋美龄样样精通,可谓多才多艺。
她的小楷端庄秀丽,结构严谨,工笔和写意均流畅自如,目前在市场上要价不菲。西安事变发生时,宋美龄用小楷给蒋介石写的信竟因为书法隽秀而受到部分书法爱好者追捧。2012年,国内有商家拍卖宋美龄画作,估价也在20万元以上。
宋美龄着实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艺术天分。并非从小精通绘画的宋美龄,其绘画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年以后才大大提升。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宋美龄的精力需要找到新的发泄口,她于是开始潜心学画。她拜国画大师黄君璧、郑曼青为师,派专车接他们到官邸授课。前者教山水,后者教花鸟。
宋美龄说画画是她一生所知最费精神的工作,但是她人生后几十年却从未放弃画画。2000年,北美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主办中国绘画展,103岁高龄的宋美龄有10幅画参展。参展的5幅山水画和5幅花鸟画吸引了大批民众参观。同年她的作品又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馆长称赞她是一位“很棒的画家”。更有网友评价其山水画构图妥帖,用笔精到,清逸处有灵气,沉厚处韵苍润;笔下的兰、竹、花卉,笔墨重而不浊,苍老而润,清超脱俗,充满诗意。这难免有捧高之嫌,但抛去过分的溢美之词,评价宋美龄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达人是绝不为过的。
爱美的时尚夫人
宋美龄从小爱美,10岁的她就已经懂得擦脂抹粉。虽然当年擦脂抹粉被视为不正经,但这并不能阻碍童年宋美龄的爱美之心。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有女生发现她脸上画过妆,就问她是否擦过粉,宋美龄只是淡淡地回应:“是啊,中国粉嘛!”而那时的宋美龄还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少女时期她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有一项奢华浪费——衣饰;喜爱的座右铭——别吃糖果;不可告人的遗憾——太胖。”
宋美龄小时候是个小胖妞,留学回国后她凭借惊人的毅力瘦身成功,从此一生保持良好身材,这也难怪台北士林官邸要推出宋美龄减肥早餐来招揽大陆游客。有传言说宋美龄为了保持身材,一生都坚持每天称体重,虽然无法考证真伪,但是其爱美之心毋庸置疑。
即使隐姓埋名视察前线,宋美龄也会衣着华丽,她不仅重视自己的身材相貌,也对衣饰要求极高,甚至达到奢华的地步。
一次,宋美龄接受采访。她身着珍珠扣子的酒红丝质长衫,手腕戴着镶嵌钻石的白金手镯,左手无名指戴着翠玉戒指,右手中指戴一个大钻戒,玉耳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耀得令记者睁不开眼。记者对她说:“只要取下那些红宝石、绿翡翠,脱下丝绸衣服换上布衫,你就有机会成为中国的圣女贞德。”宋美龄从椅子上起身,直接忽视记者的建议,贵气十足地问他:“你要不要再来一块蛋糕?”
抗战期间,宋美龄代表国民政府前去美国求援。由于身着过于华丽的貂皮大衣而招致部分美国民众的反感,也有美国官员怀疑她奢侈贪污,但宋美龄并未放弃对珠宝首饰、丝绸皮草的追求。有人回忆说宋美龄从美国坐军用飞机回国,她携带的一口箱子被负责搬运的美国大兵不小心摔裂,结果里面滚出来的全是化妆品和昂贵的貂毛大衣之类的物品。当时正是驼峰运补最吃紧的时候,许多美国飞行员为了载运作战物资到中国而牺牲宝贵的生命,在场的美国大兵气得把一件件貂皮大衣丢到地上踢来踢去。
老年宋美龄仍然爱美之心不死,七八十岁的她还能兴致勃勃地和年轻人讨论衣服和发型,而且对自己保持良好的身材非常得意,她对蒋介石的私人医生说:“你瞧,我还能穿三十年前的衣服呢!”去世前一年,宋美龄穿着紫色锦缎长衫欢度105岁生日,仍然没有忘记化妆和佩戴那些她钟爱一生的玉石珠宝。
伪民主的中国官太太
周恩来曾说宋美龄比蒋介石更懂民主。这并非信口之言,宋美龄留美10年,就算是耳濡目染也能沾染些民主习气,但她骨子里却仍然将自己定位为高人一等的富人阶级,是高高在上的委员长夫人。归根结底,她只是西化的中国官太太而已。虽然自己标榜民主,但实际行动永远跟不上嘴巴的节奏。
宋美龄留洋归国时家里有12个佣人供她使唤,与同时代中国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并无二样。宋美龄第一次正式访美时入住白宫,白宫的工作人员无法忍受她颐指气使的官太太作风。击掌使唤佣人是那时中国的老爷太太们常用的方式,宋美龄在白宫拒绝使用召唤铃,随时都在急促击掌。白宫相关人员抱怨“快把我们使唤死了”、“她把任何官位低于内阁阁员者都当作苦力”。“蒋夫人可以言辞美丽、大谈民主,可是她根本不懂如何过民主生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如此评价她。
身为委员长夫人,宋美龄似乎习惯把国家财产视为私人所有,虽然同时代大多数军阀都认为私有公财理所应当。蒋宋联姻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一件大事,以宋美龄哥哥宋子文为代表的宋氏家族和以她姐夫孔祥熙为代表的孔氏家族在其联姻之后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与宋美龄默认或者支持的态度不无关系。
蒋介石逝世后,宋美龄携带大量财物飞往美国定居。1991年,宋美龄更是从台湾带着90多箱衣服、家具、古董和书籍等飞去美国,招致台湾媒体的一致批评。
2003年,宋美龄在美国逝世,一个显赫一时的女性历史人物从此归于尘土。